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所见必有所迷——《心经》杂说【11】

 新用户97560OBk 2022-07-01 发布于江西

有所见,则必有所迷。

【原典】

之【妙用分第四】

无眼界,无意识界。

【译文】

眼中没有任何事物,心中清净空明,无有一物。

【悟读】

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

一念灭沧海桑田总无心。

一念之间,也许这一缕心情早已跨越万水千山,物物皆含情;一念之间,或许原来之心情早已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心境变换,念念须无心。

六根对应六尘,生起六识,合称十八界十八界盖覆着佛性,佛性不明,是谓无明。经云,“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无眼界,无意识界”,是说眼睛的能力及所见之范围,乃至意念所识知之范围,皆只是暂时之现象,皆为虚妄,本来是不存在的。

“无眼界,无意识界”,是希望众生破除自己所有意识见地,远离十八界之无明,不可谋虚逐妄,忘却生命本真,而应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中体悟“真如妙慧”

聋子、瞎子、歪脖子三位仁兄一同观戏,末了导演请教他们的感觉。聋子说,还行,就是没有声音;瞎子说,糟透了,根本就没有演;歪脖子说,还不错,就是戏台有点歪。

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往往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世界,“无明惑、无始无明、智障”等,皆谓之知见障。

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但规律又无时不处变化之中。“唯有变化,方是永恒”。

即使已被验证过的成功经验,亦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不合时宜。因此消除知见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除知见障,可使众生更加深刻的解悟事物变化之本质和规律,能够更好的完善和升华自我,能够规避喜怒哀惧等诸多不必要之不良情绪。

聪明,往往是智慧的障碍。一个人的知见障如若太重,往往会极其执念,不通情理,不可理喻,也会使自己之认知与思维变得狭隘。

如何消除知见障?一般而言,须做到如下八字,“言行如一,有劳而作”

“言行如一”,强调说到做到,以行践言;“有劳而作”,强调主动完成须自己完成之事。实践之中,生发感悟,引发思考,增强行动力,可更好地明心见性

伪者,人为也,太多的刻意的人为即是伪。“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贤圣只是因为证悟“无为法”的深浅而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别。

开悟之本质,皆是悟到同一个东西;但悟入之深浅,却因各人而不尽同,非言所悟之自性有多少的大小深浅。任何的我见我执,皆是修行路上之大忌。

真正的开悟,是人生态度之改变,是生命情感之升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个人的聪明倒不是罪过,但若为聪明所累所执,则是一种迷之自信。故真正的生命智者,往往有六字真言,“寡言寡行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