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亢之[《天津日报》创办人]

 Loading69 2022-07-05 发布于四川
王亢之
《天津日报》创办人
王亢之(1915-1968),直隶(今河北省)深泽县城内人,1931年,考入北平河北省立中学读书。参加了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2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3月与康世恩等发动组织学生罢课,驱逐校长焦实斋,因斗争失利而离校。1938年春回深泽县参加青年抗日救国会,任宣传部长。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兼任中共深泽县委青委书记,当年秋调任中共深泽县委宣传部长。
基本信息
出生日期
1915年
去世日期
1968年
国籍
中国
家庭背景
王亢之一九一五年十月二日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城关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他家是深泽城里有名的书香世家,也是城里的大户,被称为“王宅半边城”。当时王氏家族中,知识分子多,做官的人很多。他家同时也为社会上办些福利事业。
康熙年间,就建宗祠,置义田,购书楼,以藏书版。乾隆年间又重修宗祠,置祭田。光绪年间,修建街牌楼,牌匾的两面分别书写“三省名宦”、“四世乡贤”。王家还建过“香泉书院”,开馆讲学,捐地捐款创办了“县城高等小学”。
到了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王氏家族于二十年代相继破产,开始分化。到了王亢之这一代,家中已经没落,大片田地变卖,只留下一所三套院的老住宅和几亩园田。
人物生平
1939年春,创办深泽县委机关报《号角报》,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1940年3月,调中共冀中七地委宣传部工作,任宣传部副部长。9月地委创办机关报《新民主报》,王亢之任社长。
1942年9月七地委机关报改为《黎明报》,王亢之任社长。当他为创刊号写发刊词、编辑新华社的国际、国内要闻时,被日伪军抓获,在押往深泽县城的途中,王亢之机智地闪进侧面的道沟里,借着道旁蓖麻的掩蔽,奋力跑回了北冶庄头。拖着伤病之躯,很快将《黎明报》创刊号出版了。创刊号社论《天将黎明,曙光不远,咬紧牙关,渡过困难》,给人民以极大鼓舞。
1944年冬,王亢之调冀中区党委宣传部工作。1945年,《冀中导报》复刊,林铁兼任社长,亢之任副社长(后任社长)。他对于来自各解放区、敌占区的作家杨家朔、王林方纪孙犁萧殷袁静柳溪以及画家李黑、新闻工作者田工等都一视同仁,信任他们,团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冀中导报》办的生动活泼,发行于冀中区各县,成为区党委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
1947年12月,王亢之调《晋察冀日报》工作,任总编辑,邓拓任社长。不久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合并为华北区,出版《人民日报》,王亢之任副总编辑。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解放军包围天津。华北局负责组织接收天津的队伍,决定从《人民日报》抽调领导干部,加上《冀中导报》、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和《新保定日报》新闻干部组成基本队伍。人民日报即于12月中旬派出副总编辑王亢之、暂未分配工作的范瑾(原为《晋察冀日报》采通部主任)等参加先遣队,集中到河北霸县胜芳镇,组织天津日报的班子。[1]
1948年底,王亢之接受筹组《天津日报》社的任务。1949年1月17日,《天津日报》创刊号出版。1950年王亢之任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天津日报社社长,亢之办报,提倡编辑、记者敢说、敢笑、敢喜、敢怒。他即是社长,又是报纸的主笔。在三反、五反中,他根据对不法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势,亲自撰写了题为'全市工商业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反行贿、反偷税、反诈骗国家财产运动'的社论。《天津日报》发表后,《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全文向全国转播,对全国的三反、五反运动起了指导作用。
1954年,中共天津市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亢之当选为市委常委,并任宣传部长。1956年6月,在中共天津市委第二次党代会上,他当选为市委书记处书记。曾任天津市第二到四届政协副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江青等捏造罪名残酷迫害。1968年3月1日,他以死抗争,愤然弃世,终年53岁。
参考资料
[1] 人民日报创刊68周年;战火淬炼的那些党报总编辑们--传媒--人民网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2-01-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