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秋欢聚金陵之二――参观江宁九十九间半

 江苏天行健 2022-07-02 发布于江苏

昨夜在永宁知青故里的联欢,拉开了天南海北知青金陵欢聚的帷幕。第二天,大家带着新朋老友同游金陵的迫切心情,早早来到集合地点,二辆大客载着各地知青向游玩的第一站出发:南京江宁杨柳村。

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南郊,江宁方山脚下,距南京四十多公里。去过南京熙南里的甘熙故居,感受过那里九十九间半的风采,可江宁杨柳村的古民居一直没来看过,这里的九十九间半会有怎样的独特呢?除了杨柳村的古民居令人遐想以外,这里还有一个由南京老知青陈志林夫妇收藏的红色藏品展吸引着我,为了这些藏品,陈志林付出了很多心血,以前他也在清凉山公园办过红色展览,但我一直无缘领略那些藏品对人们的无声诉说。今天,终于有这样的机会来一睹藏品的真容,带着好奇,更带着对这里知青藏品专题展的向往,一路竟有些激动。

很快,窗外向后退去的街景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地铁一号南延线的底站中国药科大学站,大巴继续往前开,不一会,眼前出现了颇有当地风格,也特别让游人好识别的杨柳村指示牌,大巴右拐向前,再右拐行驰,不一会,就来到依山傍水的杨柳村。

各地知青们一下大巴,可热闹了,不急着向九十九间半走,却忙着打开带来的团旗、队旗、横幅,站好队,摆出各种造型――照相!

我端着相机,一时顾不上往民居走,捕捉着他们打开旗子等待拍照的瞬间,只要行动慢一些,知青们马上就换了人员组合,各地知青,打出了平时我很难得同时拍到的旗子、横幅,以及站在旗子后面的一张张知青笑脸。通化知青在广场的临时舞台前打出了“通化老三届 旅游观光团”的横幅;北京知青在古杨柳村的牌坊前打出了“北京知青网”的旗子,我刚按下快门,转眼刚才拍照的知青队伍就增加进了不少面孔,又按快门;刚准备收起相机,发现北京知青网的旗子旁多出了一面“陕西知青网”旗子,是刚站进来的西安知青打出的,于是,再按快门,定格下北京、西安、南京等地知青的大合影。

好不容易知青们暂停拍照往九十九间半走,杨柳村前一池湖水,一幢幢颇有特色的建筑临湖而立,极富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我在这座建筑的门口,看到一块对杨柳村九十九间半整体介绍牌:

“杨柳村的九十九间半建于清乾隆后期,是杨柳村36堂中建造最晚的民居,俗称“三堂上”,相传是清朝“金陵三大商”之一的朱侯山为他三个儿子所建的三个堂,分别是思承堂、礼和堂和树德堂。占地5000余平方米,为上下2层前后4进深的走马楼式民居建筑,共计房舍145间。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设计独具匠心。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三雕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有壮观的百米长廊景象,更有独具特色的轿式门楼,不胜枚举。解放后,先后作为原海军第五医院、秣陵中学、龙都中学等。

2002年10月,被评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由江宁区政府斥资千余万元,历时4年修缮一新,于2011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9月,被南京市委宣传部列为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基地;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同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民居的大门口,分别挂有二块牌子:“南京市江宁区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进入“大宅门”,左边是知青藏品,中间是民居的礼和堂,右边是思承堂。门厅的八仙桌、太师椅,中堂的书画对联;门头上“双朝阳”“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的砖雕;花园墙上斑驳的黑色,院落里写着文革标语,西路三进“院中院”的结构……在杨柳村的古建筑群里,感受着一股股历史气息,思路也跟随着眼前的景物穿越着回到“从前”。

在西路的树德堂,站在门口就被一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气息所感染,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全身和半身的石膏像、上山下乡批准书、塘瓷茶缸、纪念册、马灯、脸盆、唱片机、红卫兵服装……。藏有5000多件藏品的知青藏品专题展分为知青资料陈列室、结婚证陈列室、知青生活照片陈列室、火红年代藏品展和南京文化用品陈列室。在这些展品中,许多过去的老物品让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专题展的所有藏品均由南京知青陈志林夫妇提供,原汁原味的红色藏品,形成了该展览最大的特色。本想在这里挖掘出一些有关陈志林多年置身红色收藏的经历和资料,他又走过了怎样一条收藏之路?却没能如愿。

行走在南京迄今为止保留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内,知青们一边参观九十九间半,一边找那半间屋在哪儿?所谓的“九十九间半”,传说当年有钱人家建宅,每每造房至一百间时,就会倒塌半间房屋,后来大户人家索性只造“九十九间半”,由此得名。而杨柳村整个古民居共有三跨,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不像微派建筑那么张扬,显得更内敛和书卷气。

1982年10月,南京市通过文物普查。在江宁县杨柳村发现了一组古建筑群。经文物专业工作者陪同古建及考古专家前往现场考察研究,定为清代的古建群体。这一建筑群有36个宅院,其规模之大,建造之精巧,为南京地区所罕见。今日置身九十九间半,不得不感叹这座经历岁月风霜后的建筑依然如此精美和细致。

杨柳村的古建筑群东路的思承堂里,开设了非遗综合馆、湖熟板鸭、周岗红木、金箔技艺四个专题馆。在非遗综合馆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详细介绍了江宁区43个非遗保护项目区域内分布情况及非遗保护成果。紧附四大主题馆的侧后,有非遗技艺展示区、非遗产品展销区两个展厅。技艺展示馆区非遗传承人现场向观众展示布艺、剪纸、绳艺、烙铁画、方山裱画等手工技艺;非遗产品展销区内柜台陈列着南京金箔、湖熟板鸭、雨花茶、陆郎茶干、横溪吊瓜子、铜井挂面等独具江宁特色的非遗产品,观众还可以现场购买。

杨柳村古建筑群以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考古学者和游客驻足。《恽代英》、《严风英》、《兵临城下》、《下里巴人》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把这里作为拍摄外景地。

知青们参观着,拍摄着,既拍知青藏品,又拍古民居,当然,拍现代的自己更让人欢乐。合照是必须的,单独在九十九间半内留个影也是一种纪念,于是,老屋内,不时响起知青们爽朗的笑声和大声的招呼声。这样的欢声笑语是否会惊动了老屋?又会给沉重、沧桑的建筑群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

走出九十九间半,知青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拍照,一声大家合个影,立即涌向门前广场的空地,前排蹲,后排站,人太多了,我不得不站在石凳上才能将所有人都摄入镜头,按快门前发现有人干脆半躺在了前排蹲着的人前面。不去提醒了,拍照要的就是一份轻松和随意,只要大家开心就是一次成功的合影!

这张集体照很是珍贵,几乎所有参加这次活动的知青都在其中了,可我还未来得及放下相机跳进队伍中,将自己也拍进去,大家就一轰而散了,我只好无奈地望着相机,遗憾中自我安慰:回去还可以将自己PS进去嘛……

【坚持原创,感谢我们能够相遇。原创图文,欢迎关注、收藏和以分享链接的方式转发。谢绝未经授权转载、摘编、洗稿及其他方式变相引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