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故居在娄烦县静游镇岭底村,村子西濒汾河,背倚不高的峰岭山而得名。娄烦,古时楼烦国所在。明初时娄烦废县变镇,并入了静乐县。1971年复建了娄烦县,属吕梁地区,一年后由太原管辖,这样高同学的户籍变成了省城太原。 岭底村建有气派的高君宇纪念馆,旁边就是故居,红色景区免费开放。故居占地面积很大,俨然是地主性质的大院。建筑倚崖而建,山腰、山下屋舍绵密如巢,大院建于清末咸丰年间,有东上院、东下院、中院、南院、西院和花园6座院落。 高家这一大片区域,经济内循环功能完备,居住、读书、卖药、榨油、制粉、酿酒、养畜、种菜和休闲花园等,一应俱全。明末时高家避乱,从陕省米脂非技术性移民到晋省,经过几代的持续经营,终于咸鱼翻身,成为穷乡僻壤地带乡民羡慕垂涎的殷实人家,当然他家大院无法堪比为官做商的其他山西大院。 高君宇是山西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早期小组领导人之一,革命事迹太多,摆渡即知。他的女朋友石评梅是平定“石家大院”的小姐,故事也是波澜起伏,他们最终的结缘是帝都的陶然亭公园。 高君宇有一兄一弟一妹,1896年他出生在上院。13岁时离开,去了静乐文庙的岑山书院读书,3年后考入太原省立第一中学,再4年后进北大学习,与故乡的情结都凝聚在童年少年。 上院窑洞前出探廊,从西向东分别住着高君宇其兄、父母、自己和小弟,她妹妹高志娴则住在西厢房。高君宇居室是18岁时和李寒心的婚房,那年高君宇还是在太原上学的高中生。高同学和她就见过为数不多的两三面,10年清寡独寂后婚姻结束,李寒心与朱安等都是旧时代婚配的标本,没有生产多少快乐,只是制造了许多不幸。 东上院和东下院是长工住宅、作坊和畜屋,高家能雇佣起很多长工,说明田产物产很多,放在明末,也属于资本主义萌芽。高君宇曾说:“诚恳与永恒地为劳动群众,全面消除剥削与压迫。”而他革命就是要砸自家的锅,紧追新时代理念。巧的是,1936年红军东征到静乐娄烦,“打土豪”高家是众矢之的,小士兵在高君宇书房发现了很多马列书籍和一些文件,原来是自己人啊,高家的锅就别砸了。 高君宇故居出来不远,就是建于1959年的娄烦汾河水库,前苏联专家设计,面积32平方公里,与阳曲汾河二库都是当时太原供水、蓄洪的大水库,今天还兼有养殖、旅游的功能。水库毗邻的252省道,现在不允许拉煤、化学品等车辆的行驶,以保证水质安全,省城太原用水的命脉也。 碧波万顷,一览无垠,水面波澜不惊,直视无碍。望远可见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高的黄土大坝,高61米,当年用了近5万个不计报酬的军工农学人工,身拉肩抗堆砌起来的工程。 激情岁月都有无私奉献,十三陵水库也是同年修建的,郭大师有诗歌咏,用在这里也合适,“三山五岭齐欢呼,苦战何能算苦?要与洞庭比美,昆明湖水不孤。”可惜苦战的精神,如今成了罕品。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仅次于渭河,其发源于宁武管涔山,经静乐流进娄烦、古交、阳曲和太原。没有大坝的阻拦,汾河波涛汹涌,震耳欲聋,是山谷中永不停息的音符,和着岁月的惆怅走向远方。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与同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