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八)跋:“小宇宙”圆了我的童年梦

 金秋文学 2022-07-05 发布于河北
小宇宙(其十八)
作者:冯永东
跋:“小宇宙”圆了我的童年梦

记得我念小学时,要读一本课外书,很难!

要是同学间偶有一本连环画册或《少年文艺》什么的,会让很多同学魂不守舍。一下课,大家都喜欢围挤在一起,全神贯注于一本书,读得快的,急着让书页往后翻;读得慢的,往往在翻页时要抱怨几句。当然,有翻页权的也只有这本书的主人。要是哪个同学能让他把书借给你带回家去读,那可不是一般的交情。用时下的口头禅来说,绝对NB。为了应诺书主人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还书。借书人往往有时一边往灶内添柴火,一边借着火光读;有时,夜里会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灯光读……

儿时,写作文时,要写一个人爱读书,常用的题材往往不是把锅里的饭烧糊了,就是不小心脑门撞上了电线杆,读书耗灯油挨骂的事也很寻常。

读书,在几十年前的孩子眼里,那是一件奢侈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家景不宽裕,除了订几本月刊自己读或给孩子读外,星期假日,有时也会蹬着自行车,去十几里外的千秋书店读个半天。就算是自己订的书,读了也舍不得扔掉。有的珍藏以便再读,也有的送人读……

因而,我的心底就做过一个梦。我不能一辈子只读别人的书,一生只做个读者。我也要写一本“书”,做一回作者。也让别人读我写的书,哪怕一位读者也好。

写书,谈何容易!

我最早天真地想要出的一本“书”是“变报为书”,也就是把日积月累的“剪报”拼成书,是一册关于小学生同题作文的剪贴本。我花了很长时间,自以为可以成一本书了,可是临到翻印的时候,我又犹豫了,会不会侵权呢?

第二本书只是个计划,并未成形。那是受D先生的怂恿。有一次,我去局里办事,遇上D先生,他写了很多关于家教的书。东拼西凑的理论很多,可毕竟缺乏实证。于是,就想利用我的家庭教育影响力,形成一本以两个家庭三个清校学子为内核的,类似于“一册在手,家教不愁”的广告书。

当时,我很天真,但也不是凡人。写了很多的家庭教育实例,特别是孩子们从高中到清校的故事,但一直没有看到D先生的书框架。于是及时中止了“供料”。

第三本书应是独立作者写的《我的儿女读清华》。也写了近十万字,并选配了不少图片。后来,断断续续地在学校文印室印出了初稿。当时底气足了许多,把初稿放在办公室同事身边流传,以便征求意见。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寄给出版社。目前,这本线装书只是以“孤本”存于家中(电子稿将成为下一个创作活动的原料)。

之后,写书这件光鲜耀眼之事一直中断了好久。因为,闲暇时,我翻阅“作品”,再读自己之前写的文字,真的很粗糙、也很肤浅,有时段落还生出许多后怕来。

真庆幸自己还是没冲动出书的好。

尽管书没有出版过,但童年的作家梦一直没停做。我一直在观察,在收集,在思考,并把自己所思及时地敲打成文字,因为我的痴梦还没醒。

对一个文人而言,名副其实是需要“胆”“识”“才”“气”的。否则,你永远是昨夜思绪翩翩,清晨老路一条。

触动我心思的是一直以来的“下海”和“回流”的纠结。这两个词头占据了我三分之二个职业生涯。故事太多,形势也令人无法预测。个人及企业的荣辱、兴衰如同一本小画册,真实地演绎着,其中的每个人都稀里糊涂又自以为是地“裸走”着……

这期间,更多的是教育的现象捕捉与个人对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我觉得有必要大胆地表达出来。毕竟,我曾经历过,思虑过,困惑过……

记得《江苏教育》办刊理念是“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教育,不仅需要智,更需要仁。没有智慧的教育行走是危险的,没有爱心的教育情怀更是可怕的。

小宇宙是什么?有人觉得是一个单位,有人觉得是一个人,有人觉得是虚构的精神世界……其实,小宇宙只是一个意象,是每个人的内心,强弱与否,正误与否,真假与否……都决定了你的半径。

这一次,我尝试古代的章回体写法。其目的是挑战一下自己的文字功力。在每周一更的章节里,我慎重地调动着一个个文字。有时,一个回目也会反复斟酌,因为文字有轻重、褒贬,冷暖……稍微含糊也会伤人。我选择每周一更,不是一天写不了5000字,也不是不懂读者的迫切追剧的心,而是要让自己清静、平静、冷静,以第一读者的心态去观照,去反思。记得才开始创作时,内心总迫切地想投稿。而当第一时间读自己写的东西,然后又发现问题,不止一次地请平台主编纠正。这些都细节都显得很不成熟。

幸好,主编及时指点我:不要急于发表,想好再发不迟!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遇过撤稿和并稿的情形。当然,我也很快乐,因为有人在看,他们揣摩小说中的人物,甚至在对号入座,说这刻画的是某某,那写的明明就是我!写东西有人看了,这是一种对劳动价值的认可,更是作者的期盼。记得果戈里读自己作文稿的时候,“听众”睡着了,他觉得很是耻辱。一怒之下,将自己的付诸多年心血作品投进火炉。

这是一种多么严谨的创作态度!

当我每每看到习作一经转发,一天点击量就成百上千人次时,我越发慎重。后来,就不再转文朋友圈。目的是想让自己所写的文字能接受陌生读者的考验。当没什么异议时再适时推送也不迟。否则,我将随时准备第一时间请平台撤稿。

小宇宙选择在金秋文学网络平台发布,初心就是要让文字充满金色,让文字有生命,活起来。

一个学期来,我利用业余时间调动了近10万字,期间也接到过三个读者的电话,有人希望成为我的微信好友,有读者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将我的习作推送自己的朋友圈,更有陌生读者的打赏。我经历过撤稿,十八章回中也有“两回合一”的双胞胎,编者发布中也有误写目次自撤重发的故事……

这些都是写作的真实状态。一句话,创作太难了!

欣慰的是,朋友同事见面,常以“马老师“称之,多么亲切!这是对作品角色的认可,也是对作者文字的认可。我想,做一个写过一本书的教师也是一段传奇的经历。这也是我在外校一年的收获之一。一学期中,有人追随作品的情节,有人回味其中的故事,也有人欣赏其中的文采,甚至有人敬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这些都是”小宇宙“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该写的人和事可能没写进,写好;不该写人和事可能像“潘多拉“的魔瓶也被不经意地打开……总之,生活有虚实,经历的无论对错,走过了都得买单和面对……不必在意《小宇宙》中虚构的人和事,而要珍惜我们难忘的经历吧!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面罩。但就像疫情,我们从内心深处都希望摘去面罩,露出自己的笑脸。不是么?

文章亦然。

2022暑期,搁笔于润洋一品居

文/冯永东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冯永东,小学教师,喜爱文学,偶有文字散见于杂志或百度学术。儿女均毕业于清华。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七)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六)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五)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四)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二、十三)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一)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十)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九)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八)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七)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六)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五)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四)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三)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二)
冯永东丨“小宇宙”(其一)
冯永东丨今晚有约
冯永东丨“阅读展示”
冯永东丨良心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