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彦谦《自咏》:人到中年的无奈

 墙头草说 2022-06-27 发布于山东
“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时光最是无情,在悄无声息中,它磨灭了我们的激情,使当年的理想变成了眼前的奢求。面对这种改变,我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却又心有不甘。诗人唐彦谦在《自咏》一诗中就表达了类似的情感,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白发三千丈,青春四十年。

两牙摇欲落,双膝痹如挛。

强仕非时彦,无闻惜昔贤。

自期终见恶,未忍舍遗编。

“白发三千丈,青春四十年”,我的白发仿佛有三千丈;人生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在开篇,诗人直接引用李白《秋浦歌》中的名句,意在以夸张的手法点出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最是时光催人老,当诗人惊觉于自己已经老去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四十年的时光已随着时间的长河而流逝,这四十年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已成为过往,只剩下追忆,却不能从头来过。于是,面对时光,诗人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哀愁。
“两牙摇欲落,双膝痹如挛”,两排牙齿都已松动随时都有可能凋落;两个膝盖时时发麻痉挛。颔联承接首联,随着时光的飞逝,诗人发觉自己的身体也在逐步走下坡路,不知从哪天起,他发现自己的一颗牙齿已经开始松动,继而是两颗,三颗……如今,上下两排牙齿都已松动,并随时可能脱落。诗人还发现,自己的两个膝盖也时常发麻痉挛,四十岁的自己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追风少年了。
“强仕非时彦,无闻惜昔贤”,四十岁的我并不是当世出类拔萃的人;在默默无闻中怜惜那些被埋没的贤人。易逝的时光已使诗人无奈,更令诗人悲伤的是,自己已经四十岁了,已步入中年,却仍旧一事无成,默默无闻。更令人绝望的是,诗人对“一举成名天下知”已不抱希望了。于是,步入中年的诗人,只能在默默无闻中怜惜那些被埋没的贤人,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同病相怜之感。
“自期终见恶,未忍舍遗编”,我自认为终究会被厌恶;只是不忍心放下书籍。诗人展望人生路,只觉人生苍茫,却看不到光明和希望。于是,他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认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也不会受到赏识,终究不会获得展示才华的机会。然而,诗人并没有一味地绝望,他在绝望中依旧有坚守,无论遭遇了什么,他都不会放弃读书,放弃写作,这是他人生中的光,给他以慰藉和希望。
人生最深的绝望是什么?不是拼尽全力之后仍旧败得一塌糊涂,而是在绝望中沉沦,心中不再有光。四十岁的诗人回望人生路,发现自己的人生竟是由一个个失败连接而成的,展望前路,仍旧一片苍茫。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心中依旧有光,有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