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方类证学伤寒

 一得斋主人 2022-07-04 发布于山西

《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医吴谦奉旨编修的一套医学教材,书名由乾隆皇帝钦定,“鉴”是镜子的意思,取义于唐代名相魏征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这套书可以作为医生的铜镜,端正医者的医学行为。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是“一论两要旨,两注十要诀”中的两注之一,也是全书第一部综合著述,是进入仲师之门的钥匙,受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伤寒论》版本众多,宋本的条文编排按六气走,以张隐庵的解读最妙,但最难学,要求有气化的基础,不然很难学明白。成无己的条文编排按类证走,把所有相同的症状,比如“头痛恶寒”整理在一起学习。吴谦本的条文编排按类方走,把相关症状条文整理在一起学习,比如把有关于桂枝汤的条文集结在一起学习,对桂枝汤的适应症易于整体掌握。除了这种编排顺序与宋本不同,吴谦还选了《伤寒例》、《辨脉法》中的一些内容,作为条文,补充于书中,所以吴谦本《伤寒论》全书418条,太阳篇就占了125条,为了便于研读,吴谦把太阳病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第1条到53条为太阳上篇,从54条到102条为太阳中篇,从103条到125条为太阳下篇。从126条到213条为阳明篇,从214条到243条为少阳篇,从244条到258条为太阴篇,从259条到304条为少阴篇,从305条到344条为厥阴篇,之后的编排与宋本更不一样,从345条到355条为合病并病篇,从356条到362条为瘥后、劳复、食后、阴阳易病篇,从363条到386条是坏病篇,从387条到388条是温病篇,从389条到407条是痉湿暍病篇,从408条到418条是霍乱篇。

据不完全统计,从晋代至今,整理注释《伤寒杂病论》的,包括日本、韩国的学者,超过一千家,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就会有些无从下手。吴谦站在他的高度,为我们挑选了二十五位医家的著述,加上吴谦自己的观点,供爱好《伤寒论》的人们学习。

“《伤寒论》,后汉张机所著,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讹,删其驳杂,补其阙漏,发其余蕴,于以行之天下,则大法微言,益昭诸万世矣” !

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吴谦给予仲师的评价相当准确!古人认为,《伤寒论》的学术思想与《素问》的三篇大论,“热论、评热论、刺热论”,有密切关系。“热论”问的第一个问题:“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古人将伤寒定义为广义上的热病,在《难经·五十八难》中,进一步给伤寒做出解读:“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这一点,在《伤寒论》第六条可以看出端倪。而太阳病的“头项痛腰脊强”,阳明病的“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少阳病的“胸胁痛而耳聋”,太阴病的“腹满而嗌干”,少阴病的“口燥舌干而喝”,厥阴病的“烦满而囊缩”,在《伤寒论》的条文中大多都有涉及。所以,《伤寒论》真的是“发明《内经》奥旨”,但又没有引用其中的一句话。纵观全书,“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高于《黄帝内经》的地方在于首次系统的提出“理法方药”具备的辨证体系,突破了“古经皆有法无方”的短板,《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的针灸处方,但中药处方只有十二个,《灵枢》七个处方,《素问》五个处方,且以单方、小方为主。《伤寒论》中大量根据病证而加减药味的理法,故赞誉曰:“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