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搜上出现了不少快乐的“老父亲”的身影。 快乐当然没有高低之分。 但如果给这些热搜上#过得最快乐的父亲#做一个排名,孙海洋肯定能位居前三。 一周前的父亲节,是孙海洋找到儿子孙卓后,过的第一个父亲节。 在这一天,他“偷”穿上了孙卓的衣服,吃团圆饭时被三个孩子挨个祝福,还在直播时被小儿子孙辉偷亲。 画面里的他表情从惊吓到幸福。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时,她姐除了感到温暖,更有一丝难过。 要知道,这样的日子放在以前的孙海洋身上,可能想都不敢想。 以前的他,每一年的每一个节日应该都是在思念和悲痛中度过的。 幸好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孙卓找回来了,一家五口住到了一起,团团圆圆的。 孙海洋一家,可能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被拐家庭找到孩子后最美好的生活场景。 不过,这让她姐又为其他失子家庭难过。 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来自最近开播,豆瓣评分9.5的纪录片—— 《人生第二次》 同样是孩子被拐多年后的重聚,相比于孙海洋重新拥有的幸福圆满,这个家庭的现状却更为现实艰难。 可这样的家庭,或许才是更多被拐家庭的真实面貌。 重圆 “你好,我是黄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打拐办的民警黄子强,有一个线索,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是你丢失了的孩子卫卓。” 在接到这个电话前,占绪莲已经哭了整整18年。 2002年9月10日,是占绪莲和丈夫卫书银人生中最悔恨的一天。 早上8点,刚满四岁零三个月的儿子卫卓像往常一样从自家餐馆拿一杯豆浆出门。 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 同村稍大的孩子告诉他们,卫卓是被一名中年男子抱走的。 孩子一定是被拐了,占绪莲和卫书银开始和亲戚朋友们到处寻找。 村里,县里,市里,省里,全国。 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一年,十八年。 却始终没有孩子的踪影。 时间一长,占绪莲陷入了终日的自责痛哭中,丈夫卫书银也每天都靠酗酒忘记悲痛。 夫妻二人开始了无休止的吵架。 奶奶看到后更伤心了,就劝他们:“你们不要吵了,我帮你们去找。” 可是,在一次寻找的途中,一辆车开过来,奶奶瞬间被撞飞十几米。 等到占绪莲赶往医院后,只看到奶奶躺在床上,浑身都是血。 “我看到这个场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只晓得哭。” 奶奶也走了。 生活远比电视来得戏剧,灾难不是一出现就被主角齐心解决,相反它还会接二连三地袭来。 奶奶死后,占绪莲整理奶奶的遗物。 结果在衣柜底下发现了一包丝巾装着的散钱。 有5角的,有1角的,还有1块的,加起来大概一千多。 原来,这是奶奶在找孙子时,一边找一边捡饮料瓶卖的钱。 占绪莲捧着这堆钱又一次为失去亲人恸哭。 奶奶走了,夫妻二人就再也没有吵过架了,而是继续找着孩子。 但中国这么大,又怎么找得完呢? 占绪莲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人说隔壁浠水县有个小孩和卫卓很像,她和丈夫立即叫上亲戚朋友全部赶过去。 但找了一通宵,却还是没有找到。 占绪莲说那天回家后,丈夫卫书银五十多岁的人,抱着儿子四岁时的小书包,用被子蒙着头痛哭。 希望、失望、麻木、期冀…… 占绪莲夫妇就在这种种情绪中苦苦煎熬了18年。 终于,他们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 2021年1月10日,占绪莲夫妇去北京参加《等着我》录制。 这是一档在央视播出的寻人节目,由失去孩子的家庭讲述自己的故事,再等待“希望之门”打开,自己孩子从里面走出来。 流程走完,要等“希望之门”打开了,占绪莲不敢看,卫书银却死死地盯着那扇门。 终于,门开了,一个和卫书银很像,但瘦一些,也年轻一些的男人走出来了。 是儿子卫卓。 占绪莲一把扑上去,边哭边说:“儿子,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找你十八年了,你在哪里啊?” 卫书银则在要回座位的时候,非要横抱卫卓:“我来抱你,我十八年没有抱过你了。” 尽管卫卓已经是22岁的大小伙子了,卫书银的脚步也有些踉跄。 但悬了18年的心,终是踏实了。 听到消息后,蕲春县的乡亲父老们也都赶来迎接,卫卓回乡的车被人群、锣鼓、鞭炮、横幅、欢贺声一圈一圈地包围。 而为了感谢街坊多年的照顾,刚到家的占绪莲又带着卫卓出门发喜糖,向所有人宣布自己儿子找到了。 此时的她笑容满面,心满意足,只是和卫卓走在一起时,还是紧紧拽着儿子的衣角,好像怕他再度走丢。 晚上的团圆饭,家里做了十个菜,寓意十全十美,团团圆圆。 占绪莲拿起碗,非要喂卫卓一口饭: “这口饭我已经等了18年,我一定要喂给你吃。” 就像卫书银失去了18年可以拥抱孩子的时光一样,她也失去了18年养育孩子的为母人生。 团圆饭结束,占绪莲又张罗着给自家餐馆再写一个招牌。 为了庆祝卫卓回来了,她要将餐馆的名字改成“团圆餐馆”。 一家四口每人写一个字,凑起来,就是“团圆餐馆”四个字。 哥哥说,“圆”里面的“小人”就是卫卓,被一家人围在中间,再也不分开了。 儿子终于找到了,一家人也团圆了,一切都显得温暖和满足。 裂缝 “你父母那边,它就是好消息,我跟你讲这边是丑事,你懂不懂!” 钟家金回到家后,爸爸(不对,现在应该叫养父)一改往日的态度,说的全是无能的愤怒。 钟家金,也就是卫卓。 这是他在广东汕头用了18年的名字。 对亲生父母来说,找到他是夙愿得偿,欢喜无双。 但对于钟家金来说,先是震惊,然后是感动,最后,又多了一样无处可说的痛苦。 如果没有被亲生父母找到,钟家金可能只是汕头街上最普通不过的青年之一。 甚至还是混得比较差的那一种。 去年,他和朋友在广州做生意,亏了几十万,家里只能帮他还一半的债。 接到警察电话后,钟家金除了想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自己真实的生日是哪一天。 还有一个自私但又很现实的理由,说不定能让亲生父母替自己还债。 “天降父母,我能得到帮助吗?” 但当他怀着这一念头走进《等着我》的后台,看到亲生父母声泪俱下地讲着多年找寻自己的艰难,听到奶奶因为找自己而出车祸。 他意识到,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重聚。 因此,他迅速融入到这个全新的家庭,去做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情。 跟妈妈出去发喜糖时,和所有的长辈打招呼; 给奶奶上坟时,他用从哥哥那里学会的蕲春话说“奶奶我回来了”。 被催婚时,他立马把尴尬的话头抛给哥哥,像所有喜欢撒娇的弟弟一样。 …… 但钟家金心里依旧有一个跳脱的想法,要不要跟父母说自己在外面的欠债。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爸妈哥哥对他越好,他越不敢说。 “天降父母”没帮到自己,原来的父母也没了好脸色。 回到汕头后,养父既羞辱又愤怒。 他责怪钟家金去认亲,丢了自己的面子,说自己养了18年的儿子成了一场空。 “电视台来了,不到一个星期,整个村全部都知道了,乡里人嘴就毒,顺嘴就说,惨了,这下惨了,我在给别人养孩子,神经病一样在给别人养孩子。” “不会,那有什么心结,什么心结都没有!一点都没有,养到二十多年,感情这么好,什么心结,比亲生的还亲,你去认另一方,能有什么心结,开玩笑!” 钟家金不知怎么回应,只能一个人躲开。 而此时,手机响了,是妈妈占绪莲发来的语音:“卫卓,你那边怎么样,想听到你的好消息。” 钟家金整理了一下情绪,平静地回复说:“别担心,都是好消息。” 认亲之后,卫卓的生活好像并没有什么起色,反倒更多了情感上的折磨。 亲生父母对自己是纯粹的爱,可自己对他们一开始却有利用之意。 而养父母那边,他也不知道怎么如何相处了,原来自己从小接受的爱,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 可不管怎样,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巧的是,哥哥卫伟和卫卓一样,都在深圳工作。 2021年6月29日,卫卓23岁的生日。 这也是卫卓18年来第一次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日。 占绪莲和卫书银特意提着大包小包,从湖北赶到深圳给儿子过生日。 欢乐之后,到了送礼物的环节。 占绪莲送的卫卓生日礼物,是婆婆留下的那一堆“散毛毛”。 婆婆终是没用到这些钱去找到卫卓,但能交到卫卓手中也是一种安慰。 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卫卓坐在桌前打开了装钱的盒子,一笔一笔地数着。 而除了感动,这笔钱也在提醒着他,这世上曾有一个人为了他而死。 这不是他的错,但还是多了一重负罪感。 卫卓不知道怎么还这一份情。 家人 重聚的瞬间是喜悦的,但现实相处却是一地鸡毛。 不只是卫卓,其实母亲占绪莲这边的心情也很复杂。 她心里也有两个疙瘩。 一个是,虽然卫卓没说,但占绪莲却已经知道了他在外面有欠债。 她找到帮忙寻回卫卓的黄冈市公安局民警王子强,他想问卫卓是不是因为赌博。 在得到否认的回答后,她瞬间松了一口气。 但从这也看出了为人父母的想法。 他们不求你大富大贵,但求你平安顺遂,做个好人。 但因为拐卖,孩子终究不是自己身边长大,也就不知道被别人养大的孩子品行如何。 而另一个疙瘩则更家常一些,她问王子强,说虽然卫卓跟自己亲,却总感觉到一丝隔阂。 王子强安慰她说,刚开始肯定是这样,以后就会好的。 卫卓、占绪莲,已经算是亲子相认后积极拥抱彼此的家庭,却也有着不能告知彼此的心思,不能再像正常亲人一样相处。 而王子强没告诉占绪莲的是,更有一些家庭,孩子被亲生父母找到后所产生的现实矛盾更大。 有的孩子找到了,却不愿意认亲; 有的孩子被强制解救了,也抑郁了; 还有去年你我都知道的那个15岁的男孩刘学州的悲剧。 他寻亲成功,又被亲生父母“二次遗弃”,最终他一个人在三亚的海边自杀身亡。 而这,才是大多数失而复得的家庭现状。 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头说,“孙海洋一家可能是被拐家庭中最幸运的一家”。 因为相比于孙卓简简单单高中生的身份,更多家庭在重聚后,都会像卫卓一样,身后还带着一些未知的、难解的社会关系。 而这些关系,因为认亲最终和最纯粹的亲情纠缠到一起时,就让人觉得无助而纠结。 这才是拐卖这一行为最让人愤怒的原因所在。 因为如果说其他的犯罪行为是对法和理的挑战,那么拐卖则是对“情”的玷污。 这些人用轻巧的一抱,就让这本该最纯粹的“爱”,沾染上了“利益”二字。 它的开始,就是一场买卖。 而它的结束,也要取决于孩子的权衡。 但权衡,势必就会沾惹利益。 更何况,拐卖这一行为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最原始朴素的人伦之情。 并且在告知他们消息时,也摧毁了他们从小到大的情感根基。 到最后,反倒要逼他在两个复杂的家庭中选择。 一边是无辜但陌生的亲生父母; 一边是有错但爱重的养父母。 到最后,难免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那一方。 当然,我们无权干涉孩子的选择。 但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一选择题本不该存在。 在过去,我们对于拐卖的带来的痛苦,大多只会想到那些父母在失去孩子后所受到的苦难。 就比如这部纪录片里,也讲了很多其他父母寻子的故事。 陈学芳,蕲春县檀林镇人,她丢的孩子叫曹彪。 2000年10月10日丢的,孩子被抱走时才两岁。 卫卓回家的这一天,她从100公里外赶过来,只为看卫卓一眼,让自己能坚持下去。 王秀芝,辽宁北票人,怕孩子回来找不到家,硬是耗着不拆迁。 用内心的废墟守着家门口的废墟过日子。 唐小均,四川蓬安人,孩子丢后,老婆也走了,他也像变了一个人,喜欢在夜里开出租车,说这样心里会好受一些。 四川资阳的吴德蓉,婆婆觉得是自己带丢了孙子,恨了自己一辈子,死不瞑目,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把我的孙子找回来”。 …… 但这,才只是拐卖所造成的伤害的开始。 卫卓一家告诉我们,即便找到孩子,破镜重圆,也依旧有一条越不过去的裂缝。 而这条裂缝,时时刻刻提醒着亲子彼此,在那些虚空的岁月里,自己在对方生命中的情感缺位。 他们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 走不回去,又走不出来,只能日复一日地填补着,挽回着。 而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只有对拐卖分子的有力惩处,以正法理。 幸好,付出总有回报。 在从黄冈回汕头的车上,卫卓看着窗外飞速划过的风景,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忽然,他嘴巴喃喃地念出了一句“妈妈”。 就像孩童的初次学语。 在22岁,他第二次学会了呼喊“妈妈”。 她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