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闷葫芦”只是一种性格

 冬歌文苑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闷葫芦”只是一种性格

严圣华||湖北

前不久,和老婆去菜场,看到菜摊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青嫩的葫芦,她顿时眼里放光,毫不犹豫的买了一个。回想起来,已经多年没有吃过葫芦了,我们两个人一边逛着菜场,一边说起了小时候吃葫芦的故事。

她说,那时候吃葫芦,有的是甜甜的味道,有的不知什么原因是很苦的味道。在这点上,我知道的比她多,告诉她,葫芦是一种很有灵性的植物,别看人们经常会给它戴个“闷葫芦”的帽子,其实,它比其他很多植物是更有灵性的,它只是不会开口说话而已。你要是好好待它,不伤害它,它就会顺利的生长,结出来的葫芦就是一份可口的食蔬,要是让它长老了,它还可以做成舀水用的瓢,或者盛酒用的壶等用品,现在,还有人在葫芦上烙上画,把它做成工艺品或是什么玩物,在旅游景点或网上售卖,使它产生了更多的价值。

可是,如果在葫芦的生长期中,我们有意,或无意中伤到了它的藤枝,那长出来的葫芦就会是苦的,让人不能入口,仿佛和人及其他动物一样,你要是伤害了他,他就会做出反抗。所以,我们经常在葫芦的前面加个闷字,是使它受了很多委屈的,它没有口,当然不能发声,可它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它是并不闷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被别人称为“闷葫芦”,这种“闷葫芦”,我想应该就是那些在公开场合寡言少语,不轻易发声的人。其实,把这种人称为“闷葫芦”,也可能会有所偏见。殊不知,言多必失,有些见人就夸夸其谈,在大众场合总是以“主角”示人的人,往往可能并不被人从心里接受。而那些在公共场合总爱当听众,安静的坐在角落里不出声的“闷葫芦”,他们心里是有数的,一旦他们发出声来的时候,往往可能让人觉得字字有用,句句有力,废话没有。所以,对那些不爱多说话的人,不能轻易的称为“闷葫芦”。

因此,“闷葫芦”不能当成一个贬义词,它可能只是一种性格。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