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一个简单实用的心理模型

 HX_chen77 2022-07-05 发布于山东

Image

电影《潘神的迷宫》剧照

共1986字,阅读约需4分钟;
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
虽然现在才2月份,但我在标题中用了「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个评语。嗯,一点都不夸张。

我特别特别害怕犯错,做任何事情,我都会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对。

和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哪句话说得不够严谨,我会迅速做补充;和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哪件事处理得不够妥当,我会赶紧解释。但其实都不太紧要,如果我不说,别人压根没注意到哪里有“错”。

害,以至于我身边亲近的人,都会跟我讲“这有什么”“这只是小事呀”“我想让你知道,做错事也没关系的”这一类的话。

呜呜呜我其实非常清楚自己这个毛病,但是,好难改呀。


01

小时候我是不被允许犯错的,如果犯错,后果很可怕很严重。这种对犯错的恐惧,根深蒂固,长在我的潜意识里。

生气!作为一个成年人,还在被小时候的观念所操控,真是又愤怒又无力。

不过,的确有些时候,我能够暂时脱离这个枷锁,那就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在恐惧,便用理性提醒自己:这是外界灌输给我的观念,它并不是事实,我已经长大了,我是可以犯错的,即使真的犯了错,也并不会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我不用害怕。

诶,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解脱了,特别轻松,想说啥说啥,想做啥做啥,像个成年人一样,而不再像一个小孩子。

“像个成年人一样,而不再像一个小孩子。”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的玄机?

每当我害怕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回到了小时候,重新变成了那个满心恐惧的小孩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保留着很多儿时的痕迹,我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童年的成长环境塑造的。

《我好,你好》这本书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由父母、儿童、成人三个维度组成。

为什么会有这三个维度的人格呢?

首先,「父母人格」来源于小时候父母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在我们身上被内化。大家平时可以有意地观察一下,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内心里、你脑海中的声音,有哪些是你父母曾经对你讲的话?

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父母人格」会说“你不许犯错”“犯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父母人格」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你看,你不好”,他们总是在指责,在愤怒,颐指气使。

然后,「儿童人格」呢,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应对父母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

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儿童人格」想的是“我不能犯错”“犯错了我就不是好人了”“犯错的后果太可怕了”。「儿童人格」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你看,我不好”,总是在抱怨,在哭泣,弱小无助。

而「成人人格」,是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自我意识,ta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和事物的方式,更加平等、理性、客观。

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成人人格」会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成人人格」喜欢专注于眼下的现实问题,去思考有意义的解决方案。而「父母人格」与「儿童人格」呢,往往被情绪操控,白白浪费时间和心力,对于解决问题意义不大。


02

现在大家弄明白父母、儿童、成人人格是怎么回事了吧?

《我好,你好》指出,「成人人格」有主见,能够辨别是非,它可以分析「父母人格」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现实,也可以察觉「儿童人格」触发的情绪到底有无必要,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或许你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人格」储存的信息和规则,在「成人人格」那里,被认定是可行的、正确的,二者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对他们来说,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看待自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纠结,不需要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他们就会有更多精力对外开拓,去学习、去工作,更舒展、更自洽。

如果「父母人格」和「成人人格」的冲突比较多,我们就会经常陷入内耗。「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会一直影响我们,因为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的本能。

我们要花很久的时间,去理清楚到底怎样是对的,努力说服自己,然后才能像个「成人」一样去理性、自洽地生活。

依然是“犯错”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永远都是儿童的恐惧,父母的规则会一直在暗处虎视眈眈,我所能做的,就是每次都用「成人人格」去检验这些,然后有意识地给自己纠偏,有所改变。


0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套工具的妙处?

它把人的心理和思维具象化了,这些原本很含混、模糊的东西,一旦被划定了界限,立刻就能为我所用。

比如,之前我知道自己害怕犯错,但只能用感性的方式来安慰自己“没关系”“不用怕”,但我就是无法摆脱这个恐惧,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一再重复之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是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里瞎琢磨,自己跟自己较劲。

但现在,我可以立刻辨别出,这是「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在作祟,它们已经过时了,我可以相信我的「成人人格」,像个成人一样去思考、去应对。也就是,我抽离出一个更理性更智慧的视角,在高处审视自己、指引自己。

你也可以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思维,是可以用这个模型进行拆解和分析的。

如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让「成人人格」主导自己,我们身上一定会发生越来越多的改变。

2022年,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