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的改变发生在不经意间

 外面都有啥 2022-07-03 发布于四川
这两天弯弯在家,刚好梒梒出门了,楠楠和京杭也一同去玩了,我推掉了其他的活动,这两天算休息一下,同时也和弯弯多互动了一些话题。
有一个话题,是我最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孩子如何才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改变以前不好的学习习惯呢?
嗯,重点就是这里,无论是良好的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这其实是一个判断。
你在对成人讲,打麻将和抽烟喝酒的习惯不好,没有看书和呼吸新鲜空气喝白开水习惯好。
你的听众当然也都懂啦,不过,他们判断完哪个好之后,改变了自己也认可的不好的生活方式了吗?大概率是不会变的。该打打,该抽抽,该喝喝。
同样,你在对孩子讲,少打游戏,少玩手机,耽误学习,孩子们当然同样是懂的,自己同样可以判断出来。不过,他们容易改变吗,大概率同样是听完了,点完头,就接着玩了。直到成人发飙才可能不情不愿地结束。
好啦,明明知道一个习惯不好,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为啥就不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呢?
这里就说到判断和改变了,判断是一个哲学问题,也很容易得出结论。不过改变,就是一个需要克服抗拒的一个艰难的过程了。
弯弯说,这有什么不同呢。
举一个例子吧。
习惯就像质量。
为啥用质量来形容习惯呢?原因是,习惯和质量的性质有相同的地方,时间越长,积累起来的习惯,就越不容易改变。同样,积累起来的质量,要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同样越不容易。发现了吗,这里的习惯其实也可以用惯性来解释了呢。这就是老话儿讲的,积习难改。而我们在初中会讲到惯性的量度就是质量。
改变习惯就像改变具有质量的物体的运动状态。
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起来就越不容易。
比如,一个人在烈日下推一台放在平道上的小客车,达到一定速度,打着火。
如果一开始,劲儿使大了,可能一下子就放弃了,这么热的天,还推车,真是疯了不是?!结果,大概率是算了吧。
要是,一开始,不用使那么大的劲儿,其实车还是会缓慢地动起来,不用多加劲儿,只要坚持多一些时间,就会发现,小车越来越快,最后就会推到不错的速度,打着了火。
我和弯弯讲,改变习惯也是这样子的。
咱不能够,判断出这个习惯不好之后,就猛下决定,马上就要改变。
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养成一个嘴里不吃东西,总感觉少点啥,然后体重就越来越重,有一天实在看不下去,决定下猛心,决定要尽量少吃正餐,不吃零食,然后,然后体重就真的猛降了,要是这么继续下去,两三月,就一定成为了心目中想要的样子了,不过,现实是两三月之后,可能更胖。这也是为啥,靠自己减肥,或者机构减肥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十一样。(写到这里,随意说一下,可靠的减肥方式就是,一个月最多减半斤,只要持续这个过程,最后也就达到了你的目标了。)
最后,总结一下,要想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是一样的,不要猛来,温柔地开始,只要持续下去,孩子也就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
再强调一下,持续下去,持续下去,不要温柔的开始,然后,一两天之后温柔的结束了,那就没有什么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