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8. 道者为何“混兮其若浊”?

 舞酒绿林 2022-07-01 发布于广西

老子讲“道”深奥莫测,玄之又玄。那么,懂道之人,即“道者”是什么样子呢?老子在本章作了回答: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说了七大特点。而“混兮其若浊”明显与前面六大特点不一样,如何理解,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浑兮其若浊’,浑者守本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尊也。”他认为“浑”不是混同、混合、浑杂,而是天然的淳朴、浑朴、浑厚,这与“敦兮其若朴”的意思重复,且“不自尊”有损道者形象。

王弼无对应注解。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他们包容,像是大河浑浊。”(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49页。)意思是道者包容。

南怀瑾认为:“表面上给人看起来像个'混公’,大混蛋一个,'浑兮其若浊’,昏头昏脑,浑浑噩噩,好像什么都不懂。因为真正有道之士,用不着刻意表示自己有道,自己以为了不起。用不着装模作样,故作姿态。本来就很平凡,平凡到混混浊浊,没人识得。”(南怀瑾:《老子他说》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81页。)这应该不是老子要描述的道者。

陈鼓应今译:“浑朴纯厚啊,像浊水一样”;并引述:“老子对于体道之士的风貌和人格形态试图作一番描述('强为容’):从'豫兮,若冬涉川’;到'混兮其若浊’这七句,写出了体道者的容态和心境:慎重、戒惕、威仪、融和、敦厚、空豁、浑朴、恬静、飘逸等人格的精神面貌。”(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1-132页。)他原文用“混”,翻译为“浑朴”是不对的。“混”与“浑”有同义的地方,但没有浑朴、淳朴、浑厚的意思。他说了道者的九个特性,却偏偏少了“包容”二字。

其实,老子对道者也是“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由于难以识别,只好勉强来形容他。注意是勉强、大概、粗略,不是准确地描述。道者大约有如下七个特点:

一、“豫兮若冬涉川”。豫,《说文》解释是:象之大者。也就是大象中的大个子。大象可以说是庞然大物,平时行走很稳重,小心谨慎,就像一个人冬天里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豫”在这里同“与”,参与的意思。道者参与任何事情啊,就好像冬天过河,行事非常谨慎、稳重。

二、“犹兮若畏四邻”。犹,本义也是一种动物,猿类猴属。《水经注》:“犹,猿类也。卯鼻长尾,性多疑。”他像“犹”一样,生性迟疑,不鲁莽不盲动,外出时左顾右盼防止四面攻击。道者行动小心啊,十分注重行事安全。

前两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是道者外在的行为表现。“豫兮”、“犹兮”老子是十分欣赏的,喜欢这种顺应自然的慢。随着时代的变迁,“豫兮”“犹兮”变成了“犹豫”,如成语“犹豫不决”、“犹豫再三”及常用语“犹犹豫豫”等,都没有欣赏的意思了,带有贬义。相近的成语还有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等,这些行为是现代人不喜欢的。与之相反,令人欣赏的是当机立断、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因为,性格犹豫的人,在面临人生中许多重要选择时,往往会错失良机。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鸿门宴是大家熟知的故事。项羽在鸿门设宴本来是要杀掉刘邦的,却被刘邦的花言巧语说动了心,对杀刘之事犹豫不决,让刘邦逃走了,最后被刘邦打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身亡。诸葛亮唱空城计,吓退了生性多疑,犹豫不决的司马懿。

三、“俨兮其若客”。俨,本义是恭敬,庄重。他严肃起来行为庄重,表情俨然,如同做客一样拘谨而有礼。古代知书达理的人,饱读诗书,文明礼貌,举止儒雅,尊老爱幼,有才华,有修养,有情操,懂礼仪。道者庄重严肃啊,行事端庄而有礼貌。

四、“涣兮若冰之将释”。《说文》:涣,流散也。涣,动词,本义是散开、流散、涣散,有成语涣若冰释,人心涣散。常用词有精神散漫、组织涣散、纪律松懈等不良现象。老子说的“涣”,与“俨”相反。人不能老是一本正经,该严肃时严肃,该活泼时活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嘛。老子所说的活泼,不是情绪化的手舞足蹈,忘乎所以,意气风发,而是像冰雪消融一样,慢慢地散开、流散、放松,无声无息。道者轻松自如啊,得意时不忘稳重。

五、“敦兮其若朴”。敦,厚道,敦朴。道者为人敦厚老实啊,就像天然纯朴的原木,不会掩饰自己。朴,形容词,淳朴、朴实。老子喜欢自然朴实,主张做人朴素无华。

六、“旷兮其若谷”。旷,开朗,旷达。道者心胸旷达啊,就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老子主张做人要胸怀旷达,有志向。

七、“混兮其若浊。”这一句有多种注解。王弼本、河上公本都将“混兮”改为“浑兮”,浑厚之意。如果是浑厚之意就与前面的“敦兮”重复了。混,在这里不是动词,不是混杂、混和、混同的意思,而是形容词,本义是水势盛大。《说文》解释:“混,丰流也。”大水、洪水、混合奔流,肯定不是清流了,必然是浑浊的。这与后面第五十六章的“和其光,同其尘”是一个意思。道者雄壮啊,就像浑浊的滔滔洪水有气魄、善团结、能包容。第七点与前面六点是一样的,都是褒义。这就是老子树立的“道者”的七大形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