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锻炼价值

 太行森林 2022-07-04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孙永政先生传统武术演示资料:

孙永政先生在《烟台太极拳研究社二十五周年庆典》上的太极拳演示:

图片

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太极”一词在先秦问世的《周易.系辞上》中已经出现;古代武术于先秦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理论体。“运动”一词也在汉初出现用例,而且,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陆贾遗著《新语·慎微》中,已提出要“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明清之际出现的“太极拳”,开始将“太极”的象、数、理逐步融入拳术运动。而今,蕴藏着“太极运动观”的太极拳已发展成为一项广受人们喜好的世界性运动。

图片

以下将从运动学,解剖学角度去分析太极的锻炼价值。

从动作幅度上,太极拳两个动作中的步幅长度要比正常步行大,重心位置在身体内外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更大,“倒卷肱”和“云手”平均步速更加缓慢,并且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均大于步行。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的“倒卷肱”与背向行走就比较类似,并且“倒卷肱”的速度比背向行走更加缓慢。可能就是因为太极拳运动这种独特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对人体平衡能力的提高与神经-肌肉力量的控制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防止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跌倒事故的发生。
在野马分鬃动作中,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等躯干肌群被率先激活,而后作为主要支撑腿的右侧腿胫骨前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等下肢肌群被激活,与此同时,三角肌、肱桡肌、肱二头肌等上肢肌群被依次激活,两侧肌群的激活时序呈现出以下规律:核心部位肌群首先被激活,近端关节肌群先于远端肌群被激活,右侧下肢肌群先于左侧肌群被激活,左侧上肢肌群先于右侧上肢肌群被激活。同时体现了太极拳“力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时,应当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出现错误动作加大膝关节所受负荷,导致膝关节损伤风险增加。

综上,太极拳对人们的锻炼健体有积极价值。
图片

简化太极拳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了太极的文化内涵与锻炼价值,同时希望太极能发扬光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