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考所得:
数与代数部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学习内容是整个数学学习和学习其他的学科的基础,可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主线。“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等。通过研究分析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使我们了解小学阶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本质与发展,从整体上把握相关概念和数的发展脉络,促使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行动计划:
(1)把握认数的本质。
华罗庚先生说:“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数和量都离不开单位。自然数是“十进位值制”的,不同计数单位与其个数的累加就构成了全部的自然数,例如,2048=2×1000+0×100+4×10+8×1;小数也是如此,其累加的过程与自然数基本相同,只不过分“有限次累加”和“与无限次累加”两类;分数也是其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即先有“分数单位”,再数出单位的个数,个数与分数单位相乘的结果就是“分数”。这样看待“数”,全部“数”的构成与结构就都一致了。进而,我们就能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减”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数。
实践证明,理解数的意义,既需要从数的组成去建构,又需要联系实际来体会。教学数的认识,要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如,认识整数时,选择现实的、有趣的素材,组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数、读数、写数,感受数值大小,体会数的量化功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同时也给学生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提供机会;初步认识小数时,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对小数含义的领会;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解释每个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百分数并进行解释,学生在交流中能深化对百分数的认识。
(3)借助直观手段教学认数知识。
数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学的难度。以认识整数为例,了解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的重点,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操作实物、小棒、小方块等学具,认识计数单位,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计数器、算盘等认数工具,能帮助学生理解位值原则(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其意义不同,它表示的是不同计数单位的个数),逐渐扩展数位顺序表。再以认识小数、分数为例,如果用正方形表示整数“1”,要求学生用小数、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能促进学生对小数、分数意义的理解;“数轴显示了数的存在性及其内部结构”,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小数、分数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而且有助于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体会数的稠密性、无限性。
三. 学习困惑:
“算法多样化”是现今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而提出的。大家都期望通过算法多样化来实现计算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师为了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尽心思,花了很多的时间,结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孩子们感到眼花缭乱,不知该选择哪种方法,练习时很多孩子依然用以前用的方法,或者是在考试时回归到一般方法。在教学中,该如何把控算法多样性的度?在期末时会如何考查学生对于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
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
所提高。
例如,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老师们应该特别重视起来。比如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后,再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
我们还可以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所表现的数量来加强对数的感知。比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成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