分享

[ 有奖征文-小说】老支书与张瞎子\李代云

 扬美文化 2022-06-27 发布于广东

本公众号所发文字、视频和图片欢迎转发、分享、赞赏、评论和转载(纸媒刊发请联系我们并注明出处)

“深圳文学杯”第七届“田青打工文学奖”应征稿

老支书与张瞎子

李代云\广东省惠州市

老支书在乡街上赶集时,突然看见村里的张瞎子坐在对面街边的一棵白杨树下。那年张瞎子十五岁。张瞎子从小双目失明,半岁大被父母遗弃在公路边,是村人张东海看见了他,把他抱回了家里。张东海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他把张瞎子当成了儿子,并取名叫张有光。张东海希望他能看到光明。

村人不叫他张有光,仍叫他张瞎子。老支书也这样叫。他们觉得叫他张瞎子更能表明他的身份。

以前张瞎子独自一人在乡街上赶完集后,都是赶集的村人把他带回家的。那时老支书工作忙,尽管他在乡街上看见了张瞎子,他也没有时间去把张瞎子带回家。老支书想,反正有村人带他回家,这孩子不会走丢的。那时老支书从不多看张瞎子一眼。

但今天不同了,老支书已御下支书的担子了,现在他不忙了,他有时间了。于是,老支书横穿街道朝张瞎子走了过去。

在张瞎子的面前,立着一个大大的纸板,上面写着“算命”二字。这娃儿在给人算命?老支书呆住了。张瞎子没有上过学,“算命”二字肯定是找人写的。“胡扯蛋,骗子!”老支书心里涌出了一股怒气,他“咳咳”两声,正想大声朝张瞎子喝斥时,张瞎子却抬头睁大眼睛翻动着那两颗无光的大眼珠说:“叔叔,你算命吗?”

张瞎子的语气里带着祈求,老支书看着那两颗无光的大眼珠,心中的怒气一下子消失了。他忽然感到有些内疚,在他的任职期间,他从未关心过这个苦命的孩子,这孩子也要生存啊。

老支书掉头朝乡街上张望,乡街上人头攒动,闹哄哄的,人们从张瞎子面前来来去去,却没有人前来算命。上个星期张东海突发心脏病死了,现在张瞎子成为了一个孤儿。老支书弯腰想去拉张瞎子回家,他的手却在半空中转了方向,他的手抓住了张瞎子旁边的一张小木凳,老支书拿过小木凳摆放在张瞎子的面前,他坐在了小木凳上。

“小张,你给我算一下吧,看我的命运如何。如果算准了,我给你双倍的钱。”老支书握住张瞎子的手说。

张瞎子的手有些冰冷,他那两颗无光的大眼珠子又翻动起来,他已经听出了老支书的声音来,他想起身逃跑,却被老支书拉了回来。老支书说:“娃儿,你坐下,你不要怕,我又不是老虎。你平时是咋给人算命的,现在还咋整。”

老支书是当地的名人,很多人都认识他。老支书找张瞎子算命,无形之中就帮张瞎子打了个响亮的广告。

老支书朝过往的人说:“这孩子算命真准啊。”

有了老支书的捧场,过往的人陆续停留了下来……

过了几天,老支书的老伴刘桂花得知此事后,她瞪眼责备老支书说:“老头子啊,孩子胡来,你也胡来,你真是老糊涂了啊,亏你还是个老共产党员呢,你是从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难道你真的相信命运吗?你可不能带头搞封建迷信啊。”

老支书说:“我不相信命,也不搞封建迷信,但那娃儿命苦,你总得给他一条生路啊。”

刘桂花说:“你给他一条生路是对的,但不能让他走歪路啊。你得另想办法。”

老支书陷入了沉思之中。

之后,老支书去了村皮革厂,他叫出吴厂长说:“你给张瞎子安排个工作吧。”

老支书虽然不是支书了,但他的威望还在。吴厂长有些为难地说:“我,我这里没有适合张瞎子的工作啊,你去那个刘兵的玩具厂看看吧。”

老支书却朝门卫室看了一眼说:“你安排张瞎子看门吧。”

叫一个瞎子看门,这可是天下奇闻啊。但碍于老支书的面子,吴厂长只好答应了。

张瞎子值班时,有人以为他眼睛看不到,就藏一块皮料在身上想偷出去。哪知,在经过厂门口时,却被张瞎子拦了下来……

是张瞎子的鼻子闻到了皮料的味道。

但还是出事了。

半年后的一天,工厂买了一批上等的皮料回来,在张瞎子值班的当晚就被人偷走了。

直到警察来到厂里时,张瞎子还在酣睡中。

警察发现,张瞎子的茶水里被人放了安眠药。

小偷很狡猾,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老支书啊,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没有周转资金了,我的皮革厂就要倒闭了呀。”吴厂长哭丧着脸说。

老支书说:“天无绝人之路嘛,我给你想办法。”

老支书十六岁参军,参加过很多战役,身上有一百多处枪伤,炮弹都没有打倒他。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全国解放时,老支书本已官至营长,但他没有文化,不打仗了,他觉得自己只适合种田,于是就回家种田了。

老支书砸锅卖铁,赔了吴厂长一笔钱。

事后,张瞎子却失踪了。

有人说,张瞎子在县城的公园里帮人算命。

可是老支书走遍了县城的角角落落,也没有看到张瞎子的半点踪影。

老支书在外面奔波了一个多月才回来,人也瘦了一圈。老支书有两儿子。大儿子是教师,二儿子是医生。老支书从未伸手向儿子要过钱,可是这次从外面回来之后,他向每个儿子要两千块钱。

两儿子说:“爸爸,你要这么多钱干啥啊?”

老支书说:“我要干事业。”

两儿子不够钱,只好去银行贷了款。

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两千块钱是巨款啊。

老支书用两千块钱办了一家砖厂。

老支书办的砖厂竟然红红火火。

老支书有钱后,他买地,在乡街边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楼房。

接着,老支书去报社、去广播电台刊登寻人启事。在众人的帮助下,老支书终于找到了张瞎子。

回来后的张瞎子,他在老支书建的楼房下面开了一家小百货商店,他不再给人算命了;后来,张瞎子娶了个瞎子老婆。他们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很正常。

看着红红火火的砖厂,刘桂花笑话老支书说:“老头子,当年你当村支书时,也没有见你干出一件大事情来啊。你不当支书了,却干了一件大事。”

老支书乐呵呵地笑。

老支书仍健在。今年满一百岁了。

作者简介:李代云,男,四川安岳人,曾先后在《青年作家》、《佛山文艺》、《四川文学》、《骏马》、《黄金时代》、《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小说多篇,多次获报刊征文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本期首席义务摄影师:李智杰
    注:歌曲《家总在不远处》作词、 作曲、 演唱:孙琪(深圳市文学学会理事、青年歌唱家)

(注:本平台所发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念与立场。如涉嫌抄袭及语句不当等行为由作者承担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