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外科外治大法:提脓祛腐法

 文艺06 2022-06-27 发布于天津

“提脓祛腐”是中医外科疮疡外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和方法,也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在外科证治中的生动体现。现就“提脓祛腐”法的含义探讨如下。

文章图片1

黄芩

脓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产物,疮疡早期不能消散,中期必化腐成脓。清·祁坤《外科大成·论脓》孛指出:“先出稠自脓,次流桃花脓,再次流淡红水,方为脓尽生肌之兆。”可见疮疡不同阶段脓液的性质亦有所不同。

《灵枢·痈疽》论述道:“大热不止,热盛则痰腐,肉腐则为脓。”疮面早期之脓为炎症渗出和坏死组织液化而成,脓液培养多有条件致病菌存在。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指出:“毒之化必由脓”。清·祁坤《外科大成·论脓》谓:“概毒之得舷。如伤寒之得汗”。由此可见。中医学认为脓液不仅仅是组织损伤的表现,也是邪毒负载的媒介,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正常现象,气血充足,则脓出色黄稠厚,量多,疮口易于愈合,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正如《疡科纲要》指出:“以脓之形质言之,则宜稠不宜清。稠厚者。其入元气必充:稀薄者,其人本质必弱……色泽不晦,气臭不恶,尚是正宗。”

文章图片2

板蓝根

现代医学亦认为创面炎症过程中,一方面微生物板蓝根释放外毒素、内毒素、蛋白质水解酶等损伤因子直接和问接造成细胞破坏,导致组织水肿坏死,另一方面通过炎症充血和渗出反应以稀释损伤因子。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缒商炎症带趋化。转化为巨噬绥戆以包周、杀伤、清除损伤因子、坏死物质和异物,血液中大量溶菌酶渗出创面使感染得到控制,各种蛋白酶的活性增高,降解坏死组织,这种损伤和抗损伤过程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正常生理机制。

“提脓祛腐”之脓正是疮面早期之脓,即炎症渗出和坏死组织液化。此阶段的创面治疗当以引流、清创、提脓祛腐(药物清创)为主要治法。明·汪机在《外科理例·论蚀脓四十三》中 写道:“若脓血未尽,便用生肌,务其早愈,则毒气未尽,必再发。”

文章图片3

芡实

中医学根据“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的原则,对腐肉不脱或脱而缓慢影响新肉生长的情况,提出“提脓祛腐”的治疗原则。“提脓祛腐”以腐立论,重在排脓。腐、脓均为有形之邪,邪不去,热必生,热生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就会加重病情或易生恶证。《黄帝内经·痈疽》日:“……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骨伤,骨伤则髓消……。”提出脓不排出就会导致筋骨等坏死的后果。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针烙宜不宜》中首次较为明确提出了“提脓祛腐”的概念、方法及适应症,“痈疽发背,……用诸般药贴取脓无滴,当用水银角出脓毒,然后别用药饵”,并载有“抽脓散”等提脓祛腐的方药。

“提脓祛腐”法指在疮疡早期,即溃疡期,用具有提脓祛腐作用的中药药膏或掺药外用促进局部已坏死组织液化成脓排出,加速腐肉脱落的治疗方法。提脓祛腐法古称追蚀法。古代医家“畏用刀针”的现象较为普遍,多用提脓祛腐药物外用代替手术清创(如切开),这使药物清创的方法得以广泛应用。

文章图片4

当归

根据疮面阴阳属性、分期、脓液稠稀、脓腐多少、肉芽色泽以及疮周红肿等情况,辨证治之,外用药物多是含丹类药(红升丹、白降丹)不含丹类药物(如黑虎丹)。升丹化学成分主要为汞化合物如氧化汞,硝酸汞等,红升丹中还有氧化铅,其中汞化合物有毒,有杀菌消毒作用。药理研究证实,汞离子能和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基结合,使之固定而失去原有活动力,致使病原菌不能呼吸而趋死亡;硝酸汞是可溶性盐类,加水分解而成酸性溶液,对人体组织有缓和的腐蚀作用,可使与药物接触的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脱落,具有“祛腐”作用'引。正如《医宗金鉴》所说“疡医若无红白二丹绝难立刻取效”;“……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临床常见药物如九一丹,白降丹,红升丹,枯痔散等。

文章图片5

百合

参考文献:

[1]王晓媛,王自辉,段旭东等.透脓袪腐与煨脓长肉的理论与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7,9(1):115-116.

[2]卢旭亚,张朝晖.煨脓长肉在中医外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杂志[J].2015,24(4):51-52.

[3]徐杰男,阙华发.中医外科提脓去腐与煨脓长肉理论与应用.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