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能于欢歌中听出苍凉的人 ——读《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札记 魏建宽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不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姐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 戴敦邦所绘上图对应的情节应该为“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 古代的女子,长至十五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迈入成年人的行列! 中国是一个极讲究仪式感的国度,女子十五岁名“及笄”之年。她们会用金属、玉石、骨角等物制成的一种簪子将头发别起来,以此来标志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许嫁了。 人的成长,是有生理年龄与心智年龄之分的。 生理成长进入十五岁,并不等于心智年龄也进入了成年人之列。如果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她心智年龄不成熟,即使长至二十岁、三十岁也可能还是一个巨婴! 评价她的心智是否成熟,主要标准就是以她是否基本具备了那个时代与社会对一个妇人所期待的“妇德”,而这种“妇德”又常常表现于她在与这个世界进行应对与周旋的活动中。 薛宝钗,无疑是曹雪芹笔下的“妇德”典范,曹雪芹于她的命运判词中写得极为明白——“可叹停机德”。 薛宝钗,是一个可以进入《列女传》的女子! 薛宝钗,是一个曹雪芹始终在将她与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等人物对比着写的女子! 薛宝钗,是一个假如是男儿身,可以于“金紫万千”中鹤立鸡群的那个“裙衩”!因为曹雪芹赞叹王熙凤的“金紫万千谁治国,裙衩一二可齐家”的评语,也完全可以用来评价薛宝钗! “齐家”之能,即一个妇人相助夫家使家庭秩序稳定、使夫家兴盛的能力,这样的能力薛宝钗一一都具备,且与王熙凤相比,毫不逊色。 这个十五岁的薛宝钗,其心智的成熟,真是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 先看“妇言”,贾母为她“及笄”之年的生日设家宴,搭戏台,“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是如何应对的。曹雪芹是这样写的——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贾母的反应如何?——“贾母更加欢喜”! 而此刻的林黛玉呢?当贾宝玉邀她一块去参加薛宝钗的生日宴会、去听戏时,竟还在“使小性”呢,还在吃薛宝钗的醋呢!当贾宝玉笑道“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之后,林黛玉是怎么回答的?她是“冷笑”回答的——“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 为什么林黛玉会吃醋?我想这正是照应了本回开头的那段王熙凤与贾琏商量如何给薛宝钗办十五岁生日宴的文字,贾母为薛宝钗办生日的排场超过了她林黛玉的规格与规模。 再看“妇德”,薛宝钗于宴席上的举止堪称完美,她的“孝”,她的“敬”,她的“顺”,都一一体现了出来。 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是怎么表现的?——“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这是“敬”与“让”! 贾母的反应如何?——“贾母自是欢喜”!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又是如何表现的?——“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仍是“敬”与“让”。因为贾母最喜欢这等热闹戏文! 而点这折《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还极力体现了薛宝钗的“慧”与“智”,因为她在“娱人”的同时,还做到了“悦己”,而且还让人看不出她这一种“悦己”的动机! 为什么? 因为这折戏文,外表热闹,能让贾母一众人开心,这是“娱人”,但其骨子里却又是一出悲剧,蕴含着不尽的人生苍凉意味,而这正是薛宝钗要欣赏的,这是“悦己”! 当贾宝玉也认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是热闹戏时,薛宝钗是这样回答他的—— 要说这是一出热闹戏,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真的极妙,你何曾知道。 贾宝玉,仍一脸憨傻,“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昆曲《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曹志威饰演鲁智深) 听了薛宝钗这一番解释的贾宝玉又是什么反应呢?——“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听了宝玉宝钗此刻对话的林黛玉是什么反应呢? 当然是醋意顿生!——“林黛玉道:'安静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此刻的林黛玉不仅是在吃贾宝玉与宝钗姐姐更亲热的醋,也不仅仅是吃贾母给宝钗的生日做得比她的更热闹的醋,她更吃醋的是薛宝钗今日的举止言行所体现出的博学与对生命的领悟力在她之上。 这最后一点,于《红楼梦》的下一回是有交代与补叙的。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情节中有这样的叙写——“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即薛宝钗于某些方面的知识涉猎面远比林黛玉更广,当然这也是薛宝钗的年龄优势,一个读高一的学生,正常的话当然比读初二的学生知识涉猎面要广。 曹雪芹不愧是文学大师,他紧接着借王熙凤拿扮小旦的女孩来打趣林黛玉,由此引出了更大的冲突,激起了更大的波澜。王熙凤的话就是“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于是便有史湘云的要收拾包裹离开荣国府,于是便有了贾宝玉于史湘云与林黛玉之间的百般周旋,于是便有了贾宝玉做和事佬而不得反而两边不讨的极度郁闷,于是便有了贾宝玉借阅读《庄子》的来自我排遣,于是便有了贾宝玉深悟《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中的台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后的“不觉泪下”,于是便有了贾宝玉“细想这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提笔写下的偈词——“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是立足境”! 贾宝玉对生命的底色是“苍凉”的体悟,就是这样在薛宝钗所点的那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启迪下获得了。 小说接下去的情节更为精彩,当林黛玉于贾宝玉的偈语之后续下“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之语时,薛宝钗感叹道:“实在这方悟彻”! 什么是对人生的“悟彻”? 就是知道生命的本质是“虚空”,就是知道生命的终点必然是死亡的虚空,就是知道你即使正义满怀、即使极爱这个世界也可能会像鲁智深那样无路可走,就是知道你对这个世界越是多情反而会被无情恼,就是知道极热闹过后可能接踵而来的极冷清,就是知道贾府盛极一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过后可能会面对的是繁华过尽与人去楼空。 这样的对生命的“悟彻”,竟然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多么的难能,多么的可贵。这样的难能与可贵,曹雪芹是在让我们读者通过对比去明了的!当林黛玉向贾宝玉发问——“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何有何坚?”贾宝玉听后的反应呢?——“竟不能答”! 可是薛宝钗呢?她是领悟到了的!她也知道这样的对生命的领悟虽然深刻,但领悟过后给予人的又将是多么痛苦,又将是多么的不能让人接受!否则她不会说下这样的话——“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 但是,人能拒绝成长吗? 当然,不能! 这一回的另一个情节,是“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政从贾母、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的灯谜中也悟出了“命运之神”的神秘的令人恐惧的力量!——“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 可贾政是一个于宦海中沉浮了几十年的人啊!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 戴敦邦 绘) 薛宝钗呢,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 曹雪芹,对于贾政,是有敬重的,也是有悲悯之心的! 曹雪芹用灯谜将贾政喻为“砚台”——“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其志,其德,尽在这十六字中。 贾政,是那个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君子之德的象征性人物,当然他不是完人,他是曹雪芹笔下的立体型的人物。 薛宝钗呢?她当然也不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她心机重,她城府深,她会作伪,她滴翠亭扑蝶之时为了自保竟然会嫁祸于人,但读者又不能不承认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可以“齐家”的“裙衩”! 她就是那个十五岁就洞彻了人生底色是苍凉,却又能勇敢地应对这个世界与坚毅地走在自己人生坎坷路上的少女! 2022年6月6日 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