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3年,毛泽东诞辰百年之际,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纪念毛主席的气氛

 古稀老人赵 2022-07-02 发布于北京
1993年,毛泽东诞辰百年之际,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纪念毛主席的气氛里。一位老人登上了报社的门。记者耐心听完老人的讲述后,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多大的意义。

这位老人名叫尹兰,曾经是贺子珍的勤务兵,在这位首长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直到她年岁大了,才被贺子珍介绍到高校继续深造读书。尹兰跟在贺子珍身边的那些年,贺子珍正是最需要陪伴的时候。

贺子珍在井冈山时与毛泽东结为夫妻。身为女子,却能骑马,还能耍双枪,实乃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也因此多次受伤,在组织安排下去往苏联疗养。

贺子珍是1947年回的国,几年间,无论是脚下的故土还是与毛泽东的关系,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恰逢毛泽东来信,问她可否愿将两人女儿李敏送去他身边抚养一段时间。贺子珍是去到苏联后才发现自己怀孕的,她独自将孩子生下,抚养了许多年。

想到女儿对父亲的期盼,贺子珍也不希望看到父亲的角色在李敏的人生中永远缺席,所以答应了。女儿离开了自己,陪在身边的尹兰岁数又与李敏差不多大,所以尹兰和贺子珍的关系可谓十分亲密。贺子珍一度让她称呼自己是“贺妈妈”。

尹兰那个年代的女生对革命英雄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她们能打仗,能做工作,厉害得紧!所以当小小的尹兰被安排到贺子珍身边做勤务员时,她是十分激动且崇敬的。这份感受让她对贺子珍的饮食起居格外上心,将贺子珍照顾得十分妥帖。

比如尹兰原名尹淑兰,贺子珍说她“淑”字与她的性格十分相宜,就是不大像干革命的。尹兰听了便就去掉了“淑”字,从此改名尹兰。

也是在日常的照顾陪伴中,尹兰发现贺子珍有一个十分珍惜的小箱子。那材质就是普通樟木,但贺子珍去到哪就带到哪,时常擦拭保养,对尹兰更是叮嘱再三。

直到尹兰要离开贺子珍去深造了,贺子珍将这箱子托付了她。那时尹兰才知道,这箱子真正的主人其实是杨开慧。

当年毛泽东求学期间,与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结为伉俪,夫妻恩爱。毛泽东离开湖南去准备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几个孩子回到湖南板仓老家,并秘密组织当地的农民起义。

湖南当地的反动军阀因为视毛泽东为眼中钉,设法抓住了杨开慧,逼她与毛泽东脱离关系。杨开慧英勇不屈,慷慨就义。她与毛泽东分别前,曾经送给他一个箱子。杨开慧牺牲后,这箱子就被毛泽东时时带在身边,珍重之。

箱子来到贺子珍身边的契机是她与毛泽东起了矛盾时,毛泽东将这箱子赠予她,以表诚心。贺子珍知道这箱子真正的主人,她接受了箱子,也把它当作是最珍贵的物品,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许多年战火中,她能将这箱子保全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

尹兰知晓了来由,顿觉手中的箱子有千斤重。贺子珍郑重地与她说,“我情况不便,不能让这箱子回到该去的地方。现在我的身体越来越差,更加没有机会了。你的日子还长,以后一旦有机会,就将这箱子送去纪念馆吧!得让世人知道,这是杨开慧烈士珍贵的物品。”

尹兰一直将这件事守在心里,终于在1993年,她觉得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了,才下定决心,要把这事给办成。

报社的记者听了这事后,辗转联系到了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她见到这小时候熟悉的箱子,又听了尹兰的转述,才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如今,这个箱子就保存在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里。
#人物##文史安澜学府##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