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五十九) 合纵战略越来越象笑话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7-02 发布于山西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如果关东各国能实现合纵,就能如何如之何。问题是,这只是以空对空的想象罢了。毕竟,矛盾是无处不在;大家与秦国有矛盾;大家彼此之间呢,也有矛盾!

公元前255年,长平之战刚刚过去6年,鲁国就灭亡了;鲁国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国家;它不是被秦国灭亡的,而是被楚国灭亡的。

因为秦国一统天下,所以我们难免会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合纵有着天然的正确性。问题是,处于鲁国的视角,它会这样认为吗?

公元前251年,长平之战刚刚过去8年,燕国就与赵国签订了一个友好条约。

按理说,这对于合纵战略是一件大好事啊。

问题是,燕国使者去赵国签订友好条约时,却有意无意的发现,经过秦国的多年蹂躏,现在的赵国,比他想象中还要衰弱。

于是,燕国使者回国后,就对燕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总而言之,现在的赵国已彻底糠心了,只要我们愿意,分分钟钟就可以灭了赵国。

听到这个消息,燕王那是食指大动;关键是,燕国的高层,也普遍食指大动。

面对此情此景,自然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因为,现在都什么时候,燕国还想着要火并赵国?

老话早就说了,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受寒;鹬蚌相争,只会让渔人得利。秦国虎视天下,我们燕国却要火并赵国?你们小时候,多看看成语故事,都不会产生这种离奇的想法。

关键是,什么叫赵国现在就是一盘菜,只要我们愿意,分分钟钟就可以灭了赵国。如果赵国真的已成了一盘菜,为什么秦国折腾来折腾去,就是无法灭掉赵国呢?

秦国都无法灭掉赵国,我们燕国就可以分分钟钟灭掉赵国?一个国家自大到什么地步,才能产生这种离奇的想法呢?

所以,我们燕国火并赵国,大概率上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燕、赵两败俱伤;然后让秦国捡个现成便宜。再总而言之,唇亡齿寒啊、鹬蚌相争啊。

问题是,燕王并不这样认为;燕国的主战人士,也不这样认为。

而结果显然证明,燕国实在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且高估的,还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燕国大举进攻赵国的结果,竟然是让赵国的廉颇率军反杀了;更夸张的还在于,赵军一路趁胜追击,直接打到了燕国都城之下。

面对此情此景,燕国当时吓傻了,于是又赶紧和赵国求和。

此时的赵国也知道,打败燕国与灭掉燕国,那是两个概念。关键是,现在秦国虎视眈眈,赵国如果与燕国旷日持久的进行战争,估计只会好过了秦国;于是经过简单的谈判,就与燕国再次签订了友好条约。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燕国为什么会干出这种离奇的事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燕国在分析未来前途时,好像怎么分析,也是看不到希望的。

因为所谓的合纵,永远都是在囚徒的困境中进行。说得具体点,大家都知道合作才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关键时候,大家都会忍不住出卖对方。

在这种背景下,未来的国际走向,只能是秦国的版图不断东扩,最后自然就会轮到燕国。

在这种背景下,进攻赵国的选择,虽然怎么看,也好像非常不靠谱。但它,似乎才是燕国打破战略困境的唯一希望。

这就好像,溺死的人,看到一根稻草,明知道抓住它也不会得救,但是也会忍不住去抓它。

后来,燕国派荆轲刺秦王,也是基于类似的心理。

燕赵火并不久后,信陵君高举合纵大旗,让合纵战略实现了最后的辉煌。

但是这种辉煌,显然掺了太多的水份;因为与其说是诸侯联军打得秦军不敢露头,还不如说是,秦军主动避开了诸侯联军的锋芒。

信陵君率领诸侯联军大败秦军后不久,战国历史上,又发生了一件震惊国际的大事。

那就是有一个韩国的水利工程师,常年在秦国从事破坏活动,终于被秦国发现了。

韩国派这个水利工程师到秦国;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让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用于与耕、战无关的事情上。

在这种背景下,这个水利工程师,就一直鼓动秦国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并且由他负责主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这个水利工程师,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因为他叫郑国;他在秦国主持的水利工程叫郑国渠。

郑国渠全长300多里,历时10年修成,可以灌溉关中4万顷(相当于现在110万亩)耕地。

韩国的这种操作,也直没谁了。因为这得多天才的脑袋,才能想出用这种天才的方法,对秦国进行破坏。

20多年前,秦国在巴蜀地区,也完成了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那就是都江堰。

毫不夸张的说,对于秦国的崛起而言,这两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比长平之战的意义更深远。因为这两项水利工程的实现,直接让秦国的生产力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它意味着秦国再与关东各国进行比拼时,拥有了更多的后勤保障。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韩国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天才的方法,对秦国进行破坏呢?

显然是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韩国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了。

面对秦国的虎视 ,指望自己的实力,实在看不到希望;指望合纵联盟,似乎也毫无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谁也知道,韩国的这种操作,天才的都有些不可思议了,但是韩国就是能想到这种方法。所以,当秦国发现了韩国的这个阴谋后,开始感觉很生气,后来终于开心的接受了。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公元前251年,燕国试图灭掉赵国,结果被秦国反杀。

公元前242年,燕国一个没忍住,又想大举进攻赵国。

燕国这次忍不住想大举进攻赵国,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三年前,赵将廉颇率军夺取了魏国的繁阳;两年前,赵将李牧率军夺取了燕国两座城池。

这难免更让燕国感觉,秦国如虎如狼,赵国同样如虎如狼;燕国如果一心坚持合纵战略,肯定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的。

第二、当时的廉颇已离开赵国。这让燕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没有廉颇的赵国,应该比较容易对付。

但是很不幸,燕国这次大举进攻赵国的结果,依然是大败而回。

这一次,赵军虽然未能趁势深燕国腹地,却俘虏了两万燕军,更把燕军的统帅剧辛打死了。

剧辛可是非同小可的人物,因为剧辛是与乐毅相提并论的大人物。李太白有诗云: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虎视天下的局势,似乎更无法逆转了。因为都什么时候?关东各国还动不动进行你死我活的火并。

因为类似的原因,长平之战后,秦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三个重要的突破。

第一、夺取河南广阔地区,设置了三川郡。这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意味着洛阳、成皋、荥阳都成了秦国的地盘。

洛阳、成皋、荥阳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我们只要看一下后来天下大乱,围绕这些地方的战争,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夺取山西广阔的地区,设置了太原郡。这可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地区。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蒙骜伐赵,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王龁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

第三、夺取魏国广阔的地区,设置了东郡。史书是这样记载的:蒙骜伐魏,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城;初置东郡。

在这段时间,秦国的开疆扩土,已呈现出鲸吞之势。

面对秦军这种鲸吞关东六国之势,关东六国终于发现,如果他们不能实现合纵联盟,恐怕都会成为秦国的盘中餐。

在这种背景下,在楚国春申君的领衔下,关东各国再次实现了大规模的合纵;并且开始大举进攻秦国。

但是很不幸,这次诸侯联军大举进攻秦国,实在如同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

虽然说,这次诸侯联军也是一鼓作气,打到了函谷关下,但是,看到秦军突然杀出来,诸侯联军当时就有些不知所措了;于是,经过一系列简单的勾心斗角,大家纷纷选择了逃跑。

事情发展到了此时,秦国鲸吞六国的战略局势,已基本无可改变。因为关东各国,彻底成为一盘散沙。

剩下的事,就看由来实现最后一推了。

那一年,秦始皇已15岁。

总的来说,秦国并不是某个人神功无敌的结果。因为,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秦始皇重要吗?肯定重要。问题是,秦始皇重要,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就不重要?夺取巴蜀的司马错就不重要?兼并义渠的宣太后就不重要?战功赫赫的白起就不重要?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秦国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五十三)宋江为什么会兵败祝家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