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纳新|“八大厂”的大院文化

 唯我英才 2022-07-02 发布于河北

近日路过先锋街,见街道的东墙上有简单介绍西郊八大厂的短语和厂名木牌,这应是先锋街道改造后展现的一种工业历史文化吧。

保定西郊八大厂当年在整个保定地区乃至河北省都是响当当的存在,有些厂子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曾经生活学习在保定老城区、工作在八大厂的老保定人,我认为,老城区的市井生活和八大厂的大院文化之差别可以用“江”与“湖”来概括。

保定自打元初张柔重建后,一直就是冀中、河北乃至华北的中心城市之一,府志有云:群山西峙,众水东流。保定坐拥广袤富庶的冀中大平原,一肩担起巍峨的太行群山,一手把攥着烟波浩渺的白洋淀。从历史和地理上看,保定紧扼京南大道,把控着万里长城的紫荆、倒马、龙泉三内关,又将飞狐内外道与白洋淀、大清河、海河连接沟通,其东西、南北方向都纵横开阖,可做妥妥的“京南屛翰”“冀北干城”。

八大厂的大院文化是外来的与本土结合的文化。我的小学同学中,从地域上讲有北京,天津,上海的,有黑龙江佳木斯的,有内蒙古扎兰屯的,有山西太原的,还有贵州的、湖南的、厦门的、福州的,真的是“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我刚上班时听父母和我师傅讲过许多建厂初期试生产时动人心弦的故事。当时的技术骨干是留学苏联回国的青年专家,有南京、上海学习工艺的大学生,还有来自天津、上海、武汉、济南、佳木斯的技术工人,更多的是招考来的冀中和冀西北山区的农家孩子。一般来说,西郊八大厂的第一代党政干部多来自晋察冀老根据地和华北野战军的复员转业军人。我上小学时的校外辅导员就是一个转业军人,记得当年他在职工俱乐部给我们做过一场热血沸腾的报告。

我同学小坚的爷爷是我们单位最早筹建处的元老,他曾笑呵呵地给我们说过,当年西郊八大厂可不是《厂志》上说的人见人爱的香饽饽,因为那时的政策是这八大厂落户到哪里,那里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就要负责工厂人员的口粮。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粮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是所有地市都有大局观、魄力和眼光能接纳甚至主动寻求八大厂落户的。

如果说民国初年保定东郊以乾义面粉厂和电灯公司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化是保定摆脱以行政、教育为主的消费城市的一种不自觉的探索,那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郊八大厂就是国家有预选、调研和决策开工的现代化工业的布局。

保定西郊八大厂的居功至伟,他们是保定现代工业化的先锋。先锋街东墙八大厂简介最后一句话是点睛之笔:凭借着以“八大厂”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建设,保定市经济总量长期占据河北省第一位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保定的经济再迎来新的腾飞,祝愿保定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作者:刘纳新   编辑:苏若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