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愈:李逸之,由印而渡!

 家有学子 2022-07-02 发布于甘肃
图片

由 印 而 渡

文/周愈

李逸之最初是自学篆刻,文字篆刻之余尝试着佛像印,一刀一刀的描摩中原文人架势,二十多年后的他说当时不明白那是幼稚的,懵懂的,找不到北的青春期。

九十年代开始对西藏感兴趣,每年用一半时间一路追寻喜马拉雅艺术,耗在临近克什米尔的高原山区寻访古塔老寺,安静看壁画,年复一年,一晃过去二十多年,其中遭遇艰辛程度很少对人提及,对他而言是享受了梦幻一般旅行,到现在前后累计待在古格地区的时间超过了十年。李逸之常去的高原深山不通电,岁月光阴跟古代并没有两样,以前离开那里顺利的话大约一周时间能到东边的拉萨,或是西边的喀什,从雪的世界里,回到现实,回到繁华。冬季大都是在江南的常州度过,晒太阳,写作,刻石头,开始琢磨把喜马拉雅艺术元素带人石头的可能性。

图片

九十年代在西藏萨迦寺,中间为李逸之

最初没有头绪,以往面对文人式篆刻,而今触目所及高原恣肆视觉样式,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归属,总会有通道暗中隐藏吧,他想。直到有一次在古格某遗址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拓制古代玛尼石刻,脱石而出的纸面效果一时看呆李逸之,他当下对自己说,ok了。回到常州开始实践,果然一竿见影,局面开展。之前所有的积累在这一刻一触即发,娴熟的刀法,衔接西藏早期佛造像艺术韵味的拿捏,敏锐的把控力,几乎是将之前闲置的多个优势一下集中到一起,出手即高,亮相即惊艳。

图片

2005年李逸之去北京开始职业生涯,2007年客居洛阳白马寺一年有余,在这里完成了后来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李逸之篆刻选》,使他意外的是十几年以来业界没有人注意到他在作品中精心埋伏的动作,那些他从古人那里领悟出来的隐喻伏笔,没人关心。这都不重要,后来他说,这合乎这个时代。

图片

图片

差不多2010年开始,李逸之着手编著后来在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西藏古格擦擦艺术》一书,这是他深入阿里无人区二十多年的田野考察成果之一,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肯定,该项成果成为补充喜马拉雅艺术史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了十一世班禅的注意,他说李逸之做了一件让藏族人值得骄傲的事,为其著作题写了“求真,向善,寻美”六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8年是李逸之告别篆刻生涯的拐点,这一年他决定结束文字篆刻的创作。也是在这一年,他以一批滚印创作来告别自己的篆刻生涯,其中就有那些著名的球型滚印,前无古人的球型滚印,可以任意方向滚动的印,滋生章法无控的空间景象,甚至摒弃泥土,以水、以空气作为语言媒介,严格的说已经是一件真正意义上印文化的当代艺术,这是从喜马拉雅向西的视野,向印文化发祥地两河流域的致敬,石头与空气相互挤压摩擦,仿佛星球掠过头顶,气脉震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期间,惊到观者下巴一时忘合。李逸之说他二十岁时擅长卡拉OK,一派张学友架势,后来慢慢就厌倦了这种沉浸式意淫,不愿意再靠近热爱卡拉OK的圈子,他喜欢古人视篆刻之道是“雕虫小技”的勇气,而时过境迁,所有玩味已然虚拟,脱离现实,该是离开“卡拉OK”场所的时候。

图片
图片

正是研究西藏艺术史的经历背景,使得李逸之视野跳出地域文化的局限,思考愈加宽泛,直接实现自我视角成长。2018年后的李逸之以喜马拉雅艺术元素做当代的表达来给自己未来设定方向,对表达可能性的探究一如既往。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他在刀下隐藏的伏笔,佛像背过身去,或视线移向左右,不再正视世人,或忍受伤害,或长出锐刺,或折曲肉身,或解衣方便种种,暗藏深意,译解当下,生命的问题自释迦后从未离开,李逸之说,他还是想继续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2022年6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逸之,1974年生于新疆拜城,后迁居常州生活十五年,2005年开始生活于北京。

自1996年开始持续赴西藏腹地做田野考察,采集和整理藏传佛教图像学资料,从事西藏艺术史研究,相关研究论文陆续发表于各类专业刊物及藏学会议论文集,论文曾参加第二届、第六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北京、2015年杭州)、2008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第二届藏学与喜马拉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西安)等。著有《西藏古格擦擦艺术》、《藏传佛教擦擦艺术》、《李逸之篆刻作品选》等。

个人艺术展:

李逸之作品展 /2008年苏州现代书画研究院

行方便·当代刻者李逸之作品展/2017年北京一莲艺术空间

积雪Himālaya·李逸之个展/2019年吴冠中艺术馆

抟泥模写——李逸之滚印展/2019年终南山一日会

镜——李逸之作品展/2020年济南窅古空间  

在—-李逸之作品展/2020年北京清秘阁

一丝风也没有—-李逸之作品展/2021年日本信州伊那谷 圆室

射向喜马拉雅的金箭——李逸之作品展/2021年圣境空间 杭州

2018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人类学讲坛(第一届)"李逸之的艺术田野工作及其艺术创作研讨会。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