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九旬老人面对老年、疾病和死亡的深刻感悟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2-06-29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2022年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21年年末,中国的人口总数为14亿1260万人。

当年出生的人口为1062万人,新增人口与2020年年末相比,只多了48万人。

要知道,2016年人口总数比上年新增了906万人。

短短六年,人口增长的规模就缩小了18倍,人口增长率也只达到了千分之零点三四。

文章图片2

而另一方面,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长寿。

这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逐年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即将面临着养老这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人老了最惧怕的,莫过于疾病、孤独和死亡,许多老人因此活得惴惴不安、自怜自艾。

但有那么一位睿智、通达的九旬老人,却在面对老年、疾病和死亡时有着深刻的感悟,并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即使老了,也可以不孤独、痛苦,也可以收获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文章图片3

自强,是人生的脊梁

这位老人叫陈司寇,1921年生于江苏,2017年10月21日在北京病故。

如今斯人已逝,但陈老却活成了老年人的典范。

陈司寇出生在农村,五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了。

当初为给母亲看病,家里欠下了很多外债,父亲带着她和三个哥哥姐姐,日子过得很是捉襟见肘。

文章图片4

贫穷加之女孩的身份,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将来除了嫁人,她几乎没有别的选择。

可渐渐长大的陈司寇并不甘心于此。

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她坚信,只要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于是,不顾父亲的反对,10岁的陈司寇寄住在南京亲戚家里,靠卖报子、端盘子、送牛奶半工半读,终于考上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

文章图片5

陈司寇选择了心仪的教育系,她希望将来能用自己所学,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令陈司寇欣喜的是,北大不仅圆了她的求学之梦,还让她邂逅了青年才俊:赵宝煦。

同样家境的赵宝煦十岁才上小学,为了筹集学费,他开过小饭馆、当过木匠、做过童工,终于断断续续地把小学念完了。

文章图片6

从初中到高中,因为连年成绩第一,赵宝煦年年都有奖学金。

靠着这些奖学金,他顺利地读完中学,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

相同的命运和抱负,让两人成为了知己;他的睿智风趣、她的自信达观,也深深吸引着彼此,很快他们就走到了一起。

文章图片7

新中国成立后,陈司寇做了北京101中学的一名政治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天下;赵宝煦留任北大,成为北大国际政治系主任。

作为著名的政治学专家,赵宝煦教授不但著述等身,为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曾担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培养了中国首批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至此,两位老人都实现了毕生的梦想。

文章图片8

回顾过往,在相濡以沫的岁月里,他们一起见证过抗日战争的残酷与苦难,一起经历了特殊年代的风雨和伤痛。

赵宝煦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动情地说到:如果没有坚强、乐观的妻子的陪伴,自己可能都活不到现在,他这辈子都爱她、敬她。

1976年,陈老退休了,一生自立的她很快适应了退休生活。

每天除了照顾家人,她的闲暇时光过得也很充实:晨练、阅读书报、关心政治时事、观看体育赛事,从不觉得空虚无聊。

文章图片9

2012年,赵宝煦先生去世。

一辈子琴瑟和鸣的两人,从此阴阳两隔。

这年,陈老已经91岁,高龄丧偶,对很多老人来说,这是不堪忍受的痛。

然而,达观的陈老并没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她从悲伤中走出来,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文章图片10

老伴走后,三个儿女顾念母亲年事已高,想接她同住,她拒绝了;

随后,子女想为她找一个24小时的住家看护,她也拒绝了。

自强是陈老一生的脊梁,当她觉得自己还可以照顾自己时,绝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包括自己的子女。

文章图片11

人老了,也能健康有奔头

2015年,有记者采访陈老。

聊完采访话题后,健谈的陈老又主动分享起自己的养老秘籍:人老了后,如何应对疾病、孤独和死亡。

作为过来人,陈老很清楚,人在70岁以后通常都会被疾病和孤独困扰。

所以老年人的第一目标应该是:“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文章图片12

陈老以自己为例,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养老模式。

早上6:00--6:30起床后,按摩、做操、看新闻、做早餐…

每天的健康,都是从这些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的。

文章图片13

9点以后,就是陈老的学习时间了。

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成了陈老每天的必修课。

她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像一个真正的学生那样,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文章图片14

其中,医学、养生、政治、文学、哲学、天文、地理,这些不同领域的书刊,陈老都有涉猎。

她不但阅读,还做剪贴、摘抄,读书笔记也积累了厚厚的几大本。

除了书籍,体育、戏剧和电视也是陈老的心头之好。

她喜欢观看球类赛事,并自豪地称自己是丁俊晖的忠实粉丝;也时常投入到电视剧中,跟随剧情纵情哭笑。

文章图片15

陈老坦言,自己没时间感到孤独,也不像很多老人那样,时常盼着儿女来看自己,反而叮嘱住得远的儿子两个星期来看一次就够了。

陈老还有一个习惯:哪怕如此高龄,自己仍然坚持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内衣裤。

实在力所不能及的家务活,才交给一星期来两次的保姆去做。

她觉得,一旦躺平不干,身体机能退化得更快,以后想再恢复就不可能了。

文章图片16

正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足的精神世界,让陈老的身心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她建议老年人尽量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同时要摒弃那些不好的生活习性,比如:抽烟、喝酒、熬夜…

当然,就算做到了这些,有时难免还是会生病。

面对疾病,陈老的态度是:大病不能置之不理,小病不要大惊小怪。

文章图片17

要想不生病,完全依赖医生是不可取的,自己应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陈老认为,老年人就得学会做自己的保健医生,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情况。

尽量多学习、掌握一些医疗保健常识,平时注意保养,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就算身体出现了小毛病,也能从容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地往医院跑。

文章图片18

陈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有一天早晨陈老起床时,突然腰部剧烈疼痛,不能动弹。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独居的陈老一下有些不知所措。

但随后她就镇静下来,慢慢回忆、按摩腰部的相关穴位,渐渐疼痛消失了,之后也再没犯过这个毛病。

文章图片19

后来女儿知道了这事,心疼地埋怨母亲怎么不告诉她。

但陈老觉得,你的冷暖病痛只能你自己去承受,别人再关心也不能替代,所以还得靠自己。

她在分享中强调:“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始终自立自强、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和关怀、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这就是陈老快乐生活的秘籍。

文章图片20

落幕时,体面地离场

人老了,除了前面提到的疾病和孤独外,最怕的就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死亡了。

因为死亡总是伴随着病痛的折磨、伴随着与挚爱亲朋诀别的痛苦,所以人们大多都忌讳谈及这个话题。

但陈老在这个终极问题上却能泰然处之,她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都可以离开。

文章图片21

死固然可怕,但它既然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宿命,那还不如坦然面对。

正是参透了生死,陈老才能如此理性、从容地面对死亡。

她认为,“怎样看待死亡”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好了,人们才不会终日惴惴不安,才能够放下执念享受自在、快乐的生活。

陈老居住的大院里,有一位教授夫人,因为丈夫的离世,终日伤心难过、郁郁寡欢。

文章图片22

一天,她打电话给陈老,说自己很寂寞,希望陈老以后每天都打个电话给她。

陈老一开始答应了,但随后意识到,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于是,陈老鼓励她培养自己的爱好、合理安排好时间,让自己忙起来,这样就不会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了。

在陈老的开导下,这位教授夫人最终放下执念,渐渐走出了失去爱人的阴霾。

文章图片23

93岁时,陈老突发尿血,检查显示左肾长了个肿瘤,怀疑是癌。

医生和家人都希望她能接受手术治疗,但陈老拒绝了,她觉得自己那么大年纪,没必要再去医院折腾。

她用自己的方式抗癌:积极锻炼身体,多吃蔬菜水果。

当记者采访时,肿瘤已跟随了她两年,但陈老并未感到有任何不适,每天都活得很有质量。

文章图片24

面对死亡,陈老对记者说:“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这就是陈老的第二个目标,当然也是所有老人的目标。

2017年4月底,年满96岁的陈老肾癌恶化,接踵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跌伤和小中风,更是让本就脆弱的身体不堪一击。

2017年9月,陈老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只能终日躺在床上。

文章图片25

三个子女极力劝说陈老住院治疗,但陈老不为所动,拒绝就医、也拒绝打针和吃药,只每天坚持做着按摩。

女儿为她寻医访药,但医生们都表示回天无力了。

没办法,孩子们只好给她请了住家保姆,全天轮流看护她。

文章图片26

一辈子好强的陈老不愿麻烦别人,也不愿别人看到自己命若悬丝的样子。

躺在床上,她还不忘叮嘱女儿:不要把自己的病情通知任何人。

也许,这个时候她就已经决定要主动离开这个世界了。

文章图片27

2017年10月17日10月21日,陈老开始绝食。

中间,只在10月19日喝了一点芝麻糊,之后就再也不进水米。

10月21日下午5时13分,陈老走完了她的一生。

临终前,她和子女们告别:“生命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质量,一个是数量。我活到这把年纪,幸福快乐,已没有遗憾。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离开而太难过,日子还长着,都看开些!”

文章图片28

陈老的离场方式让人唏嘘,也让人敬佩。

她用最后的勇气和坚强,活出了生而为人的体面和尊严;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践行了晚年的两大目标:活得健康快乐,走得干脆利落。

我们每个人都有走到人生终点的那一天,然而死亡并不是悲剧,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催促着我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

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像陈老那样,活出人生的况味和意境。

参考文献:

《96岁北大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生前一句话,发人深省》

《北大教授夫人陈司寇,96岁断食结束生命,生前留下一句话很有哲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