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 华 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二十余位大学同学,相聚于岳麓山下,为一位世纪老人的寿辰,举杯祝愿。她叫沙安之,是我们同学张蕾莉的母亲。她曾在湖南师院外语系工作。当年我们在那里读书时,很多同学都曾去她家玩过,去她家喝茶、吃饭、聊天,听她讲话、唱歌、表演。我们是她“教室之外的学生”,她是我们“老师傍边的老师”。 我在当天朗读的《教室之外》一文里,曾这样描述过—— “有些低矮的楼层,一条通向上游村的小路,一扇轻拍几下就会随时打开的小木门……在我的记忆中,这些景物似乎从不缺席和迟到。 那是教室之外,我对两位老师和一个家庭的记忆。 相较其他教授,沙老师脸上似乎有着更为广阔的眼神。她笑起来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每次她握着我的手,总是荡漾着更加快慰的笑,一时无法止住的笑,仿佛我们早就是已经熟知的老朋友。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叫把人的一生,活成了一盏灯?一团火?一首诗?当许多人还在假设与遥想之时,我已经从一个家庭的两位老师身上,真实地感受到了。多年多年以后,只要闭上眼睛,回想过往,师院之于我,除了读书,除了留校,总觉得那里还有一团更为温暖的存在。 ……” 是的,更为温暖的存在。 记住了它,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冰天雪地,我都不会寂寞空虚、寒意袭人。 (2022年6月29日清晨 于深圳) |
|
来自: 12345csdms > 《历程流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