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付春文苑推出的第(407)篇文章,如果想看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在看”以后转走,谢谢! 这是两份碑文草稿,因都未采用,也就没再完善,仅留存纪念。2015年8月暑假中,时任伦镇最高领导人田书记电话招我过去,见面后他开车带我参观了齐禹抗战纪念馆始址。他拿出设计图给我看,他说这里竖立一大牌坊(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牌坊),在这几个位置放几尊石碑等。当时有挖掘机推土机才开始挖地槽,他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十月底前完工。田领导给了我一些材料,命我在三天时间内完成《重修记》碑文初稿。我授命后马不停蹄先去了董屯王克寇烈士陵园拜谒参观,后去了禹城抗战纪念馆,再又去了齐河等地,搜集材料后写成,纸版和E-mai一并给领导,后石沉大海,今日在此冒出。纪念馆建成后,我只是骑自行车去看过,不过也只是参观了正门(大牌坊)、院子里的墓碑和布局,室内被拒未进,至今。
齐禹抗战纪念馆重修记(草稿) 李付春|撰文 (碑文共763字,含标点符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为弘扬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重修抗战纪念馆堂,以昭后人敬仰。艰苦竭蹶,玉汝于成。抗战胜利后,中共齐禹县委决定在伦镇五龙寺敬立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在开展革命根据地及抗战中牺牲的374位革命烈士。1945年9月18日,齐禹党政军及社会各界数千人于伦镇五龙寺隆重集会,举行革命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不久,土顽李连祥破坏纪念碑,烧毁五龙寺。1946年12月,中共齐禹县委在原址废墟上二次重竖三座革命烈士纪念碑。1950年5月20日,齐禹县撤销,辖区分别划入齐河县和禹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地划属禹城。禹城县人民政府鉴于五龙寺毁,地势低洼,纪念碑兀立于杂草旷野中,决定迁址于伦镇北街修建纪念亭,第三次重修,以护佑纪念碑。这便是“亭子”的来历。1957年4月,纪念亭竣工落成,为一石基高台、红柱青顶之八角亭,上书“革命烈士纪念亭”。将三座石碑迁至“革命烈士纪念亭”安放。1968年,伦镇公社党委、县民政局将“革命烈士纪念亭”四次重修,改建成两层四方形纪念亭,下层安放纪念碑,上层可登高远眺。1978年4月,伦镇公社党委、革委会,五次重修,改四方亭为五开间纪念堂馆,以利存护纪念碑。后因年深日久,经风残雨蚀,且乏于修缮,现垣残壁断,有失纪念堂庄严之韵,实难遂民众景仰之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前夕,伦镇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筹资 X 万元,在原址六次重修新建“齐禹抗战纪念馆”,正房为七开间,并增设牌坊、纪念碑、广场和东、西碑廊,面积扩大数十倍。2015年8月破土动工,9月底完工。 历经六次新建重修扩建的这座“齐禹抗战纪念馆”,风雨中历经70年。目前已成为禹城市、齐河县及周边地区党员群众及青少年学生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建教育基地。革命先烈万古,抗战精神不朽!(初稿草于2015年8月)
《三殿庙重修记》碑文(赵匡胤版) (碑文共600字含标点) 受好友邢凡禄先生委托,为其三殿庙村撰写碑文。该村文化底蕴丰富,写了600字赵匡胤版,结果不用,非得朱元璋版的,以后再说。
李付春|撰文 公元双廿庚子年间,老城北四十里有三殿庙村。适逢盛世,又兴古木。庙邢公凡禄与诸人文众士,筹资欲复修三殿庙宇,铭记文史,以昭后人。宋朝开国帝赵匡胤,在帝业未成时曾是一江湖人,嗜赌。一日,途径三殿庙,闻赌钱人声传出,上瘾手痒。翘首西望,见天色已晚,何不进去碰碰运气,权当借宿一晚。赵匡胤进庙堂见众徒围油灯赌正欢。先立其后面围观,渐挤进欲下赌注。众徒见是生人,稍不安。赵匡胤即掏一串制钱置桌上曰:在下过路客,天晚来此欲借宿,愿陪诸位玩耍。言毕伸手抓骰开赌。岂知赵匡胤赌运甚差,四更后钱皆输光,还欠许多。众赌徒便不依饶。赵匡胤乃好面之人,举拳欲武应,随想己错在先,岂不坏了名声?释拳后拱手曰出外取钱。赵匡胤出破庙,至大枣树下,见地上层叠枣叶之影,极像枚枚铜币制钱,欲撸一把哄其人。撸后进庙随将枣树叶撒向赌桌案上,叶即刻皆变制钱。日后,因枣树叶被赵匡胤撸过,格针便不再挓挲生长,而是贴着树枝,至今。再观老树,开黄花结红果,枣树格针皆贴着树干长成。像是被什物压过似的,与众不同。树身碗口粗细,树干黑,皮裂,沧桑可见。枯枝上生出嫩叶,欣喜枯木逢春。枣树格针,与众树不同,令人叹奇!深秋,红枣沉甸挂满枝头,压低枣树枝梢,伸手即可摘得。后引多人前来观之,欲沾些财气。村头几位老者玩牌,白发长者说彼树早已不存,只是幼时见过。此处高起那片平台院落,乃三殿庙遗址,门口有对大石赑屃,石碑已不知去向,欲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