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确定的36位军事家,出自新四军的有9位。他们分别是:新四军军长叶挺,一支队司令员、第二任军长陈毅,参谋长张云逸,二支队副司令员、1师师长粟裕,四支队第二任司令员徐海东,五支队司令员、二纵队司令员罗炳辉,六支队司令员、4师师长彭雪枫,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5师师长李先念。但是,这9位有5位是八路军派去的:罗炳辉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徐海东是115师344旅旅长,彭雪枫是八路军参谋处处长,黄克诚是344旅政委,李先念是豫鄂边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这5位名将都是大将级别而且位居要职,为什么从八路军调往新四军?大革命失败后,双方进行了十年生死斗争。红军经历过星火燎原的迅猛发展,高峰时全国有十几块根据地红军主力30余万。但是由于反“围剿”失利,红十军团、红25军和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行长征,长征的23万多人牺牲16.6万人,最终剩下5.7万人。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军就改编、联合抗日和南京进行了拉锯式谈判。首先接受改编的是陕北红军7.5万人,周公、叶剑英等人提出改编为4个军12个师12万人,军长分别为林、贺、刘和徐。但是,南京只同意改编为2个师不超3万人,而且不能设总指挥部、师一级的参谋长和政训处主任,必须南京方面派遣,“司马昭之心”一看便知。很显然,这是要压缩红军人数、改变红军性质,延安显然无法接受。但为了抗日的大局,延安方面做了多次重大让步,最终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3个师4.5万人,设总指挥部,南京不派人进入红军。经过半年多艰苦谈判,1937年8月,陕北红军的编制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改编,多亏了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大捷。红军改编以后,115师和120师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第一线。一心分化八路军的蒋氏贼心不死,派西安行营高级参谋乔茂才到富县129师驻地,绕过八路军总部调129师到石家庄正面战场。好在师长刘伯承看出了“借刀杀人”之计,让参谋长李达把来人打发走了。就在陕北红军改编的同时,南方八省游击队还在和敌军进行艰苦斗争。1937年1月到7月,敌军对南方8省15个根据地残酷“清剿”,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很多地方更是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步。双方第二次合作后,“围剿”停止。随后,林总115师平型关“抗日首捷”给八路军扬威,也让南方游击队的改编变得“理直气壮”。1937年10月,南方八省游击队正式确定番号“新四军”,这还是叶挺将军建议的。12月25日,汉口成立军部,1938年1月移至南昌。同时,坚持三年游击战的项英、陈毅也在各地紧锣密鼓召集旧部。1937年12月,周子昆、张云逸、叶挺、项英、曾山在汉口新四军成立之初,人员来源非常复杂,特别是干部奇缺。南方八省游击队15块根据地大小不一,游击队多则千人少则二三百人,项英和陈毅召集起来的不过一万人出头。由于很多将军牺牲,干部十分稀缺。项英致电延安,要求多派干部南下新四军。主席未雨绸缪,为新四军做了规划,源源不断向新四军输出干部。最早一批,是新四军改编时从延安派往红28军改编的四支队的郑位三、戴季英、肖望东、程启文等人,都曾是大别山的老人。但是,高敬亭四支队“游击习气”造成的自由散漫,让几位延安来的干部先后被排斥离开了四支队。主席从中看到整个新四军迫切需要正规化,就要从八路军派出更多优秀干部南下支援新四军。1938年3月,主席给项英派出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袁国平,出任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随后,五大军事家也在主席指示下,陆续从八路军“摇身一变”成了新四军,充实到皖南和华中战场。五大军事家的第一位,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副司令罗炳辉。罗炳辉出身滇军,参加过护国战争、北伐战争。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团长、旅长、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抗战初期,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武汉做统战工作,1939年调任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徐海东是红25军军长,抗战初期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和町店战斗,1938年8月因病回延安休养。1939年6月,四支队高敬亭被枪杀,四支队一分为二,徐海东、罗柄辉分任四、五支队司令员。第三位,是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处长彭雪枫。彭雪枫出自红三军团,曾任过师政委、红大政委、江西军区政委、陕甘支队二纵司令员。全面抗战开始后,在太原、武汉等地做统战工作。1938年2月,调往河南确山领导游击战,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4纵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4师师长兼政委。第四位,是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黄克诚。黄克诚也出自红三军团,抗战初期转战冀鲁豫,1940年任八路军2纵政委,后任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第五位,就是红四的军政委李先念。抗战初期任豫鄂边区军事部长、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5师师长兼政委。5师比较特殊,抗战后期和解放初期一直是独立作战。皖南事变,新四军5万余人损失7000余人,全军只剩4万余人,还面临着蒋氏“撤销番号”的威胁。此时八路军兵强马壮有30万之众。重建新四军,3师、5师全伙加入几乎占据了新四军半壁江山。我军之所以源源不断从八路军“输血”给新四军,主要有几大原因:第一,新四军发展条件远比八路军更恶劣,处于日伪军和顽军包围中,皖南地域狭窄回旋余地不大,新四军所在第三战区远没有八路军所在第二战区友好;第二,南方八省游击战不擅长正规战,“游击习气”和自由散漫制约战斗力,整肃势在必行;第三,游击队坚持下来的将领不多,又在“皖南事变”遭到严重损失;最后一个原因,飞速发展的八路军受到编制番号不足的制约,而南京一直不给新的番号,所以就充分利用新四军这一得来不易的“番号”发展力量,让八路军好几路“纵队”陆续“转正”。当然,尽管新四军有9位军事家,比起八路军来还是少了。八路军是三大主力红军、红25军、陕北红军五支红军部队大融合的结果,虽然给新四军贡献了5位军事家,还有十大元帅中的9位、十大将中的6位,总部还有毛、周、邓、杨、左权等人。八路军、新四军虽然番号不同,但都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抗战胜利以后,黄克诚新四军3师3.5万人回归八路军115师林总麾下,成为转战白山黑水的重要力量。而新四军5师继续独立发展,成为跨豫、皖、苏、鄂、陕南的中原军区,“丢车保帅”的中原突围虽然遭到一些挫折,但不久就和刘邓大军合并开始了中原逐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