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新 | 这个古法“炒米水”,搞定“体寒、爱上火”的你

 东家88 2022-06-30 发布于广西

真·阳虚体寒的朋友,你有经历过这种场景吗?

一边怕冷👉不敢待在空调屋里,吃点凉的就拉肚子

一边又容易“补”上火👉不是爆眼屎,就是牙龈肿痛、嗓子干干的



这种补出来的虚火,到底该清,还是接着补?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说到底,还得学会辨别——你的体寒到底处在哪个阶段。

图片

图片

体寒体质分为两个阶段:

单纯体寒&寒湿

要知道,人的体质是会变的。当生活习惯、环境发生变化时,体寒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单纯体寒or寒湿。

图片

拿紫苏为例,她本人属于深度体寒体质,常年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太愿意待在空调屋里,生怕吹到一丝风。

往些年,为了让自己在冬天能好过一些,一入夏,她就会开始喝姜枣茶,一直喝到三伏结束,给身体蓄积足够多阳能,才会安稳一些。

图片

但今年不一样的是,前阵子她照常喝着姜枣茶,才喝了几天,竟然上火了。

仔细查看了她的舌苔,再问了一下最近的身体表现,才发现比起去年,她的身体里多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湿气。

今年成都热得有些慢,早夏时,她就因为着凉感冒了好几次,本就正气虚弱,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雨水,一时身体抵御不住外界的湿邪,就从单纯的体寒,进化成了寒湿体质。

图片

除去紫苏这种因为环境出现的湿气,还有些朋友,为了调理体质,习惯吃各种滋腻的补品或食物,脾胃运化不开,津液停滞,生出湿邪,与体寒结合,在当下,也就成为寒湿了。

而这,正是导致我们上火的主要原因。

图片

为什么寒湿喝姜枣茶

就会容易上火?

姜枣茶是纯补阳的。它的主要食材,姜和红枣,一个味辛一个味甘,“辛甘化阳”,历来都是补阳的黄金搭档。

但补进身体里的阳气想要发挥作用,需要一直往下,走到下焦,与肾阴调和、实现阴阳平衡,才能真正保证肾阳这个“太阳能”,能够持续温暖全身脏腑、肌肤。

图片

可寒湿的朋友,由于湿气困厄住了脾胃,阳气往下走的通道是被“堵住”的。就像云朵一样,阳气如果不能往下走,与阴气融合,就只能往上浮,飘到了头面,也就是“上火”了。

这时候,单纯用于补阳的姜枣茶就不适合了,我会更建议大家喝一款能“燥湿”的茶饮——陈皮姜米茶。

图片

整个茶方总共用到了4种食材,分别是:姜丝、黄酒、陈皮、粳米。

姜能暖胃,配合黄酒的温阳活血之力,可以快速给身体驱寒;

陈皮有燥湿的作用,可以清理湿气;

粳米是谷物之长,最厚肠胃,擅长健脾;

整个配方,相当于是把驱寒&清湿&健脾一口气搞定。

图片

并且,这个茶还有一个点睛之笔——所有的食材都需要经过“炒”制。炒,本就是中医的传统炮制方式。

一方面,焦香入脾,炒出焦香气的粳米,在健脾的基础上,会自带燥湿、暖胃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能缓和药性,让姜、黄酒这类性热的食材,变得更温和;

最后,还能让陈皮的香气更浓郁,增强它化浊的功效。

结合下来,就像是在体内升起一把火,让湿气在温暖的环境下慢慢蒸发出去,从身体内部一点点变得清爽。

图片

‍我们还原了陈皮姜米茶

原本的样子」

陈皮姜米茶,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民间方,不少古籍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比如《圣济总录》中记载的“姜米汤”,就用到了干姜、栗米,古籍里讲它“能治吐多胃气欲绝者”,擅长养那种胃气虚得不行的情况。

图片

姜米茶主燥湿,偏温,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上火的概率,我们在食材搭配的比例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传统的姜米茶,姜与米的比例通常是1:1,姜的含量过高,普通体质都不太能受得住。很多朋友说自己做出来的姜米茶特别容易上火,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这次,选择用炒米作为打底的材料,把炒米、陈皮、姜的比例调为3:2:1,在保留姜热性的同时,又给到脾胃足够呵护,让身体更好接纳补力。

图片

除此之外,想要彻底还原陈皮姜米茶的功效,在食材上,还有这些考量👇

1、生姜or干姜?

生姜跟干姜的功效是不同的。

《黄帝内经》讲“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古人认为,生姜的气更轻,偏发散,主走上焦,所以一般用来止呕,散表寒。

而干姜更偏向于温中,气走的更深,主中、下焦,在胃寒、除湿上会有更好的作用。

图片

现代研究也证明,干姜中的姜辣素是要高于生姜的,而姜辣素是温中的主要物质。相对的,生姜所含的挥发油也会高于干姜,这或多或少也影响了它发汗散寒的作用。

我们最终选择了四川犍为的干姜,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干姜的道地产区,早在《药物出产辨》中就有“干姜:以四川为最,白肉”的记载,温中、除湿的作用最强。

图片

2、粳米or籼米?

大家常吃的大米,有粳米、籼米二种。

粳米外形圆短,质地比较硬而且有韧性,“为谷中之长,最厚肠胃”,可以补虚,是每个渣渣脾胃都能放心吃的平和食物。比如超市见到的东北米、珍珠米都属于粳米。

而籼米则较细长,黏性低,也有健脾的作用。一般在市场上的泰国香米等,就是籼米。

图片

单从功效上讲,其实它们都很适合寒湿的朋友,但我们实际打样后发现,籼米由于比较轻、脆,炒制的过程中,很容易膨胀、破碎,过早的流失了大米的中气。

反而是粳米,因为质地比较硬,炒制之后,不仅可以保留住谷物的气机,香气也会更浓郁,燥湿的作用更强。

图片

姜米茶的原方里,是要用陈仓米的,也就是在仓库里存放了很多年的大米,养胃作用很强,适合大病初愈、胃气极弱的人。

但我们研究后会发现,陈仓米在古时,一般是作为药物的,会因为长时间的陈化,内含的物质发生变化,多了偏性,不适合日常吃。

并且现在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真正的陈仓米,即使找到了,由于保存不当,也容易出现黄曲霉素超标的情况。

出于日常调养的需求,最终还是选择了新米,它的香气更浓,流窜力强,更能疏通脾胃的浊湿。

图片

3、川陈皮or广陈皮?

陈皮,选择是新会的广陈皮。

广陈皮的原料是柑皮,外表看起来黑黑的,闻起来气味厚重,整个是往下走的,因此化痰的效果好,更适合湿重的朋友来享用。

图片

而川陈皮的原料是橘皮,品种是大红袍,闻起来香味比较清新,是向上走的,因而走窜的能力较强,理气解郁的效果好,更适合肝郁的朋友。

另外,方子里添加的黄酒,来自于绍兴,这里历来都是优质黄酒的主要产区。

图片

最终调和出来的味道,淡淡的姜味,混合着陈皮的清香加上大米的焦香,不会觉得辣,反而是温润的口感。


图片

我到底应该喝什么?

讲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还是会疑问,那么我怎样判断自己到底是在哪个阶段,应该喝什么茶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身体表现👇

真正的体寒,喝姜枣茶是一定不会上火的,因此可以一直喝姜枣茶,直到体寒的情况有所缓解。

图片

有明显的体寒表现,比如怕冷、手脚凉,但是喝姜枣茶又容易上火。

建议喝陈皮姜米茶,至少1个月,等到舌苔变薄,身姿稍微轻盈之后,再转回去喝姜枣茶。

图片

如果喝陈皮姜米茶依旧容易上火,先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属于寒热夹杂的体质,也就是既有寒湿、又有湿热的情况,可以点击下方的测试查看👇

图片
◆点击图片,就可以开始测试◆

这种体质相对复杂,核心的调理原则在一个“利水”上,先要把湿热清理掉,才能补阳、温通,因此会更建议先喝1个月的清舒茶,等到湿热的情况缓解,再饮用陈皮姜米茶。

图片

另外,陈皮姜米茶偏温性,阴虚体质(经常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有实火(长痘、口腔溃疡)的朋友不建议饮用。

孕妈妈以及5岁以下的小朋友,也不建议喝。月子期、哺乳期少量喝,过程中如果发现恶露增多,就需要立刻停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