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蓝蓝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挑一样东西,首先筛选“免运费”。同样一件物品,一家卖90,邮费8块;另一家卖99,包邮,你会下意识地选择包邮的那个; 每天一杯20多块钱的奶茶,每月15块钱的视频网站会员费,你选择和别人共用一个; 到商场买东西,200块的口红不在话下,上千块的衣服不打折说买就买,但是一块钱的购物袋休想让你掏钱…… 前些年的小品《装修》中有一个情节,业主为了省几毛钱,去另一家市场买螺丝钉,结果打车花了77块钱。听上去很好笑,觉得人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账都算不明白。事实上,每个人都曾经花过冤枉钱,要么是因小失大,要么是买椟还珠。有时候因为“免费体验”的诱惑,办了并不需要的会员卡;有时候因为满300减30的优惠信息,买了不该买的东西。在做这些决定时,我们总以为以为自己正在做出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但在消费之后,却发现了陷入了某一个消费陷阱。小到买菜、买咖啡、选择下班走哪条路,大到买房买车、选择伴侣,我们的决策行为中总是带有各种不理性。我们每天通过学习、生活经验,不断强化自己理性的一面,但是,不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性力量。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很多让人失去理性的概念和力量。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同时卖两种巧克力,一种是15美分一块的松露巧克力,一种是1美分一块的好时巧克力,同时桌子上摆了一个大招牌:每人限购一块!第一天,73%的人选择花15美分买一块松露巧克力,27%的人选择了好时。第二天,实验者把两种巧克力都降了1美分,松露巧克力的价格改成14美分,好时免费。结果31%的人选择松露巧克力,69%的人选择了免费的好时。人们为什么会为了1美分改变自己的选择,放弃松露巧克力,选择好时?因为他们并不是理智地决定需要哪一个,而是因为好时是免费的!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免费领”的招牌下面,永远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也许他们并不需要,但是不领就感觉错过了什么;你会在“买二赠一”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为了“赠一”,去“买二”,不管你实际上是不是需要那么多;你也会为了要一个可爱的泰迪熊,去买一大盒几个月都吃不完的巧克力……人们很难对“免费”免疫,同样,也很难对“稀有”的东西不动心。一个珠宝商手里囤了大量的黑珍珠,放在市场上卖,人们觉得它个头小,黑乎乎的,像子弹,不像珍珠。后来珠宝商受到高人指点,把黑珍珠放在纽约第五大街的高档珠宝橱柜里卖,与钻石、红宝石这些名贵珠宝放在一起,然后标上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价。紧接着,他投放大量广告,烘托这种珠宝很稀有,每家店里限量销售。这一下,无人问津的黑珍珠变成了人人追捧的奢侈品,一下子奇货可居。这一招被用在很多商品身上,比如奢侈品包,它不会把自己跟其他奢侈品对比,而是和更昂贵的艺术品放在一起。一个奢侈品价格越是高不可攀、数量越是稀有,人们就越是趋之若鹜。有时候,我们面对一个物品时,理性的声音说:“这件东西对我没有用,我肯定不会买。”“这包的成本不超过100块钱,居然有人花几千块去买,我才不会做这么傻的事。”可是过一段时间,你也许就会被身边人潜移默化,忽然想买了。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鸟笼效应”,它的发现者是心理学家詹姆斯。有一天,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打赌,说:“你不久之后,一定会养一只鸟。”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没过几天就到了卡尔森的生日,詹姆斯送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礼物。卡尔森说:“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可是在这之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那个空荡荡的鸟笼,客人都会问:“教授,你养的鸟死了吗?”然而,这个回答每次都会换来客人更大的困惑,“那你为什么有一只这么漂亮的鸟笼?”每次都要解释半天,搞得卡尔森烦不胜烦。无奈之下,卡尔森干脆买了一只鸟,便没有人再问鸟的事了。在商业里,商家就是那个在我们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的人。他给你大额的优惠券、告诉你穿上之后会有多美、有了这个生活会变得多方便,接着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往这个笼子中填上东西。笼子太精致,就像商家制造的幻想太美好,我们舍不得扔掉,结果却一步步成了“笼子”的俘虏。所有的工作、生意,归根结底是人和人的沟通。能做得好的人,无一不是看准了对方的需求和心思。一个优秀的销售,能在三句话里听出对方想要什么、能掏多少钱,然后投其所好;一个厉害的商家,能够设计出让消费者感觉超值,但成本很低的优惠方式;走进一家商店,从商品排列到光鲜设计,都在刺激你购买时的非理性心理……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决定,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 你容易走进消费主义的陷阱吗? 有哪些心理学的效应正在左右你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有一本经典的行为学著作——《怪诞行为学》。这本书就找出了存在于不同领域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各种力量,针对影响我们个人、企业,以及公共生活的普遍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我们的非理性行为,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是有系统的、可预测的。对这些行为和动机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才能识别、避免做出“非理性”的决定。了解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推动力,知道我们是怎么形成一些特定的习惯的,重新思考这些习惯有保持下去的需要吗……对自己的了解和人性的洞察,才能一步步地深入,从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作者:甘蓝蓝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