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7日,贝聿铭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顶层 2019年,大师们离去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据报道,5月16日,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今天早晨,在西单路口东北角和西北角,就出现了大量摄影迷,扛着长枪短炮,对路口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拍个不停。 当人们感怀“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的离去之时,提到更多的作品是“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香山饭店”等等。 贝聿铭与卢浮宫 如果说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完美佐证了其“结构上的纯粹才会收获纯粹的美”的说法; 那么苏州博物馆和香山饭店则是其流淌着华夏血脉的见证,他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建筑的民族性贝聿铭作为20世纪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世界各地遍布着他的作品,作为他出生和18岁前生长的地方,中国不例外,苏州不例外,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贝聿铭于中国,或许大家能想到的是苏州博物馆,是香港中银大厦; 苏州博物馆,2002年 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0年 贝聿铭于北京,或许大家想到的是香山饭店,是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香山饭店,图源水印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右图为签名版 他对北京的“贡献”不止于此,如今北京故宫实行的限制高度与视野政策,就离不开1978年贝聿铭受邀来京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的建议。 他认为,应该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景山俯瞰故宫,图源水印 1982年,北京西山的香山饭店建成开业,可以说是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这得益于其从小生活在以古典园林著称的苏州,对中国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的贝聿铭在苏州狮子林 他认为:“中国的建筑应该体现中国的文化,尽管传统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但通过建筑师的努力,是能够得到统一的。” 次年,贝聿铭便获得了建筑史上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第三年的5月,在建筑学会年会上,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榜上有名。 香山饭店,图源水印 20年后,78岁的贝聿铭又操刀了地处北京中心城区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大厦内部运用的依旧是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这座大厦,也曾被贝聿铭称作其“收山之作”。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内部,形似北京四合院,内有竹、石、鱼、水,颇具东方韵味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内部有天井像四合院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坐落在故宫西边、西长安街北侧、西单路口西北角,建于1995年,2001年正式落成,是北京市迎接国庆五十周年的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出土了大型象牙雕刻。 正是由于贝聿铭在1978年提出的“限制北京古城区建筑高度”的建议,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高度只有区区54米,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点“屈才”了。但建筑的最终效果却是不出所料地卓越。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乍一看,或许“平平无奇”,有的网友只看建筑外观,认为整栋建筑“有点儿东馆的立面,也撮合了中银的架子”。 但定睛一瞧,透过玻璃,建筑的内部,竟然是空的!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大堂 里面有来自云南的“顽石”在池中嬉水,有迁自杭州的翠竹使庭园增韵,光线从屋顶的玻璃天窗倾泻直下,置身其中,感到浓浓的东方韵味。 这个镂空的大堂正是整座建筑的巧思所在,贝聿铭本人的解释是:“怎样在现代建筑里体现中国文化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古代没有盖过这么高的楼,所以不能生硬地处理,比如在高楼上摆一个屋顶、戴一个小帽子。我的办法是,把中国的风格做到里面,楼中有园,内部是空的,像四合院。” 内部的“四合院”,通过屋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之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夜里,厅堂内的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傍晚时分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也就是说,通过外部的几何结构,整座“笨重”的建筑就显得轻盈了起来。同时,还要让建筑内部的照明更强、更有力,要让外面能够看到:这么大的建筑里面是空的! 中国银行与贝聿铭的渊源颇深设计中国银行总行大厦,贝聿铭可以说倾尽了心血,整整历时七年,他将这幢大厦看作自己的收山之作,但是不是说就不做了,只是再不会有这么大的建筑了。 他说:“我年纪大了,今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玩意,但不可能像这样再花七年的时间设计一幢大楼了。再过七年,我就该拄拐棍了!” 但在2002年,也就是说完上面这段话的第二年,老先生又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战”——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他将这一力作视作“最亲爱的小女儿”。毕竟苏州可是他从小成长的地方。 如此呕心沥血,也是因为中国银行在贝聿铭的人生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西单路口西北角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左),2001-2007 1918年,贝聿铭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 1985年,几近古稀之年的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获得巨大成功,成为香港的地标; 2001年,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又是他口中的“收山之作”。 西单路口西北角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左),2008年 逝者已矣,他曾经的意见和伟大的作品,为北京这座古城的保护和建设做出了贡献,让我们在林立的钢筋水泥中感受到园林的美妙,时光如梭,这些建筑也会愈加熠熠生辉。 今天,贝聿铭先生走的第二天,谨以他曾经的这座“收山之作”,怀念他,感谢他! 西单路口北向,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在西北角(左前方)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胡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