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断则断,不受其乱!帮助你终结杂乱生活的5本神作!

 小书呆读书纪 2022-06-29 发布于河南


幸福不是对物质的占有,而是人真真切切的心理感受。

在日本以及北欧的一些西方国家,这种极简理念尤其深入人心。

而断舍离,就是践行这种极简生活的一种选择、一种态度。

断舍离,是从瑜伽的修行哲学中提炼出的思维方式。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本期书单关键词:【断舍离书单】,帮助我们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花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精神上的富足。

1《断舍离》


一个温馨的家里,主角不是高档的电器家具,也不是来访的亲朋好友,而是这个家的主人,是我们自己。

所以,要想追求幸福,就要放弃对幸福的执念,重塑对幸福的认知。

具体方法只有三个字:断舍离。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地方,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

如果你以为断舍离,就是简简单单的做家务,那你就有点太天真可爱了。

断舍离之所以从整理物品、做家务开始,是因为完成这些很简单、很容易,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养成追求极简的行为习惯。

一旦断舍离成为我们内心向往的生活状态,我们将会发现一切都可以断舍离。

比如那些滴滴答答、消息不断、有用没用的微信群;

比如躺在通讯录里那些十年不一定联系一次的同学朋友;

比如觥筹交错、日日不绝的无效交际应酬等等。

看完这本你将发现人生进入了一个新世界:万事万物皆可断舍离!

2《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你以为这是在整理家务、收拾房间?
不,你这是在整理自己的人生。
其实这本书内容很多,也很杂,但是书中倡导的极简主义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人生态度。
我们经常说今天从淘宝上买一个,明天从拼多多上团一个,看直播的时候又抢了一个,回头才发现,很多东西买回来就没用过。
所以,整理不是琐事无意义的家务劳动,而是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去追求更有价值的理想。
我们要知道过多地拥有物质,不仅不能为生命带来幸福,甚至会令我们分心,无法去做那些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
物质生活越简单,拥有的时间越多,能从事有意义的事情就越多。
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金钱、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少的压力、更少的焦虑、更少的浪费、更少的污染、更少的攀比。
整理就像一粒种子,虽然它包含的信息非常简单,但是一旦成长起来却非常震撼。
这就是:放弃物欲的奢靡,换来精神的自由。

3《极简主义》


肆无忌惮地占有物质,不仅不能为我们带来幸福,甚至会令我们分心,无法去做那些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

少即是多,如果我们减少20%的物品,可能会提高80%的生活品质!

乔舒亚·贝克尔倡导的的极简主义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而是摆脱物质的束缚,以获得追求幸福的精力和时间。

物质生活越简单,拥有的时间越多,能从事有意义的事情就越多。

越简单、越充实!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奉献,并不取决于我们房子的大小、装修是否豪华、衣着是否时尚、藏品是否丰富。

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极简主义,不失为一种放弃物欲束缚、追求人生理想的好选择。

4《知日:断舍离》


很多时候,难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难的是不知道该舍弃什么。

就像“断舍离”的反面是“断不了,舍不掉,离不开”。

我们一直忙着追求、忙着占有,却忘了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断舍离。

所以,“断舍离”的根本不是简单的整理术,它是一种教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理念,一种生活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哲学。

这本《知日:断舍离》,其实就相对于《断舍离》这本书的读后感,或者说延伸解读。

教我们进一步领悟断舍离,丢掉对物品的执着。

那怕只是迈开第一步,我们就会发现不仅周身的环境变得清爽,连内心也会从压力中解放。

而且,以前那个“磨磨蹭蹭、优柔寡断、拖延无序”的自我,也在慢慢地远离。

5《小家,越住越大》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熵增定律。

通俗地说,就是事物往往会自发地从无序到混乱的程度发展。

我们的家里之所就经常杂乱无序,就是熵增定律在起作用。

只要我们在生活,在活动,我们到家里就会一直乱下去。

要想家庭一直保持整洁有序的状态,一种情况是我们不在了,还有一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一直做熵减活动。

熵减活动,就是整理房间,让一切重归有序。

《小家,越住越大》这本书,就是践行熵减的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指南。

三百多页的绘本,把整理收纳,甚至是家居设计说得明明白白。

不管我们身处蜗居还是豪宅,都应该学会整理,懂得断舍离。

只有整理好“看得见的世界”,才能整理好“看不见的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