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美国亚洲舰队建立看19世纪上半叶以来的远东世界概况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东印度中队的复仇

生于1784年的罗伯兹(Edmund Roberts)16岁(1800年)开始跑船,之后成了商人,主要在英国-加勒比-新罕布什尔州从事贸易活动,这是老的贸易三角区。新的贸易区利润更大,所以他也跑印度洋跟西太平洋。所谓“无商不富”,他经商是蛮赚钱,但在大西洋上跑,会受到敌对国武装私掠船的抢劫——当时是合法的。

私掠船(Privateer),又称武装民船,是一种获得国家授权可以拥有武装的民用船只,用来攻击他国(主要是敌国)的商船(甚至军舰――如果力所能及的话)。其实质是国家支持的海盗行为。在15~18世纪的海战中曾被广泛使用。交战国不但发给拥有私人船舶的本国人私掠许可证,而且发给拥有私人船舶的中立国国民私掠许可证。这种广泛使用私掠船抢劫和拿捕敌国商船的行为,当时被认为是合法的。1856年《巴黎海战宣言》才正式废除了私掠船制度。此后,私掠船被认为是海盗船,船上的人员被认为是海盗而不受国际法保护。因此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商船航行也同样受到威胁,更何况当时美国海军在列强中仍是不入流的,与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美国自然没有能力以公认的国际法形式,制定约束乃至消灭私掠船制度的国际准则。

而在印度洋跟西太平洋上,私掠船之外还有海盗。他当然被抢过,所以他一生是大起大伏,曾经辉煌也曾经濒临破产。私掠船是合法行为,他改变不了这个,但对印度洋跟西太平洋上的海盗,当然就得想办法。

1831年,罗伯兹写了一封信给参议员朋友Levi Woodbury,详述了美国对远东利益的忽视,比如商船跟捕鲸船被海盗抢劫等等。

美国参议院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国会参议院(United States Senate),是美国的立法机构—美国国会的两院之一,另一院为美国众议院。参议院的组成和权力建基于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三款。美国每一州于参议院中均有两位议员作为代表,与各州人口无关,全院员额为100名议员。参议员任期六年,相互交错,每隔两年改选约三分之一席。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无参议员资格。参议院公认较众议院更为审慎;参议员名额较少而任期较长,容许学院派看法与党派之见,较众议院更易自外于公共舆论。参议院拥有若干列于宪法而未授予众议院的权力,被喻为白宫内政外交的把关人。参议院承袭古罗马元老院之名,其议场建筑物分布在国会山庄北部。众议院的建筑物则分布在国会山庄南部。关于众议院与参议院的关系,这里不展开叙述 ,但是他们的渊源(在西方人看来)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的三种政体循环学说,一般认为美国的政体就如同古罗马一样“博采众长”,集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之大成。(这种论调当然是极力粉饰的虚伪言论,参见美国:另一个古希腊美国选举逻辑:为什么金主逻辑是肤浅化理解?从法国“荷兰化”看金融资本跨大西洋流动史——兼记美联储成立)其中由政界精英组成的“贵族院”也就是参议院,具有智囊式的沉稳睿智,也比众议院权力更大——例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情况下解散众议院,而且上院一般都是下院议案最终能否通过的决定性关口。

稍后,这参议员就任海军部长(Secretary of the Navy, 既是美国宪法规定的法定军事机构也是美国海军部的首席文职长官, 隶属于美国国防部,该职位在1947年之前是美国总统内阁的成员之一),年底,一艘从事香料贸易的商船Friendship回到美国,报告了在苏门打腊被海盗抢劫、大副等三名船员遇害的事。

这可见美国当时在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方向的海军配置之薄弱。这也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扩张的进度有关。美国侵吞的墨西哥240万平方公里土地此时尚未并入美国——1845年德克萨斯才并入,1848、1853年分别将加利福尼亚与新墨西哥、“太平洋铁路用地”(亚利桑那)吞并。1831年代美国在今天的美国海岸线上没有一段合法的泊地,正式参与太平洋海军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要等到19世纪40-50年代后。美国主要在远东的主要活动还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样向zg出口鸦片。四五十年代之前美国如欲在太平洋保持军事存在,必须调动大西洋方向的舰艇组成特别舰队,这支两艘军舰构成的“东印度中队”就证明了这一点。

为平息公众的愤怒,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派太平洋舰队的USS Potomac(波托马克号)及USS Peacock(孔雀号)远征苏门塔腊复仇。罗伯兹作为美国使节与战舰同行,他的任务是跟泰国、越南、阿拉伯半岛的阿曼等地政府协商,以保证美国商人的安全。

泰国即暹罗,19世纪殖民势力渗透之前邻国有越南和缅甸。英属缅甸原先是英印(British India)的一部分。1824年起,英国殖民主义者多次发动侵缅战争,侵占缅甸大片领土。1824年3月,英国殖民者以曼尼坡和阿萨密事件为借口,向缅甸发动了第一次英缅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826年2月迫使缅王孟既签订了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杨端坡条约以及随后打开缅甸门户的商约,占领了若开和德林达依地区将其置于英属印度总督的直接管理下。1852年4月发动了第二次英缅战争,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就侵入下缅甸,占领了勃固和莫塔马,将莫塔马地区并入德林达依,而勃固由英印总督派一名专员来直接管理。这样,加上第一次英缅战争后占领的若开,此时共有三名专员管理缅甸被英国占领的区域。1862年,英国修改了这种“分治”的政策,在已占领的缅甸领土上实行了统一,将若开、勃固、德林达依等地合并起来,统一行政管理,称为“英属缅甸省”(Province of British Burma)。1885年彻底吞并,缅甸省的首席专员由英属印度总督委派。法属印度支那(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de l'Inde en Indochine colonial是18-19世纪间法国在东南亚东部的一块殖民地,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面积之和,兼有从大清帝国手中强迫租借的广州湾(今湛江),面积为747,391平方公里。1858年起法国人开始染指中南半岛,并于1861年占领西贡(今胡志明市),1883-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占领越南及柬埔寨部分地区,建立法属交趾支那,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大清帝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遂被法国占领。1887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授权允许正式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1893年法暹战争后,暹罗割让老挝予法国,老挝遂被纳入联邦范围。1904-1907年,暹罗王拉玛五世为保持其国家独立,两度割让湄公河东岸领土给法国,至此形成法属印度支那及今天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雏形。因此1860年之前在暹罗影响力最大的是英印势力;而越南则受到法国日益严重的侵扰。总的来说在马六甲海峡以东的西太平洋,主要的势力就是英法;而印度洋更是英国独霸一方——阿曼当时与英国结盟,而且是一个跨印度洋的苏丹国——不仅在阿拉伯半岛的马斯喀特拥有领地,而且在东非也据有大片属地,例如桑给巴尔(1856年脱离马斯喀特苏丹国)。这一带的海上贸易(包括黑奴贸易)亦多为其垄断。至于荷属东印度早随着荷兰衰落与英国崛起成为看英国脸色吃饭的地域了——拿破仑战争期间联省共和国本土被并入法兰西第一帝国,而主要的殖民地荷属东印度被英国占领,只是到了荷兰随波拿巴垮台重新独立后英国才将印尼归还荷兰。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归还实际上已经“和平”的告诉了荷兰,只要英国愿意,英国随时都可以夺取,因此荷兰只能讨好英国。蒂博尼哥罗起义也足见荷兰在当地的统治之脆弱。所以说19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远东事务最大的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的根源都在于英国——英国主导印度洋和西太,所以当地的土邦等官方势力与英国结好,所以官方不可能打劫英国船;而民间私掠船也深知英国海军的实力,再加上当地政权的海军力量,冒犯英国船无异于自寻短见。所以私掠船只能盯上非英国商船作为劫掠对象了,美国船自然不能幸免。

鸦片战争之后,1844年美国与大清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望厦条约、1853年的“黑船事件”美国打开日本国门,用的都是这支中队。这段时间里,这中队基本就是在日本-香港-新加坡一线游弋,保护美国侨民及商业活动。1868年,中队改名为亚洲中队(Asiatic Squadron)。1871年6月初,亚洲中队的五艘战舰去到仁川港,试图与李氏王朝达成开埠条约时,被守军炮台攻击。美舰还击攻占了数个炮台,但李朝蛮硬的,直到1882年才签约。1898年5月,美西战争中这中队攻击马尼拉湾的西班牙舰队,几乎无损的情况下击沉西班牙战舰八艘,并协助陆军夺取了马尼拉城。6月,中队在没有西班牙人抵抗的情况下占领关岛,美属关岛的地位延续至今。

1900年,中队作为八国联军的一部分,参与了攻占天津炮台的行动,以缓解北京的使馆之围。1901年,清朝被迫签下辛丑条约。1902年,中队升级,改名亚洲舰队,与太平洋、大西洋舰队平起平坐的地位。当然了,规模要小很多装备也差很多,战列舰是没有的。1904,舰队将大的战舰全部撤到菲律宾,只留小巡逻艇在长江游弋,维护租界的治外法权。1905年,俄国在对马海战中完败,三巡洋舰逃离后在亚洲舰队的护卫下驶入马尼拉湾的美军基地。

那时的俄美关系还算不错——南北内战时北方面临着英国干涉的危险,如果不是碍于拿破仑三世在墨西哥扶持马克西米安做皇帝的事件对英国更具威胁性,伦敦早就干预内战,帮助南方联盟了,俄国当时为了给北方撑腰派了舰队访问纽约,这也算是两家结好的开端。虽然美国当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则也为了防止俄国破坏自己的“门户开放”政策而站队英国与日本,纵容美国犹太银行家向日本放款,但是后来是在老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双方在美国的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签订了和平协议。

美国亚洲舰队的夏季基地

英国人阿美德最早提到了美国试图在烟台建立海军基地的历史事件。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阿美德写道,“在七十多年前,当美国政府刚刚从内战的创伤中得到恢复,设在烟台的美国领事馆就强烈建议,华盛顿当局应该在烟台建立美国海军基地。这一文件在1866年就送达了美国政府,文件中宣称,烟台具有极具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从气候条件来说,烟台优于任何一座中国的港口城市。在毓璜顶的国际墓地中,有一块历史久远的墓碑,上面的铭文是'为了纪念威廉·墨菲先生,去世于1874年10月8日,享年28岁,他的战友,美国海军帕罗斯号战舰战友立碑。’这一墓碑所记载的,正是1874年,美国海军舰队前来烟台的历史事件。”也有资料显示,1873年3月,在烟台成立美国领事代办处。与此同时,美国兵舰“帕罗斯号”来到烟台,后美国亚细亚舰队在夏天驻扎烟台,作夏日演习。两份资料虽然在年份上有所出入,但“1866年美国试图在烟台建立海军基地”以及“1873或1874年美国帕罗斯号是第一艘驶进烟台港的军舰”却显然是事实。不过,当时的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强权与侵略。在美国职业海军军官、历史学博士伯纳德·科尔所著的《炮舰与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在中国》一书中,提到了美国上世纪初叶的对华政策:美国许多海军军官、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公众都认为中美关系不同于中国同其他外国的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在道义上和在社会意义上都是中国建立民主的一个楷模,美国把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归还给中国,并用这笔赔款兴办教育。另外,基督教传教士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美国这个楷模是具有善意的。但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是否想要模仿美国这个楷模?”

从那之后,烟台一直是美国海军亚洲舰队的夏季机动军事演习的目的地。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驻菲律宾远东舰队,也几乎是年年都“定例”在5月初开到烟台。舰队大部分军舰从10月到3月都在菲律宾水域里进行维修和演习,夏季则在中国北部海岸附近进行演习或访问港口,比如潜艇在青岛拥有一个夏季基地,驱逐舰的夏季基地则设在烟台。

曾有人指出,现在还矗立在海关街最北端的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实际上就是美国海军亚洲舰队设在烟台的司令部。关于这座建筑,阿美德也曾在编纂出版的《图说烟台1935———1936》英文原著中提过:“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海军亚洲舰队每年都造访烟台。在1920年,来到烟台的美国海军规模比以前任何一年更大,但烟台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充沛的资源供应和热情的接待。在1921年的春天,青年会的负责人德宾先生,在一些当地中国人的帮助之下开展工作。首先,他们劝说一家靠近码头的煤炭公司,在他们的货场清理出一个角落,以此为基础,开始了烟台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青年会整个经费来源于美国,这个机构成立之后,几乎垄断性地负责为美国海军亚洲舰队在烟台期间提供生活给养。”海岸路、朝阳街上商业区,常常是聚会宴请的地方,而每年到烟台“避暑”的美国水兵则成为这里消费的主力,其中几乎80%的酒楼都是在夏天专门接待美国海军军官以及达官贵人。而通常在9月下旬,随着美国舰队的撤离,许多规模较小的饭店和木结构的出租房屋相继关门。另外,朝阳街上的金城有声电影院(新中国电影院),虽然夏季外国人的数量剧增,但电影院的收入在冬天要高出夏天。这其中,也与美国人有关。据了解,每至夏季,社会上就会安排众多的娱乐活动而分流了看电影的观众,而美国亚洲舰队经常会安排大量露天演出及娱乐活动,成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美国人在烟台可不是仅仅求得“避暑”之地。他们也给烟台带来了许多现代的体育项目。

芝罘俱乐部,早在1870年就建造了整个亚洲第一座保龄球馆,夏季给客人提供游船和游泳服务,冬天则安排有羽毛球运动。在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中,有网球、足球、板球等各种项目,偶然还有一些友谊赛。但这些运动中意义最深远的,则是篮球。篮球远在1904年便传入烟台,当时称之为“筐球”。十年之后,烟台实益学馆聘请美国人白克为专职体育教员,这大概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名“洋教头”,他主持成立了六个篮球队,并举行了“国际”比赛。自此,篮球运动在烟台全面开花,从1928年到“七·七事变”前,烟台长年拥有的篮球队均在几十支,成为名符其实的“篮球之乡”。这其中,以1928年成立的“白燕”篮球队最为著名。当时美国海军篮球队每年来烟“避暑”,都向烟台的篮球队“下战表”,他们组成了“黑鹰”队,而“白燕”队集合了烟台所有的好手,屡败“黑鹰”。据记载,1934年夏天,美国水兵曾因屡次败北而长期训练,然后来烟挑战,成为当时的体坛盛事。

然而,美国人在烟台,可没那么容易。从烟台山脚下经过时,人们总会看到一座暗红色的西洋小楼。这座引人注目的小洋楼建于1865年,是解放前在烟外国人的俱乐部。其大门两侧还筑有两座小炮楼,虎视眈眈。解放后炮楼被拆除,而小楼则被当做烟台历史的见证保存了下来。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1945年,这里作为当时的烟台外事办公厅,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里展开。中国人民为反对美军侵占,在这里同美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说理”斗争,最后迫使美军低下了头。

1945年9月29日,日本帝国主义刚投降不久,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特遣舰队5艘兵舰侵入我烟台崆峒岛附近。10月4日晨,美方送来通牒,要求我军撤去沿海防务、撤离烟台市,并将烟台市移交美方接管。对于这一无理要求,烟台市代市长于谷莺当即予以驳斥。10月5日上午,美海军巴贝尔中将及两栖作战部队司令罗克少将率领兵舰数艘赶到烟台,在外海排开阵势,造成大军压境之势。美方邀请于谷莺代市长登上肯塔克顿号旗舰,双方进行了第二次谈判。在谈判中,美方巴贝尔中将气势汹汹,悍然要求我方撤离烟台。我方代表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毫不相让。最后,巴尔贝不得不缓和气氛说:“既然你方不同意登陆,我们只好请示上级再作决定。”6日上午10时,第三次谈判在海岸路上这座小洋楼里的外事办公厅举办。美方代表是巴贝尔中将、罗思凯少将、塞特尔少将等,中方代表是于谷莺、仲曦东、于得水等。双方代表刚落座,美方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请问你们打算让我们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登陆?”仲曦东的回答掷地有声:“在双方还没有接到各自上级指示之前,如果有美军贸然登陆,很容易招致不幸事件。”巴贝尔中将原形毕露:“我们知道,你们的第十八集团军接管日军阵地,蒋委员长是不允许的。如果我们在烟台登陆,这样就可以缓和你们中国人内部的争执。我们的用意不是侵略,而是友谊。”

有资料层记录,于谷莺开门见山地质问巴贝尔将军,“我们完全领会你们所谓的'友谊’,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们是要明目张胆地干涉中国内政。”美方见我方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无法通过谈判迫使我军撤出烟台,又以退为进,提出第二天再谈。同日,胶东区党委收到中央关于坚决拒绝美军在烟台登陆的电文,明确了斗争的方针和策略。7日凌晨,延安新华社播发了第十八集团军叶剑英参谋长关于美军在烟台登陆问题给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叶顿上校的声明,严词拒绝美军的无理要求。

烟台人民反对声响成一片。烟台全市军民4万余人在体育场召开反侵略大会,群众不断高呼:“反对美军干涉中国内政!”“坚决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侵略者,滚回去!”等口号。于谷莺和仲曦东分别上台作了慷慨激奋的演讲,表示坚决拒绝美军登陆。烟台广大民众随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随后,胶东参议会二届一次会议拟定了《致美军海军塞特尔少将书》,代表胶东800万人民向美军提出抗议。烟台各界人民3万余人又集聚体育场,宣誓作烟台军队的后盾,打退美军的侵略。由于我方的坚定立场,有理有节的外交斗争,巴贝尔中将不得不发表公报说:“美军将不在烟台登陆,因该港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控制,烟台港已设有警察,秩序良好,该地已无日军、战俘和美国拘留民。美舰的撤离,标志着烟台市党政军民与美军展开的这场军事外交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美军企图在烟台登陆、充当蒋介石发动内战急先锋的阴谋彻底破产。正如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在其撰写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所说:“美国人在烟台低下了头。”

亚洲舰队的经历比较有意思:1907解散,1910年重建,而1922年美国将两洋海军合并的时候,这亚洲舰队却没被合并,仍然是一个独立存在。1937年7月七七事件爆发,眼看日本帝国野心难以遏制,苏联要求美国军舰访问海参崴,以彰显两国的友谊阻吓日方。28日,舰队司令Harry Yarnell以重巡洋舰奥古斯都号(CA-31)为旗舰,率四驱逐舰抵达海参崴,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不过效果不佳,打了鸡血的日本帝国并没有因此收敛。

1941年11月,随着局势的极度恶化,亚洲舰队受命将停留中国的所有舰只撤往菲律宾,那三艘中国造的小艇就是在这背景下离开上海抵达马尼拉的。以内河炮艇进行千余公里的海上航行,风险不可谓不大,但总算顺利抵达。美日开战时,亚洲舰队的主要兵力有重巡1艘轻巡1艘,驱逐舰13艘潜艇29艘,炮艇5艘扫雷艇6艘,其他就是一些拖船、油船及辅助舰等。在之后的爪哇海战及菲律宾保卫战中,亚洲舰队的半数军舰被击沉,余者大多退往澳大利亚归西南太平洋战区指挥。1943年,第七舰队成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