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打开周易的窗户

 QDLF888 2022-06-27 发布于山东

   《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说明。相传为孔子所做。

     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定,从《易经》到《易传》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都认可易经从易传开始从卜筮之书变化到智慧之书。也就是说《易传》并非是《易经》的简单附庸,而是一套在《易经》基础之上的创造性阐释。《易传》将《易经》中的像数理提炼出思想,成为智慧学,将其遮蔽的大道变成了显露的德性,将关于人事、社会等的始终关系升华为天地变易之道。

     天地变易之道,简单的理解可以举例说--- 易理。

   何谓易理?一般认为易理有三:不易、变易、简易。

    易学家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存在一种线性的相生关系;

   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内涵呢? 天地是一个整体,为了便于区分,我们认为分出阴阳,如同手是一个整体,手背是阳,手心是阴。手背手心天然相连。

  3在哪里? 不是2再分出3, 数字2是分不出3的,但阴与阳的结合或动态运行,是可以发生作用的,这个发生作用的关系或功能,他所产生的或没有产生的,我们把他理解为3.

也就是阴阳的结合或相互作用产生了3, 这个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的功能过程或结果产生万物,简单的说,3生万物。

    我们认识世界,是从相互关系来认识的,也是从动态中寻找的。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为啥是人情社会,为啥是关系社会的根本所在。

     因为阴阳的结合与相互关系过于复杂,我们老祖宗就简单的进行归类。把它分为简易、变易、不易。

   首先是不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系辞上传》第一章)《周易》所揭示的正是天地之间的真理。在天地之间,卑高、动静、万物、象形都是定位的、断分的、生成的和显现的。因此,天地之道是不变的和永恒的。

   其次是变易。“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同上)《周易》永恒的真理却是关于天地万物变化的真理。这是因为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而阴阳之道就是变化之道。

   最后是简易。“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同上)《周易》的永恒的、变化的真理也是非常简明的真理。这在于天地之道如同天地万物一样的简明。因此,易理容易被人认知,也容易为人所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