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南:被捧上神坛的“冷战教父”,美国“十字军讨伐”的精神符号

 专打抄袭勾 2022-07-05 发布于天津

里根上台后的外交策略其实就是保守派回潮的结果,在尼加拉瓜重新资助亲美武装,在黎巴嫩轰炸叙利亚驻军的阵地,直接突袭格林纳达,这个速度不得不说是真快。美国人其实是反复横跳,在里根之前基本上都是支持亲美独裁政权的,里根开始为了扭转自己在世界上不受欢迎的形象,开始专门像近些年那样搞所谓的皿煮葛明,但是克林顿时期又开始在海地扶持亲美毒菜政权了,这个反复也很大。而且有些地方明显就说不通,像沙特这样的公开君主专制的,为什么没有美国制裁、轰炸、干涉和皿煮葛明呢?如果用美国的逻辑我实在想不明白。这就是美国所谓的价值同盟的最大破绽,因为这个同盟体系里竟然有他极力批判的东西,太奇怪了。所以大家就那样得了吧。只要不是做出十分不人道的事情就完事了。这是从美国角度看,但是最臭的是美国还把这些东西都糊裱到自己身上,仿佛自己很完美一样,都是权力和生意罢了,整什么情怀节操呢?对吧,搞事情就搞事情,不要整得那么激情四射。

不过话说回来,里根就是个天主教徒,他做出一些这样的东西也没啥好说的。其实我在这里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那就是无神论的意识形态宣传战和全球扩张依据都是这种宗教氛围很强的国家做的,无论俄国还是美国,其实都是基督教国家,只是经过近代几百年历史的激荡与发展,导致他们的有神论并不能在政府场合发挥很大作用,但是那种思维模式却继承了下来。三四年前我曾有过一个有意思的比喻,那就是莫斯科和华盛顿其实像是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但就意识形态上说的),东罗马和西罗马的分野,这种“历史”视角看起来确实很“深邃”、很“曼妙”,但实际上狗屁不是。这只是一种茶话闲聊时的触类旁通的联想罢了,不能真实的反应历史的发展,只能说从“西方史”角度看好像有这样的线索,让人能够比较方便的把从罗马帝国以来的欧洲史做一个间接且富有线性历史观特色的框架罢了。

乔治-凯南

罗纳德-里根

但是抛去政治经济学角度的理解和认识,从文化扩散角度看,确乎是这样的。美苏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虽然传播的是两种无神论思想,实际上都是套用天主教耶稣会和东正教的传播理念展开的。有人把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差别看得太大了,其实现实中根本不是那样的。美国立国之初的“山巅之城”等清教思想,可谓新教中的新教,才导致安立甘宗都不能容忍他们,才坐着五月花号来到美洲。但是爱尔兰裔的天主教徒在建国200年后也当选了总统,但是在波兰选举一个东正教徒当总统是不可想象的,而在东正教国家选举一个天主教或者新教总统也是不可想象的。当然,泽连斯基这种例外,因为国家已经完全被外部代理人渗透蛀蚀得快烂没了,还讲究什么?更何况乌克兰本身不是一个纯粹的东正教国家,西乌克兰经过波兰长期殖民,已经严重天主教化了,这样一个分裂严重的国家选上来一个犹太人也没什么可说的。

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

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粘合度远高于他们俩分别与东正教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进一步剥离其中的因素,会发现两个与历史高度吻合的特点,政教对立与政教合一,古代天主教世界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意思是国王不要妄想干预教皇的事情,反过来国王也不希望教皇掺和自己的事,实际操作中根本做不到,教皇和国王都贪图对方的权势,为此打了很多架。东正教的帝国最典型的就是东罗马和俄罗斯(沙皇俄国),他们强调教会依附于政权,为政权的合法性做辩护。这和金融集权与政治集权的形式不谋而合。

“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但是这两种集权的对立不一定引发意识形态扩散,在英帝国时期英国的海外扩张的说辞只系于英国自身利益,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张也差不多,根本就没提起过什么制度派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这种价值论明显的就是一种为利益本位的国际行为打掩护的伪善说辞,比起直白表露的英德更加恶劣。纵使是不同宗教的国家,像哈布斯堡时期的法国与奥斯曼联盟,这比起天主教与东正教的距离更远,但是照样有同盟可以建立;为了近东利益打起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双方,法国和俄国,在1870年后果断走近,形成了同盟,一个是天主教,一个是东正教,为了利益照谈不误。当时的表述都比较朴素,谁想要利益了就直说,而不是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套上一层伪善的蒙皮来迷惑大众。苏联从斯大林上台后就逐渐收缩自己的国际主义主张,不甚喜欢用这种话语来整活了,因为这样做没啥好处,自己的交换圈在西欧那,如果一翻脸不玩了,工业化也就没得搞了。

东罗马与西罗马

苏联的经济框架不变,那么这种基于国家利益本位的对外声索口径就不会改变,但是凯南错误的把这种利益本位外交下国内宣传的话语等价为苏联对持美战略敌意的意思,这明显就是无稽之谈,他的上司还说凯南是最懂俄国的人,但其实明显言过其实,到苏联解体,凯南一直都难以理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而长电报这种强行解读也缺乏现实依据。罗斯福在世时杜鲁门就表现出强烈反苏意识,公开谈话中就有反苏言论,那么这是不是可以视作是美国对苏下一步策略中就有反苏政策马上出炉呢?除此之外,国会议员里一直存在着对俄敌视的国会议员群体,那么应该把他们的谈话视作对抗的前奏吗?

这不是一种单纯的简单化理解,而是有意为之。难道一个驻苏使馆成员不懂得这种道理吗?显然不是,他也不缺乏这种理解力,只是他希望推动尽快对苏战争变现,而且这种变现策略确实在1947-49年有效,到苏联研制出核武器后情况就不妙了。1947年的所谓希腊土耳其危机不过是为了在东欧实施战争的前沿基地清场,美国军队将领亲自坐镇希腊帮助国王和军政府剿灭希腊☭游击队,投入大量海空军兵力,很快扫清了这里,希腊土耳其都是接近苏联核心腹地黑海的国家,其中土耳其扼守通向苏联粮仓乌克兰的黑海海峡,除了波罗的海,黑海也是苏联战前与西欧交换圈的核心通道,同时美国国内大力生产核弹,但是速度仍然不够令人满意,所以到1949年军备整顿也没达到“理想值”(核弹才249枚,覆盖整个东欧和俄国还是不够),侵苏战争也就胎死腹中了。这是一场夭折了的“十字军讨伐”。所以我认为凯南的长电报只是在提醒杜鲁门要快点准备军备了,而不是继续用罗斯福方法耐心的和莫斯科谈判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事情了,这玩意儿多快、多带劲。美国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从1945年不到10枚原子弹,到1949年一下子上涨到将近二百五十枚,在此前苏联还没研发出核武器呢,就整这么多核弹,没有别的理由,只能说是为了核讹诈和真正作战准备的,而凯南长电报其实就是这种核战预备起跑的发令枪。

1950年代苏美核弹对比就在1比10   左右,要知道1949年的时候苏联才3枚核弹,美国是249枚,苏联与美国的核弹数量比在1比83,到古巴导弹危机后(1963年),美苏的核弹比例就改观到了1比6的程度,此时苏联已经有5105枚核武器了,而此时美国有29278枚,这些已经足够双方覆盖对方全境了。美苏核武器已经从可以对对方实用的武器,异化为对抗筹码的战略螺旋加速器了。凯南的那种短期路径已经失败了,但是杜鲁门方法一旦开始,这个克劳塞维茨竞争成本就不会停止,而且会疯狂螺旋。凯南的短期政策被转化为一种与预想中的热战极其不同的“冷战”,这其实是很尴尬的,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骑虎难下的历任美国总统就把凯南塑造成一个指引方向的明灯,好像威尼斯的圣马可一样,是“圣徒”,其实凯南根本不懂得“罗斯福方法”(经济挤压和同化苏联)的奥妙,所以对苏联解体也不能理解里根为了自己的实际上的罗斯福方法被当成很成功的共和党直接变现方法,而不是偷师民主党罗斯福的计策,特意提出了“邪恶帝国”和意识形态“十字军讨伐”这些概念,这是凯南意识的回光返照,但实际上根本不是杜鲁门方法(军事对抗变现),而是蒙着凯南-杜鲁门方法的皮的罗斯福方法(经济变现)。凯南从这一刻起已经是美国遏制苏联这一历史过程“正义性”的符号和解释了,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那回事,但是凯南算是上了美国历史的封神榜了。不过美国人比外面的至少更清醒一点,凯南自己很大方的承认自己不能很确切的理解苏联衰落和解体的原理,而不是像某些国人那样胡吹乱捧,只要是个外国人就吹,尤其是美西方的就加倍瞎吹。附庸风雅的臭毛病最严重。

凯南自己在美国决策层中间的实际权力并没有外部宣传中那么大,也根本起不到教父的作用,但是“精神中尚存的天主教世界”需要这样一个“圣徒”或者“教皇”来担当圣座,从这个意义上说,1204年发生的事情,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又出现了,里根在扶持亲美君主国(如沙特与其他中东君主国)与毒菜政权(如皮诺切特)的同时,举起了扶持亲美皿煮国家的大旗,这样给了凯南更大的“教皇”意义,所以这样看美国的冷战就“浑然天成”、“完美无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