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6月30日┃写作指导┃教师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六类问题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6-30 发布于浙江

——以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为例

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实例,探讨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论文写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引言的写作问题、文献引证问题、标题的使用问题、数据和图表的使用问题、摘要的写作问题,以及概念和术语的使用问题等。本文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写作论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

笔者从事学术期刊的审稿和编辑工作已有多年,对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有所了解,曾撰文讨论中小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的问题(程晓堂,2005)。文章发表之后,一些读者反映很有帮助。但是,一篇短文章显然不能讨论清楚论文写作中的所有问题,即使是讨论一部分问题,恐怕也不能说透彻。因此,笔者在此对这类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笔者2005年的那篇文章简要讨论了常见论文类型及写作要求、常见语言表达和行文格式的问题、引文和参考书目格式的问题以及关于学术行为规范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写作方面的技术问题,其中还会涉及引文、参考文献、标题等方面的问题。


一、论文引言部分的问题

任何一篇论文都是针对一定的背景或问题而撰写的。因此,交代写作背景、提出写作目的、阐明写作意义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这些内容通常作为“引言”放在论文的开头部分。如果引言写得好,读者能够很快把握文章的重点,也能够激发阅读的兴趣。但是,笔者在审稿过程中发现很多作者不善于引言的写作。
一些作者为了突出自己所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往往首先指出这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目前很少有人研究。但是,笔者发现很多作者在引言部分所说的情况并不存在,或者他们的观点没有证据。比如,有的作者研究了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为了在引言部分突出该研究的重要性,作者指出:现在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很少有人研究中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这一说法显然不符合事实,要么由于条件所限作者没有查阅到相关文献,要么是作者根本没有去查阅相关文献。
有的作者为了突出文章的重要性,首先找一种“垫背”的情况,即人们只关注了某某问题,而忽视了某某问题。比如,笔者在一次审稿中正好遇到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稿件和一篇关于语法教学的稿件。前一位作者在讨论词汇教学问题之前,先给出这样的论断:“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只注重语法教学,而忽视词汇教学。”而后一位作者在讨论语法教学问题之前,首先指出:“现在中学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词汇教学,不重视语法教学,过于淡化语法,致使学生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错误百出。”这两位作者的说法显然是矛盾的。我们并不否认一些教师确实忽视词汇教学或忽视语法教学,但是在不作范围限定的前提下给出这样具有概括性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另外,给出这样的论断并不能真正突出自己所谈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即便有些教师关注了词汇教学,这恐怕也不是他们忽视语法教学的原因。
引言部分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是在介绍研究背景时,很多作者使用大量的空话和套话。比如,在一篇关于英语会话教学课堂实例分析的文章的“探索背景”部分,作者写道:“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语言的本质就是交际。”显然,这段引言与文章的主题几乎没有关联性,根本不能说明文章所探讨的问题的重要性。
引言部分应该开门见山地陈述论文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也可以提出要探讨的问题,以及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与价值。引言部分应尽量简练,且应与文章的主体内容密切相关。


二、文献引证问题

引证文献是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重要组成环节。目前,在讨论学术论文的规范性时,都会涉及文献引证问题,一般侧重讨论引证的合法性问题(即合法引用而避免抄袭嫌疑)和引文及相应参考文献的格式问题,对于引证的目的、引文类型、引用方法的讨论还不够。所以,很多作者不仅缺乏如何使用引证的知识,而且不明白使用引证的原因和引证的不同功能(Harwood,2010)。很多人以为引用文献的目的就是用其他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其实,这只是文献引证的目的之一。
Harwood (2010)归纳了文献引证的五个目的(功能):(1)文献指引引证(signposting citations),即在文章中向读者提供更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2)佐证引证(supporting citations),即用其他人已经发表的观点来支持作者自己的观点;(3)归功引证(credit citations),即在文章中使用了某些论点、关键概念或研究工具,但这些不是作者本人提出或发现的,而是其他研究者的成果,需要通过引用来表示“归功”;(4)观点综述引证(position citations),即在综述某个领域的研究时,要对这些研究作必要的归纳,所以需要引用相关文献;(5)观点评论引证(engaging citations),即在讨论不同观点时引用文献。
笔者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盲目引用文献的问题非常突出。有些众所周知的道理,有的作者还要引用文献。比如,不少作者在谈及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时,都会引用到类似于“词汇学习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引文。文献引证的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引文与写作目的没有关联性。比如,一位作者写道:
曾琦(2001)对课堂参与的概念作了界定和分类。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参与是指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行为,主要指学生通过动口、动眼、动手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为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质疑、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表演等活动、做笔记、听课、情感参与、求助老师和同学及自我评价等,而英语课堂有效参与是指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课堂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么,影响英语课堂参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首先说“曾琦(2001)对课堂参与的概念作了界定和分类”。按常理,接下来作者应该介绍曾琦是如何对课堂参与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的。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对英语课堂参与和英语课堂有效参与这两个概念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的引证,都要求引用准确,否则引证就不具备引证的价值。引证不准确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审过的一篇稿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四个学习策略:渗透认知策略,发展调控策略,加强交际策略,开发资源策略”。但是,正式发布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本就没有这段话。也许有关文献在解读课程标准时作出过这样的表述,但是这段文字不是课程标准的原文。又如,一位作者在论文中写道:“新课程标准对词汇有不同级别的要求(识别性词汇、理解性词汇和掌握性词汇)”。但实际上,几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没有这样的要求,也没有这样的表述。还有一些作者在引用文献时把《英语课程标准》错误地写成《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等。
文献引证还要考虑文献的可靠性。尽管正式发表的文献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肯定也受发表时代、研究进展的影响而具有局限性。一些作者在引用文献时,不注意被引文献的发表时间以及被引内容(观点)是否已经更新。有的文献已经发表几十年了,有的作者引用这样的文献时,竟然还用类似于“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等转引表述方式。有些观点、概念、定义已经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更新、补充、修正,但不少作者不能引用较新的文献,而是使用几十年前的文献。
比如,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发布了三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第一个版本是2001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这个版本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第二个版本是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这个版本出版后取代2001年版中的高中部分,并于2004年起开始实施。第三个版本的标准是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这个版本取代2001年版本中的小学和初中部分。有些作者在引用这些文献时,不考虑这些标准是否继续执行。比如,有些作者在讨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时,不引用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而是引用2001年版的课程标准,更有甚者引用上个世纪颁布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等文献。当然,如果论文确实需要,也可以引用这些不同版本的标准或大纲。
一些作者在引用国外文献时,直接引用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或者在行文中夹带外文文字,造成不同语言交替使用的现象。原则上,用中文写论文时应该都用中文,涉及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时可以直接用外文。需要引用外文或借用外文概念时,应该翻译成中文,必要时可在括号中提供相应的外文。
一些作者在引用文献时,经常在被引用文献的作者姓名前添加一些修饰语,如“著名教育学家”、“著名语言学家”、“某某大学著名教授”等。其实,学术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完全没有必要添加这些附带信息。这些信息并不能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反而占用宝贵的篇幅。
总之,在引证文献时,要根据写作需要引用相关的文献,最好是新近出版的文献,并采用规范的方式注明引用的部分以及文献来源。

三、标题的使用问题

文章的标题不仅要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而且要清楚、准确、用词规范。有些教师的论文标题过于笼统,根本看不出文章究竟要讨论什么问题,比如“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虽然从标题可以看出文章要讨论传授方法的重要性,但看不出是什么方法或哪方面的方法。这样的文章标题就没有真正的价值。又如,一篇稿件的标题是“一节低年级英语观摩课的记录、分析与感悟”。这个标题虽然清楚、准确,但不能反映文章的核心内容,因为记录、分析和感悟只是文章的写作过程或文章的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文章的核心内容。有些作者为了使文章标题吸引眼球,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标题,比如“如何实现'情’的精彩”、“直面'弊端’,浅析'优化’”。
有不少作者由于过于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导致标题中的有关概念不规范或含意不清楚,比如“英语阅读教学中'篇’意识的缺失及应对策略”,其中的“'篇’意识”就令人费解,而且极为不规范。
小标题与正文内容不吻合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文章中的小标题应该反映标题之下的正文的核心内容。写作时,应该在对正文进行高度提炼的基础上,用长度适当的短语来概括正文的核心内容,进而形成文章的小标题。标题长度要合适。标题太短不能反映正文内容,标题太长则不能突出重点,也不符合论文行文格式的要求。
标题一般应采用名词短语,而不使用动词短语(特殊情况除外,比如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时可以使用动词短语)。标题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标题中尽量不使用逗号。很多作者在设计论文标题时,借用一些领导讲话的做法,在标题中使用排比句,比如“立足教材单元话题,实践听说任务教学”,这种写法在学术论文中并不可取。
文章不同层级的标题代表不同层次的内容和逻辑关系。笔者审稿时,经常发现标题层次不清楚的现象。有些稿件中不同级别的标题看不出层次差异,有时不同层次的标题居然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文章的某个小标题与文章的题目是相同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小标题与正文的界限不清楚。有的作者把一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加粗,并添加序号,看上去是小标题,但实际上只是段落的第一句话。不管是什么层级的标题,都应该单独占一行,并使用代表不同层级的序号。


四、数据和图表的使用问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进行实证研究,这就涉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等问题。一些作者在做调查研究时,所选样本不够大,论文没有说服力。比如,有的教师在调查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策略时,样本只有2~3个自然班,总共只有不足100名学生参加调查。显然,这样的调查结果肯定不具有代表性,结论的可靠性十分有限。当然,学术研究对样本大小没有统一的要求。具体需要多少样本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具体内容。比如,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典型语言错误,那么收集100个学生的作文(每人收集若干篇)就可能提供足够的数据。因为这样的研究中,主要数据并不是学生的人数,而是作文中错误的数量。
一些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太注重数据的准确性,一篇论文中前后数据不一致的现象时有出现。还有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迎合”研究结论而故意篡改数据。
学术论文在呈现必要的数据时经常要使用图表,以提高信息呈现方式的直观性和文章的可读性,但图表使用问题也非常突出。有的作者在文章中大量堆砌图表,而不对图表中的数据作必要的统计、分类和分析。有的图表呈现的甚至是原始数据。有些稿件中,图表所占篇幅比文字所占的篇幅还要多。有的作者从SPSS等统计软件中直接导出或复制图表,而对图表中的相关信息并不知晓,论文中也不提及这些信息。有些图表中还有一些英文术语。有的图表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根据学术论文的一般要求,图表都要有一个能够表示其核心内容的标题,如“实验班前测和后测成绩对比”、“实验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有些标题看似规范,实际上缺少实质内容,比如“成绩独立样本检验”。这个标题突出了检验的方法,但没有说明检验的数据是什么。另外,根据学术论文的通常规范,表格的标题应放在表格的上方,而图形的标题应放在图形的下方。全文中的图表都需要标序号,而且表格和图形要分别标序号。
论文中的图表一般不要跨栏或跨页。如果图表所占版面太大,不能放在相关文字(即提及某图表的文字)之后且不跨栏或跨页,则可以适当调整图表的位置,不必一定要置于相关文字之后。正因为如此,论文中一般不使用“下表”、“下图”或“上表”、“上图”之类的说法,而一律采用“表×”或“图×”的表达方法。如果表格非跨栏或跨页不可,那么跨栏或跨页的表格部分应该复制表头,并在表格上方使用“表×(续)”的字样。
数据和图表一定要做到准确、清晰。表格中的内容的字号大小要适当,图形的大小要适当,既要便于阅读,又不能占用过多的篇幅。

五、摘要的写作问题

学术论文之所以需要摘要,是为了便于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因此,摘要应该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有些作者写的摘要却不是作者自己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或自己研究的主要发现,也不涉及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方法,而是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或道理。比如,笔者审过的一篇稿件的摘要是这样的(注:该文的题目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在全球社会生活日益信息化、经济化和国际化的今天,英语成为世界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的中心应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培养。
像这样的文字,与其放在摘要里,不如放到文章的引言部分。
有些稿件的摘要与正文关系不密切。比如,在一篇有关中考英语试卷分析的论文中,作者在摘要里主要提到中考的重要性,家长、学生、社会对中考的高度关注,中考阅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中考试卷的意义。而对该文在分析某份中考试卷后得出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只字未提。
有些稿件中的摘要与文章的引言部分几乎完全相同,充其量只说明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有的摘要则是复制了文章各个部分的标题。
根据学术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摘要既不能太长,又不能太短(有的摘要只有1~2行字)。各个学术期刊都会明确规定摘要的字数范围,作者在写作和投稿时应尽量遵守。

六、术语和概念的使用问题

撰写学术论文就很可能要用到一些术语和概念。写作中,既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和概念或约定俗成的术语,又可以使用作者自创的术语和概念。需要强调的是,作者使用自创的术语和概念时,要对术语和概念的含意加以界定,同时要注意措辞的规范性。有些作者在自创术语和概念时过于随意,随意编造一些令人费解的概念或术语。比如,一位作者在讨论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资源策略的运用能力时,提出了以下五条原则:主导性原则、低起点原则、主体性原则、媒介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其中的“主导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在教育类的文献中经常出现,人们大致也能理解其基本含意。但是,像“低起点原则”、“媒介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就让人不知所云了。虽然作者也可以在文章中对这些原则进行界定,但作为小标题或文章中的关键概念,还是应该使用更加规范的表达。
即使使用专业术语或约定俗成的术语,也要注意术语的准确性。比如,很多作者在论文中提到,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二语”,并根据二者的区别讨论我国英语教学的有关问题。其实,在中国,英语既是外语,也是二语,还可能是第三语言。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肯定是他们在学了汉语或某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另外一种语言。从学习的顺序来讲,汉语(或某种少数民族语言)是第一语言,英语是第二语言。假如某个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学过汉语和一门少数民族语言,那么英语是第三语言。那英语是不是外语呢?肯定是外语,因为它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所以,“外语”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概念,而“二语”则完全是从学习语言的顺序来界定的概念。

七、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的学术期刊审稿和编辑工作,简要讨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论文写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学术论文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论文的内容,但是学术规范也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不遵守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要求的论文,即便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其可靠性和可读性也没有保证,其实际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有些本来有一定刊登价值的论文,可能由于写作质量达不到要求而“石沉大海”,作者的辛苦也付诸东流。因此,我们建议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既要注重论文内容的创新性和参考价值,也要注意论文本身的写作质量,尤其是要遵守学术规范和论文的写作要求,并在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本文来源: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3,36(0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