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7日,我国自行建造的003号航空母舰正式下水。经中央军委批准,该航母舷号18,同时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舰”。2022年6月17日,看似很普通的一个日子,其背后的意义却不一般。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天:这一天是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之日;也是北洋武备学校全体师生殉国之日(历史上的6月17日,天津北洋武备学校全体师生在校园架起大炮,轰击入侵天津的八国联军,支援清军和义和团作战,不幸于当天下午遭到偷袭,九十多名师生全部殉国);更是甲午战败 — 大清北洋水师最耻辱的一天。2022年6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舰”下水之日,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三舰客时代”。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后,当地民众自发来到沈葆桢、萨镇冰等人的墓前,献上了一束鲜花和“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的照片,以告慰中国海军的先驱者。 海军建设奠基人之一 沈葆桢(1820 - 1879),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朝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光绪元年(1875),沈葆桢回朝廷,到京后,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沈葆桢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感到不足为由,主动提议集中力量组建北洋水师。主要功绩 沈葆桢重视海防建设,努力培养海防人才。马尾船政局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马尾前、后学堂。左宗棠、沈葆桢把培育海军人才作为“师夷”之根本,其宗旨是为近代海军输送具有专门知识的各类人才。船政学堂不但培养出许多中国近代海军的将才,还输送了众多近代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沈葆桢建立起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初步改变了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至同治九年(1870),福建船政已制定四艘兵轮,加上从外国买来的三艘军舰,沈葆桢经奏准将这七艘军舰编练成队,称为“船政轮船”,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舰队从此诞生。对船政事业,沈葆桢坚持“主权在我”的原则。认为“购置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为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船政局聘用了不少洋员、洋匠及教师。对待这些洋人,在经济上船政局给其优厚待遇,在政治上却是寸权不让,坚决奉行“权自我操”的政策。沈葆桢对洋人赏罚分明,不仅论功行赏,也量过行罚。对不服从领导者予以开除,令其回国。同治八年(1869)六月十日,在沈葆桢的苦心经营下,在全体船政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马尾船政局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完工下水。该船系木壳蒸汽轮船,船身长238尺,宽27.8尺,吃水14.2尺,排水量1370吨,载重450吨,螺旋浆推进,备有风帆助力,航速10节。九月二十五日,沈葆桢登船试航试炮成功,标志着历经艰辛的中国近代海防工业,开始起步。总之,沈葆桢在船政创办之初,面对新兴的事业,面对西方列强与顽固守旧派种种干扰,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排除一个又一个障碍,在坎坷的近代工业化道路上前进。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入侵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廷大为震惊。清政府即命沈葆桢“以巡阅为名,前往台湾生番一带察看,不动声色,相机等办”。当消息证实后,清政府深感事态严重。同治帝遂正式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东渡台湾,处置日本侵台事件。沈葆桢分析了中日双方形势,认为日军有可能扩大侵略范围,高山族同胞是敌不过手持洋枪洋炮、训练有素的日军的。而台湾首要任务是加紧军事部署。他既反对“一味畏葸,只图置身事外,不恤贻患将来”,也反对“一味高谈,昭义愤快心,不妨孤注一掷,于国家深远计均无当焉”。据此,他十分迅速地制定了全台陆防、海军的防务部署计划。特别是海军方面,沈葆桢于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间,要求福建船政局赶造兵船。“多造一船,即愈精一船之功,海防多得一船,即多收一船之效”。他还大胆地提出自造铁甲舰的计划,“购致者权操于人,何如制造者权操诸己”。为巩固海防,他还与军民一起修筑了西式炮台,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第一座西式炮台在安平海口建成,“外可遥击敌船,内可近卫郡治”,使安平成为防守日军入侵的坚固屏障。以此同时,沈葆桢对台湾行政体制也提出并实行了一些改革,主要有:在艋[音猛 měnɡ 舴(音则 zé)艋:小船 — 编者注]舟甲创建台北府;增设恒春、淡水两县;改原淡水厅为新竹县,原噶玛兰厅为宜兰县。至于加强海防的具体措施,如建设新式炮台、购买洋炮及军火机械,购买铁甲舰,练水雷军等等,在沈葆桢的主持下,都在一一加紧进行。上述改革措施的实行都得到了清政府的允准,因而加强和改进了清政府对台湾的治理,促进了台湾的进一步开发。光绪五年(1879),沈葆桢病江宁逝于任上,享年59岁。谥文肃,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福州船政第一期毕业生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人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清朝政府于1881年8月在英国订造的“镇中”、“镇边”两艘炮舰驶抵大沽口,李鸿章派水师营务处道员许钤身会同督操炮船游击刘步蟾验收,叶祖珪以都司衔尽先守备,管带“镇边”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镇边”奉命防守北塘。1887年,叶祖珪奉派接待在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定远”四舰。1888年4月,四舰安抵大沽口外下碇[音定 dìng 系船的石墩:下碇(停船);起碇(开船) — 编者注]。此次以中国海军将领自己接带军舰回国,节省费用数十万两。以功,叶祖珪被授“捷勇巴图鲁”勇号。1889年6月,李鸿章奏准拣员补署海军要缺,中军右营副将请以花翎副将衔补用参将叶祖珪升署,管带“靖远”舰。1891年7月,以办海军出力,赏换“纳钦巴图鲁”勇号。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中午12时50分战斗打响,叶祖珪管带的“靖远”舰,紧依旗舰“定远”奋勇作战。午后3时余,“靖远”遭到日本游击队“吉野”等4舰的围攻,中弹十余处,“水线为弹所伤,进水甚多”。叶祖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命令水手堵漏。战至下午5时,“靖远”舰终于将漏洞堵住。此时在部下刘冠雄的建议下,叶祖珪下令升起司令旗,代替桅楼被毁无从指挥的“定远”指挥全队,于是“诸舰随之”,北洋水师声势复振,日本舰队因天色已晚,怕威海港内的北洋舰只赶来增援,于是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全队撤出战场。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在荣成湾龙须岛登陆,占领荣成,进而分兵进犯威海。30日,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并水陆两路夹击威海港内的北洋水师,由于“镇远”、“定远”相继受损,丁汝昌以“靖远”舰为临时旗舰,率“镇南”、“镇北”、“镇西”、“镇边”四艘炮舰支援南帮炮台的守军。叶祖珪下令发炮轰击来犯的日军,诸炮舰也积极配合,日军左翼队司令陆军少将大寺安纯中炮丧命。此后日军对北洋水师发起多次进攻。2月8日,日军对北洋水师又轮番攻击。“靖远”舰拼搏于前,中弹甚多,伤亡40余人。9日,日军大小舰艇40余艘,全部驶近威海卫南口海面列队,以炮舰在前开炮,势将冲入南口。丁汝昌亲登“靖远”驶近南口与敌拼战。中午前后,“靖远”舰被敌炮击中要害,“弁勇中弹者血肉横飞入海”,叶祖珪和丁汝昌“仅以身免”,被水兵救上小船。“靖远”搁浅。为免资敌,“靖远”号于10日自行炸沉。北洋水师覆灭后,叶祖珪被革职,待罪于天津。1899年,清廷重建北洋水师,撤销了对叶祖珪的革职处分,同时授为北洋水师统领,与萨镇冰一起担负重振北洋水师的大任。是年,意大利派军舰6艘来华恫吓,强索三门湾为租界,并递《哀的美敦书》(“哀的美敦书”是一个词语,解释为最后通牒。也作“哀的美顿书”。 — 编者注),以示决绝。“海天”舰管带刘冠雄向叶祖珪建议:“义(意)人远涉重洋,主客异势,劳逸殊形,况我有海天、海容、海筹、海琛等舰,尚堪一战”。叶祖珪极表赞同,陈于朝廷,将《哀的美敦书》退回。意大利见中国态度强硬,未敢再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东南各省联保,叶祖珪也对朝廷排外做法不满。叶祖珪率舰队驻扎在大沽口,虽然舰队强于联军第一梯队,但是敌人强援将至,为了留住海军种子,选择停战接受检查保船。1901年,清廷内有出售海天等5舰之议,经叶祖珪力争,方且作罢。不久,以提督衔授温州镇总兵,又升广东水师提督。1904年,叶祖珪奏请“广购战舰,添招练勇,借威海卫为操演所”。清廷因命其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终于完成了中国南北方海军的统一。时值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舰无视我国主权,闯入上海内港,叶祖珪毅然下令予以扣留并解除武装。1905年夏,叶祖珪在巡视沿海炮台及水雷营时,劳累过度又染伤寒,于上海军中病逝,时年53岁。“将吏皆哭失声,有越千里来送葬者”。叶祖珪生前一直对其管驾多年、立有战功的“靖远”舰深为怀念,无论身居何职、身处何处,始终携带着“靖远”舰专用的,铸有英文“大清帝国海军 — 靖远”的茶匙,并多次对家人及左右说“看到这茶匙,好像靖远还在我身边”。萨镇冰(1859 - 1952),字鼎铭,出身于福建福州一个著名的色目人家族(曾在元末名列福州八大家族之一)。1869年,萨镇冰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二期,学习天文和驾驶,成绩十分优秀,毕业时排名第一。1872年毕业后,13岁的他进入清朝海军服役,开始了他的海军生涯。当时资本主义列强已经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一次次割地赔款,中华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当时西方列强的海军实力十分强大,使得清朝屡屡遭受来自海上的侵略。清政府意识到了要“师夷长技”,随后展开了一场自救的洋务运动。北洋水师也因此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1872年,萨镇冰加入了福建水师,两年后任“海东云”船二副,负责巡防台湾、在闽台海域缉私捕盗等事务。这个时期的萨镇冰开始展现出了极其出色的个人能力,并因此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1876年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驾驶。4年后学成回国,萨镇冰得到了李鸿章的重视,正式成为了北洋系的一员,被安排在天津水师学堂当教习。1884年清朝海军在马江海战中惨败给法国之后,深受刺激的萨镇冰多次请求上前线效力,终于回归海军,1894年5月,萨镇冰晋升至副将衔。同年甲午战争爆发,萨镇冰终于等来了上阵杀敌、为国效力的机会。尽管萨镇冰对抗日军十分英勇,但怎奈北洋水师节节败退,萨镇冰的努力根本无法扭转局势的全面溃败。最后甲午战争以清朝海军的惨败而告终。战败之后他被革职,被迫离开了海军,回到了福州家乡。半年后,张之洞发现了萨镇冰这个人才,邀请他重新出山。1896年,萨镇冰出任吴淞炮台总台官、自强军帮统。两年后清政府准备重新组建海军时,经验丰富的萨镇冰被推举担任水师统领(相当于海军总司令)。1902年,他才真正成为了清朝海军总司令。之后萨镇冰合并了过去分裂的南北水师,建立了统一的指挥系统,成功打造出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但这时候的清朝已摇摇欲坠,任凭萨镇冰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清朝灭亡的结局。1937年7月抗日战战全面爆发,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帝国主义狼子野心,对中国虎视眈眈。为了中华民族积极抗日,萨镇冰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战之中,期间积极宣传抗日主张。期间他拖着老迈的身躯,走遍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多个省市,积极为抗日筹集军饷,希望能为抗日事业做出一份贡献。此时的萨镇冰,已近80高龄。抗战胜利后,萨镇冰于1946年被授予国军海军二级上将并除役。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代总统李宗仁来到福州见萨镇冰,力劝萨镇冰赴台。萨镇冰以老病为由坚决推辞,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萨镇冰相继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1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当听闻志愿军取得重大战役胜利的消息时,他恍惚许久,百感交集,不禁喜极而泣。他想到了晚清时期,想到了甲午战争中和惨败的北洋水师,当即赋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