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便是包容之心

 洞天禅悟 2022-06-28 发布于云南

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中国茶道是包容的,它的包容包括3个层面:茶性的包容、茶道的包容、茶人的包容。

图片

茶性是包容的。

茶既可以清饮,也可调饮,可加奶、加果汁、加糖、加香料、加酒……调制出风味不同的各种饮料。

所以茶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地位的男女老少所珍爱,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图片

茶道是包容的。

在中国茶道的基本理论中,融汇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

图片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格物致知,克明峻德,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

茶与道通,通在天人合一,通在道法自然,通在达生、贵生、尊生、养生;

茶与佛通,通在茶禅一味,通在无住生心,通在活在当下,通在“平常心是道”,通在“日日是好日”。

图片
正因为中国茶道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所以才能发展成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学贯三教、雅俗共赏的隽永文化。

茶人是包容的。

早在唐代,中国茶道的创始人茶圣陆羽便为后代茶人树立了榜样。

图片

他的师友中既有智积禅师、诗僧皎然、高僧道标,又有道姑李冶、道士张志和,更有崔国辅、颜真卿、皇甫冉、戴叔伦、李齐物、李复等一代名儒和达官显贵。

历代茶人中既有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以及康熙、乾隆这样的封建帝王,又有白居易、张藉、张又新、苏东坡、黄坚庭、陆游、范仲淹、欧阳修、朱熹、金农、郑板桥这样的文人雅士,更多的是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图片

当代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人心的冷漠,人性的偏执,物欲的膨胀,道德的沦丧,使得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矛盾与对立,使得社会危机四伏,因此倡导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包”者,包含容纳之意。“容”者,接纳、原谅、宽容、忍耐之意。

图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大自然的包容;“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政治家的包容。“天下茶人是一家”,这是茶人的包容。

包容之心可使人超越地位的尊卑,超越圣凡的对立,超越信仰的不同,超越文化的隔阂,超越民族、穷富、年龄、性别,让所有的人都怀着一颗平常心、欢喜心,共享大自然恩赐给全人类的甘露——一盏清茶。

图片

有了包容之心,这个世界就变得祥和。有了包容之心,我们便会生活在友情的阳光下,生活在爱的怀抱中。

人贵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涩,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静,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细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脱,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温不火,心欣然也。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