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道子接班人马和之,柳叶描独步江湖

 泊木沐 2022-06-30 发布于辽宁

马和之,生卒年不详,活跃于高宗时期。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中登第,官至工部侍郎。画院待诏,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

擅画佛像、界画、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仿“吴装”创用柳叶描(一作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轻淡,笔法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出入古法,脱去习俗,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1.《唐风图》

▲《唐风图》纵28.1厘米 横814.1厘米

《唐风图》依《毛诗》之《唐风》十二篇诗意而绘,左图右书,图文并茂。书法传为宋高宗手笔,画作乃马和之奉敕而绘,是马氏为数不多的传世真迹之一,乃国家一级文物。全图笔法快意酣畅、自成一家,内容或勉励世人惜时奋进,或劝谏为政者体恤民情,既凸显了绘事“成教化、助人伦”之功,又能曲尽《毛诗》之妙,在今天依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2.《豳风图》

▲《豳[bīn]风图》纵25.7厘米横55.7厘米

根据《诗经·国风》之《豳风》诗意而作。图中人物形象生动,衣纹用兰叶描,笔法流畅潇洒,设色清丽古雅,在诸本毛诗图中,亦属精作。此卷无款印,旧传为马和之画,宋高宗赵构书。但在《伐柯》篇内“構”字因避高宗讳而缺一笔,说明该书不是赵构所写,而是画院高手代笔。此图大约在元代初年被分割为两卷,仅《破斧》篇为赵孟收藏,明末董其昌误认为是赵孟补图。

3.《陈风图》

▲《陈风图》纵26.7厘米横739.0厘米

《陈风图》是遵从毛诗的解诗路径,突显《诗经》之教化功用,强调家国之思的诗画合璧之作。画中采用文图对照的方式,展现了《诗经·陈风》所收录的十首诗歌之意境,画风清丽淳朴、意蕴悠远。

4.《后赤壁赋图》

▲《后赤壁赋图》纵25.9厘米横143.0厘米

《后赤壁赋图》是被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画作以极具概括性又富有诗意的表现方式,再现了苏轼与友人在月白风清之夜放舟中流的情景,乃“赤壁赋”主题下的经典图像。鉴于该作尾纸有宋高宗草书《后赤壁赋》全文,有研究者认为,此乃“以艺术的手段给苏轼等旧党平反昭雪”,为此作赋予其笔墨之外的史学意义。

5.《节南山之什图》

▲《节南山之什图》纵26.2厘米横857.6厘

此卷取《诗经·小雅》中《节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绘成图,每段前书《诗经》原文,依次为《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图中人物画的线条吸收了唐吴道子用笔飞动流畅的特点,下笔重而出笔轻,是典型的"兰叶描"法,线条组织松散,给人以清俊闲雅之感。

6.《鹿鸣之什图》

▲《鹿鸣之什图》纵28厘米横864厘米

此卷是南宋著名画家马和之创作的《诗经》系列画作品中的一卷。全卷书、画共10段,每段前小楷书《诗经》原文,文后为图。首段开头书“鹿鸣之什”四字,末段书三首诗名及小序,末又书“鹿鸣之什十篇”。

今观是卷,绘画简逸流动,属马和之典型的“蚂蝗描”,书法端庄潇洒,为高水平的高宗书体,书画均属真迹,是极难得的存世赵书马画合璧真迹。

7.《月色秋声图》

▲《月色秋声图》纵25.9厘米横60.5厘米

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图》截取一个小景特写,一高士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边。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

8.《周颂·清庙之什图》

▲《周颂·清庙之什图》(局部)

▲《周颂·清庙之什图》(局部)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先从外在整体上描写了祭祀的庙中景象,庙堂上下非常的洁净庄严,从人物说,前来助祭的各国诸侯肃敬雍容,从事祭祀典礼的执事们威仪齐整,这些人个个秉持着文王的美德。观局部细节,可领略到马氏的柳叶描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