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道德经》第十九章 详细解读 学习圣贤智慧

 玄龙国学 2022-06-27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原文译文”和“详细解读”两部分组成,“原文译文”可了解经文大意,“详细解读”可深入理解经文含义。
原文译文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超越狭隘的途径,舍弃片面的观念,人们便能完好地顺应本性。超越自身的角度,舍弃自我的方式,人们自然关系和谐。超越局部的标准,舍弃一时的凭借,损伤便不会发生。这三种观点以一般的条例来说明是不足够的,所以要强调它们的本质属性。重视纯正的本质,保持全面的本性。减少执着,舍弃偏好。超越局部的效仿,远离狭隘的见解。
 
详细解读
一、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表示超越。“圣”:“聖”本意表示用耳朵倾听,认知事物,这里表示以狭隘的途径认知事物。“知”表示片面的认知,片面的观念。“利”表示顺应。“绝圣弃知,民利百倍。”这句的意思表示:超越狭隘的途径,舍弃片面的观念,人们便能完好地顺应本性。
“绝仁弃义,民复畜兹。”这句的意思表示:超越自身的角度,舍弃自我的方式,人们自然关系和谐。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巧”表示巧合,表示局部的标准,“利”表示通往、到达的凭借。“盗贼”比喻人们执着某种标准,某种方式就如同盗贼一般损伤本性。“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句的意思表示:超越局部的标准,舍弃一时的凭借,损伤便不会发生。
以上三句主要讲述不执着某种观念,某种方式,人们才能完好地遵循本性,关系和谐,不受损伤。
二、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这句的意思表示:这三种观点以一般的条例来说明是不足够的,所以要强调它们的本质属性。
“见素抱朴”,“见”表示重视,“素”比喻纯正的本质,“见素”表示重视纯正的本质。“见素抱朴”的意思表示:重视纯正的本质,保持全面的本性。
“少私寡欲”,“私”表示自私,执着。“少私寡欲”的意思表示:减少执着,舍弃偏好。
“绝学无忧”,“学”表示局部的效仿,“忧”表示思考、思虑,“无忧”表示远离狭隘的思路、见解。“绝学无忧”的意思表示:超越局部的效仿,远离狭隘的见解。
以上几句主要讲述遵循道的要点是退却自身的观念,以道为根本。
总结:这章主要讲述退却自身的观念,以道为根本,人们才能完好地运行。具体讲述如何才能纠正“案有不信”这种偏离道的行为。
从第十七章到第十九章可以合并为更完整的一章,主要讲述之所以不能完好地遵循道,是因为执着自身的观念,所以退却自身的观念,才能完好地遵循道。只有完好地遵循道而不影响百姓的运行,百姓才能完好地运行。
帛书《道德经》第二十章 详细解读 学习圣贤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