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成长法则,明天总比昨天更美好!“着眼现在,谋划将来”——麦克·森桑 当你身处困死胡同,在事业、人际关系、生活毫无头绪时。 保持成长,明天总是最美好的一天! . 自序:成长思维。“成长”是思维的功能之一。 改变思维方式:从“停滞不前”变为“不断成长”。 使“明天”比“昨天”更美好!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把被动的思维方式,使其变成有意识,主动的行为。 拥有成长思维是一种巨大优势,是“苦苦挣扎”与“蒸蒸日上”的区别所在。 人都会由一牵百成长,蒸蒸日上是一个量变过程。
困难使你不知所措,而解决困难需要正确态度,明白困难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实践和领悟便足以使你“不脱轨”。 . 前言:成长的渴望。成长是所有人的基本欲求。 “成长”根基:能给你带来成就感、满足感、意义感、进步感的东西。 很多人早已停止成长,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不变的是麻木。 曾经的追求,在遇到失败后,变得颓废,再也提不起动力。 心中想努力,又怕被淘汰。 成长道路上会遇见很多困难,在这个艰难过程中,可以寻求启迪、激励和指引。 偶尔还可以“思维重置”。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事到半途,都仿似失败。” 有时候,成长带来的痛苦,会让人失败;而有时候,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 用成长法则来校准自己的行为。 成长的欲求:是对生存的热爱,对存在的激情,对充分探索人生的渴望。 . 法则一 :将来为上,过往次之。你如何设计将来,就能拥有多大的未来! 如何设计你的将来? “将来”尚未发生,只存在于想象中。 把“将来”转化成你的“私产”。 “将来”由你塑造,把“明天”变得比“昨天”更好。 美好的将来是你的设想,而成长就是使设想成真。 相信自己会有美好的将来: 想象创造美好的将来,哪怕是想象,也要看你愿不愿意去完成它。 在社会环境影响下,人们更趋于可预见,一成不变的将来。 甚至希望回到某个“黄金节点”上去。 而对未来的设想都被“过往”封杀。 好的将来,得有一个强大信念。 无论身处何处,境况如何,也要相信自己可以过上美好的将来。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但行己事,无问西东! 强大的信念促使勇气能保持成长步伐。 《风雨哈佛路》:我觉得有些人只对生活的艰苦灰心丧气,因此把时间都浪费在灰心丧气里,我们称之为愤怒,对事物的整体视而不见,对于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视而不见。 有人破茧而出,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坦然面对,有人羞于面对。 对于你自己将来,敢于设想,哪怕微乎其微的可能,也要采取行动。 困境中,先谋求生存,再学习,提高能力,打造出你想要过的生活。 美好的将来不必宏伟而华丽,也不必是大跨步或飞越。 绝大多数成长,是很多小步积累的结果,关键在于脚步不停。 美好的将来并不在于你还有多少时间,而在于你这段时间是怎么过的。 利用所学,作为根基,更上一层楼。 跟随“已知”的指引,去探索宏大的“未知”。 如何起步? 设定目标:从过往抽身,创建美好的将来。 . 法则二:学习为上,经历次之!将经历转为学习,将人生赋予终身学习。 成长中要“不断学习”。 有人经历多,但所见、所闻、所做并不高。 单一经历并不能代表成长,要定期将经历转为知识。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把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情况转化成思想和行为上的突破。 经历为:“有益部分”和“无益部分”。 “有益”:能促进前进,令你得心应手,更有自信; “无益”:令你举步维艰,自轻自贱。 有意识地设法将“有益”的部分最大化,并绕开或排除“无益”的部分。 把整个人生看作一所学校,人生的每次经历都是一堂课,学习为上,经历次之。 小事情,大智慧:改掉了一心数用的毛病,调整注意力,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必要时刻说No,也能更好地分派工作。 学习的选择:不必把所有的经历都转化为学识。 若把其当成借口、荣誉勋章、情感触发器、勃然大怒或大哭一场时使用、或将其像骸骨一样埋葬…… 这样的选择不会帮助你成长。 学会利用情感力量,将其作为学习的原材料,驱动自己去吸取经验教训。 经历中就蕴含大量学习的机会,将经历转化为学识。 每个经验教训都是一层台阶,引领你迈向更美好的前方。 如何起步? 将经历转化为经验教训,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次经历上面。 选择一个特定的事件,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判断自己关注的是“学习”还是“经历”。 你是惯于倾诉,聆听或学习? 长此以往,更加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将其与这些法则相结合。 能在事件发生时,就抓住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不是事后无意识地一遍遍重蹈覆辙。 . 法则三:付出为上,回报次之!所得易使人沉沦,付出使人成长。 要想保证回报源源不断,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其考虑太多。 应该不断地、更多地付出,帮助别人消除危险,抓住机会,将其长处最大化…… 注意力放在“付出”上面,不刻意追求回报,才能在现实中扎根。 全神贯注于真正的付出,让受众去决定你的回报。 这样的回报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料,而把注意力放在回报上面,其实是掉进了陷阱。 “付出”使人成长:创意需要保留纯正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真真切切,毫无杂质,这样别人才会毫不保留地接受它、适应它。 有意思的是:人们都想跟愿意付出的人交往,反之,都不愿跟付出少,却索取多的人合作、合伙,也不愿为其付出。 想的都是“别吃亏、抽身而出”,“捞得越多越好”的心态,选择只进不出。 贪得无厌而不顾别人的损失,这种人生信条是一种短视行为。 在获得回报前,先得向别人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在寻求回报之前,首先要为别人创造价值。 “回报并非天经地义”的心态。 如何起步? 要想获得回报,首先要为他人创造价值。 信念会将注意力自动向“付出”倾斜。 . 法则四:表现为上,赞誉此之!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赞誉,但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现。 赞誉令人陶醉,过度包装下,人生只会围绕别人话语而构造。 不继续前行,尝试新的、更好的、不同的,提高自身表现。 追求更上一层楼人,始终关注自身内部,致力于提高自己。 努力提升表现时,会遇到很多障碍,只有投入热情和才能,才能更好成长。 提升更新更高、更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不是单单在某一方面提升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需要的是用心和投入。 倘若只是为了外部的认可而做这些事,那么,很可能会停止成长。 一 新鲜感没了,认可就消失了; 二 要想得到同样的回应,就得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这里面没有提高的内驱力。 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内容,却每次都不尽相同。 每一次都是学习经历,也是一次考验。 注意力放在提升表现上面,把赞誉当成副产品,确保不断成长。 如何起步? 怀着感恩之心看待赞誉,不将其当作应得之物。 对赞誉心怀感激,使你摆脱“渴望认同”的诱惑。 关注当下: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做到最好,赞誉自然水到渠成。 . 法则五:感恩为上,成长次之!学会主动感恩,而不是被动拥有。 对致力于终身成长的人来说,成功永远是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地。 成功地活着,就是不断成长,而心怀感恩,自然会不断成长。 常怀感恩之心,学会主动感恩:“主动感恩”并不是说“谢谢你,因为你为我做了什么什么”。 而是传达一种更深层的信息:谢谢你们愿意做……,我们很欣赏你的价值。 做个练习,看看“感恩”是如何改变心态的。 在每天生活中,感恩遇见小确幸,每一次感恩都能消除不愉快,获取能量。 纽带,承诺,谦逊:人越是成功,就越要学会“主动感恩”。
如何起步? 养成感恩的心态:每天写下5~10个感恩的对象。 . 法则六:乐趣为上,劳累次之!带着“乐趣”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会差。 要保证不断成长,就要在途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乐趣。 为了取乐而不断渴望新事物,带着“取乐”的心态做事,其结果一定不差,甚至更好。 谋求乐趣,找到成长之路:成长是美好未来的基础。 投入游戏中,设法从中找到乐趣,激发创造力,给人尽在掌握的感觉,而非被任务所支配、压制。 扩宽思路,探索自我。 独特的才能将助你成长:最擅长、最热情的,提高成长和机遇。 人们往往会被擅长却没有热情的事情所困。 做自己喜欢的事,设法往里面加进乐趣,就能找到持续成长的机会。 如何起步? 在设计“游戏”时,将其设计成能够完成,并带有难度的。 这样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得到成长。 以更有乐趣的方式取得期盼的结果。 这事儿不是苦差事,而是乐趣的开始。 . 法则七:合作为上,地位次之!感谢并欢迎别人的贡献,而不是囿于个人得失。 与别人合作,为更多合作创造机会,就能在生活中、在世上做大事。 有人误以为与别人合作,人们就会小看他们,或者,其功绩会被削减、掩盖。 不给成长加镣铐,始终做到“合作为上,地位次之”。 会发现无尽的可能性,以及自己和别人的才能、机会融合时产生的增大效应。 关注别人的贡献:“合作”与“促进合作”,不意味着别人说你就做,或一味回应他们的需求。 “合作”,大家都关注于同一个目标,各出其力。 放下身段,取得成就,合作始于对话。 提出经过精心考虑的问题、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理解别人真正担心的问题;明白别人最期盼的机遇是什么、他们能付出的努力是什么。 有了这些“情报”,就能找到双方交流和达成协议的共同点。 有共识就能推动合作,合作使人不断超越。 地位是成功的产物:只要你不在乎功劳是谁的,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把“地位”看作是创造成果的副产品,那的成长之路将永远敞开。 如何起步? 坦诚面对自己的动机,你为什么要做它? 是与你自己、与晋升有关,还是要为别人创造成果? 你为了哪个而奋斗?你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与人合作,要“掌管”,不要“控制”。 . 法则八:信心为上,安乐次之!在赢得小目标后,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安稳和舒适是达成目标后,令人心醉的副产品。 二者若被当成奋斗的目标,那人一生的成长立刻戛然而止。 把越来越安乐的生活,看作实现更大目标的暂时阶段。 所有的成长都需要超越从前。 一 把自己赶出“舒适区”,将信心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 在这些新层面上舒适地小憩,使它们变成正常状态。 中间休息不能太久,否则会失去动力和干劲儿。 化“恐惧”为“行动”。 离开“舒适区”的最大挑战是恐惧:害怕会失败。 勇气是一种能力,将恐惧转化为专心致志的思考和行动。 在不适和气馁时也要勇敢坚持,其回报是能力和信心的提升。 不断挑战、胜利,才能适应“难度”,才能为成长和成就搭建新的平台。 逃离“安乐”的枷锁:扔掉让你高枕无忧的东西,接受新的挑战。 有奋斗才有成长、挑战,即便未达成目标。 把这次经历转化成经验教训,以备下次使用,那你的成长也是不容小觑。 如何起步? 设定目标,行动起来。 重要不是目标达成与否,而是能让你努力奋斗,从而成长。 . 法则九:目标为上,金钱次之!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标上,金钱只是顺便的事。 在一定条件下,金钱是衡量成功或发展的方式,也是实现更多可能性的有利资源。 人生因目标而有了意义。 把金钱仅仅看作实现更大目标的一种方式,你就能聚集所有的资源和回报。 收益是为目标服务的,“钱”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它从来都不是主要目标。 保护核心价值:即3条“最高指导原则。”
目标和金钱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金钱会使我们分心,有了目标,就把钱好好利用起来,没有目标,再多的钱也是毫无意义。 妥协的后果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价值观上做了让步,就一定会重蹈覆辙,变成金钱至上。 不为金钱所动,忠于自己的价值观,信守目标。 这样会逼着你成长,强化你价值观的信念。 并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去寻找其他既符合目标,又能解决经济需求的方法。 倘若成长是你真正关注的东西,长远来看,有了目标的支撑,金钱能帮我们打造长久、稳定的成长。 找到“目标感”是一件很难的事。 寻找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目标,发现真正的目标之前一直如此。
如何起步? 聆听心声,相信直觉。 目标感与心、与直觉有关,与理性的关系则不那么大。 把目标写在纸上,并陈述出来。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目标,目标也会随着时间而进化演变。 . 法则十:问题为上,答案次之!真正的好问题,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长! 成长是发生在未知领域里的,已知属于过去,待探索的属于未来。 大脑不能忽略疑问,并不断引发新的思考。 反之,将其看懂,就会封存,不再去想它。 好问题能主宰人生! 问题都是开放式的,不是一个简单答案就能打发的。 “我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不可能预想到自己会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而只要我继续问自己这个问题,前路就永无尽头。 真正以探索的精神发问,任何问题都能助你成长。 因问题能开启对话,以新的纽带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有时候,人们会问一些很浮夸的问题;或者,他们问问题不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想用问题引导别人同意其观点。 带着探究答案的渴望,而不是对答案怀有预想,这样问出的问题,才是能促进成长的好问题。 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的理解可能存在缺陷。 只要你愿意接纳这些可能性,学习和进步就会水到渠成。 如何起步? 调动好奇心。 去接触一些能将你带进未知领域的新事物;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纪录片,内容是你此前从未有过了解的事物…… 带着最真挚的探究精神,即“初心”,去接触这些新事物,就可以有很多发问的话题了。 几个能帮你起步的好问题?
. 成长决心!决定成长,就决定了掌管人生。 一旦决定按照这10条法则成长,机遇会不请自来。 创意和资源会蜂拥而至,有着相应技能、热情、设想、人脉的人也会现身给你帮助。 周围世界就是以这种方式支持你的成长。 而你与世界之间的纽带也自然变得更加牢固。 成长聚焦器!所有进步都始于说实话。——丹·苏利文 要想使成长最大化:始终如一地关注自己成长的方向。 不断做出关于成长的决定和选择。 把法则一和法则二的内容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每周一次的练习。 在其帮助下,你就能将每个刚刚过去的一周用作“原材料”,去打造美好的明天。 做这个练习时,需要思考并记下你在过去一周时间里为了成长而做的事。 事情不分大小,但都要符合10条成长法则的描述。 首先,把第一栏的内容填写好。 倘若并非每周都有全部10条法则的对应事例,也不用担心。 第二栏要记录的是你采取了这些行动之后所产生的任何结果。 接着,把下面两种法则圈出来:一个是你对本周所取得的成就里最满意的那条,另一个是你下周最想有所突破的那条。 针对以上两条法则,写出你选择它们的理由,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