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净山九章之一山两金顶

 文明依竹hjx 2022-07-03 发布于湖南

梵净山九章之一山金顶

作者:一世望不到后脑壳

书上说金顶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建筑概念。地理概念一般是指名山的山顶,而建筑概念是指房屋的镏金屋顶......被称为金顶。于是,中华大地有了以48米高的十方普贤铜像为中心,由耀日金殿、雄浑铜殿、灼灼银殿和洁白的朝圣大道组成普贤菩萨道场——峨眉金顶。

还有,每当一声声天崩地裂的巨响震耳欲聋,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刹那间,金光万道,直射云霄,其景惊心动魄,神奇壮观世间独一无二历经六百余年雷电炼击,至今仍金光灿灿的天柱峰——武当金顶

是山、是房均皆有顶,称得上“金顶”者世间已是屈指可数更何况一山两金顶”,那就只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武陵峰梵净山啰!惊叹的黔中佛山一体,一山两金顶“不独为黔中之胜概,亦宇内壮观。”梵净山核心由海拔2570.5米的凤凰山和2494米的月镜山构成。两山昂首苍穹,各具雄姿。尤其月镜山体海拔2336米处,生一脉峰拔地而起,陡峭险峻,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九十四米,壁立如削,如玉笋插天,盖世称奇组成新老两个金顶 

“巍巍梵净山,杳杳禅钟声”在我的潜意识里梵净山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山上山下都未闻到弥勒菩萨道场的热闹味儿;也未听到几声禅钟之音绕梁,只在索道下站厚雾重重,雾化成水顺檐滴落之声敲人心扉。起初,徒添担心山上下雨,不禁有些黯然。谁知下了缆车吊箱,顿时一扫来时心中疑惑山上全然没有城市的雾霾,眼前一片开朗,湛蓝湛蓝的天空挂着伸手可抓的朵朵白云,脚下厚厚一层铺在山腰之间的东西应该也是白云,阻断了人们的视觉,看不见来时的大地和凡世间的舍宇,仿佛置身天上

梵净山上,从蘑菇石往右走是月镜山,便是老金顶,往左走是红云金顶,便是新金顶。新老金顶直线百米之距,遥相呼应。远眺红云金顶,恰似农家蒸饭用的甑子,又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的惊叹号。比老金顶看来要险峻得多,但是新金顶没有老金顶那么高!

这高山之,晴时天清气爽明朗天空之下,巧奇的片状石快,经数亿年的风雨叠合,在干净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也可瞬间阳光下,明朗的天空一下子乌云密布,不见了刚才的熠熠生辉。阴时雾气缥缈金顶茫茫一片,不晓得是雾是,有时还会洒一些雨来所以故地重游的都会带一件一次性塑料雨衣。

尽管阳光明媚也好,云雾雨也罢,都是各领风骚一阵子,只在这大佛圣山争宠一时而已。只有月镜山下的怪异石群,数亿年不变的昂首矗立在阳光里,伟岸踏实数亿年沉浸灰色烟雨之中,坚守着模糊鬼魅的岁月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五颜六色的男女老少,攀爬在陡峭的登顶之路上的夹石之间,莫是云雾缭绕的金顶与风雨数亿年的蘑菇石,年老成妖具有魔力!旅行者充满着疑惑,各自怀揣着相同或不同的欲念,去阅读大自然用神谜书写的昨天、展示的今天、让世界期待的明天这本伟大的天书!

万仞绝壁之上,被大雾笼罩,正好让人感觉不到高高在上的恐惧。红云金顶陡峭,直上直下的山势,阻挡不了虔诚、勇敢的人们探究、攀险、征服、进取的精神。因为巅峰之上还有一座天桥连接了两个山头,山头上各有一座古庙,庙里住着各自不同的菩萨。旁边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可惜雾气太大,我没有上去,很多故事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

行至普渡广场,看报国寺红砖黛瓦飞檐翘角。某自担心只有蛮荒和忍受的岁月,缺乏现代文明的人,是用什么样的力量,将自己的 “崇拜、寄托、信仰、追求”搬上这陡峭的数千米的高空,做成那些让后人饱尝眼福的工程。难道说是神的力量,真的象传说里的神话?这种力量应该不是金银可以换取得来的。

梵净山让我想到了人类灵魂的万能,深藏在灵魂深处的那把万能的钥匙——智慧与力量。智慧属于少数人,他们主导着“力量”。正如如今的人所说的“洗脑”,掌握“洗脑”术的人才是“智慧”的人。不知道人世间流传多少年的“仙、佛、神、君、祖、师上帝、鬼怪、妖魔、天堂、地狱”等,莫不是有大智慧的人“智造”了它们,有了它们才能理顺人世间的力量,才有了“崇拜、寄托、信仰、追求”。人一旦有了“崇拜、寄托、信仰、追求”还有什么坚不可摧

低头向山下望去,只见一片云雾。“云和雾”谁能够说得出它哥俩的区别,我知道世间有“云彩”和“雾霾”。就因为云在高处,高高在上;雾在低处,低云一等,才有了云雾之分,高处的是云,低处的是雾霾。

坐在缆车上,行走在上下间的时候,到玻璃外的云和雾差不多。刚才在经过山半腰的时候,只见雾气腾腾,索道下站都在滴屋檐水珠儿,到了上站下看却是一片被太阳照成的彩云呢!不见了来处。

接近下午一点钟,天空不仅没有下雨,而且艳阳高照,特别明亮。我们沿着木栈道向金顶爬去。在大自然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当今,梵净山仍以其原始、完整、平衡而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及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冰川融冻地貌,成为地球人消躁之地,的确是首选之去处

“登高远望杜鹃白,错把金秋当三月”上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重重山巅浮影,在云海里看起来也很清晰。难怪吴承恩说孙悟空的筋斗云可以十万八千里,今天我相信了,站在这两千多米高的云层上搭手四望,一望无际,凭孙悟空的本事,在这连绵不绝,无遮无挡的云端之上来一路筋斗,莫说十万八千里,就是还远些他也一定行。

浮云占满了来路的空间,海拔太高的缘故吧,确实容易让幻觉忘记季节,可惜不是杜鹃花开的季节,从高山杜鹃树下走过时,还是惹人不由遐想杜鹃花开时的绚丽夺目。

红云金顶,梵净山标志性的景观。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去,它有不同的形状,有说擎天石柱,有说农家饭甑子,也有说男人之根,有人说是玉皇大帝的大拇指,更有人说是玉笋,我最赞同的还是“惊叹号”版的说法。为什么说梵净山是一座圣山,因为一座山上有两座金顶,三个坐堂菩萨除去观音菩萨,一来她是女菩萨,这二来她住的是山洞,她没有修专殿,要算也只能算是客座教授。

老金顶上独自住着过去佛燃灯佛,他是释迦牟尼现代佛的师傅。为什么新金顶上要住两尊佛呢,所以说这就是惊叹之处,这都是玉帝老天安排好了的。红云金顶与月镜山南北相望,形成两峰对峙之势。红云金顶原是一根完整的石柱,玉皇大帝用金刀将金顶劈为两半,安排释迦坐左岩,弥勒坐右边。是因为现代佛是未来佛弥勒的师傅。

梵净山是弥勒道场,弥勒的主场嘛,怎么少得了他呢!更重要的还是燃灯佛、释珈牟尼、弥勒佛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代表三世,也象征人生三个阶段,即少年、青年、老年。过去佛燃灯佛宝相苍老,预示着过去不可回归,那就到一边去吧,过去了的都值得尊重,应该放之敬之高阁之,被请去了老金顶;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宝相端庄,预示着现在可以把握;未来佛弥勒佛慈眉善目,肚大爱笑,预示着未来都装在大肚子里可以期许。这对每一个人或许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过去不可忘却、现在必须把握、未来充满期许。三佛同在,不予分割。梵净山这里可参拜三佛,而且弥勒佛是最后也是最高的佛,因梵净山乃弥勒道场。过去的过去了,把他放置一边,现代和未来要紧密相连。寓意无不惊叹啊!

古诗云:两峰高插翠微颠,鬼国名山自古传。舞凤昂头翔蔽日,游龙翘首啸吞烟。金刀劈破佛分殿,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会当凌绝顶”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德,也可以体会“作神仙”的滋味。但是登顶之路也非常险峻。我没有上去,是因雾大人多。那么小小的一个突兀之地,天路陡峭,虽可扶着铁链攀登,那也需要矫健体魄。克制住幻想的浮躁,年轻的冲动,让这最后一百米作为“行为艺术”,留在记忆里吧!

诗云:巍峨玉笋入端瀾,凌绝深秋雨不寒。

铁链围崖添臂力,浓烟障目护心丹。

观音洞住施恩德,弥勒云藏布道殚。

千里黔中开净土,三山金顶一峰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