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云下的穿透性作战

 快乐者生存 2022-07-0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一、穿透性作战的起源与内涵

冷战结束后,反恐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要务”。中俄两国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和俄罗斯民族再度崛起的新征程。面对国际战略格局演变,2006年,奥巴马政府首度将中国列为“潜在竞争对手”。2017年,特朗普政府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俄两国升级为主要战略威胁,中国首次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

伴随着中俄两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战略利益的拓展,决胜于本土之外成为中俄两国军事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据美方数据显示,中国具有“航母杀手”之称的反舰弹道导弹射程可达数千千米,足以将美军航母战斗群拒止在第一岛链之外;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具备防空和反导能力,兼顾远中近程,最大射程400km,足以将空袭兵器拒止在领土领海之外。加之大区域、一体化、联合防空作战体系的建立,一旦美国与中俄两国爆发军事冲突,美军的兵力/火力投送将面临“进不来、动不了”的尴尬境地。美军将前者称为“反介入”,后者称为“区域拒止”。为针对中俄两国、寻求美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的制胜之道,2009年美国空海军提出“空海一体战”;2015年美国国防部将其升级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构想”;2016年,随着美国空军在《2030年空中优势飞行规划》中提出了“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为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问题开始了实质性运作;2017年,美国空军司令部启动了“穿透性制空”装备系统簇发展规划研究;2020年9月,美国空军部长助理披露,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全尺寸验证机已经试飞。美军计划在2030年用PCA战机替代F-22,PCA战机虽然能够进入敌方实力强大的空防系统保护的空域作战,但PCA战机承担的不只是发现和打击任务,它还要作为作战网络的节点,使用传感器为美军系统内其他武器提供数据,形成联合打击态势。所谓“穿透”就是美军战机和其他武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要确保在高对抗条件下,美军建立的由空、天、赛博空间传感器组成的一体化网络,信息能持续穿透组网,利用所有在此网络内的武器平台,夺取战区局部制空权。

二、穿透性作战的特点

穿透作战是相对于过去的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制电磁权、制网权提出来的。在制空作战中我给你们讲过,传统的制空作战就是要把作战区域完全控制住,不让敌人进来,进来就立刻进行杀伤攻击。但是要实现对整个作战区域的有效控制,需要的代价很大、需要的空中兵力很多、需要的战略作战资源也很多,不利于未来战争的开展。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美军提出未来战争不需要进行绝对制空,可以有一种相对制空的概念,就是利用诸如隐身飞机等装备,穿过敌方空域到敌人后方开展作战,这样就不需要绝对的制空权,这就是穿透性制空作战的本质。类比来讲就有穿透性制海、穿透性制陆、穿透性制临近空间等新概念。这种穿透式作战,就极大地节省了作战资源,并且极大地丰富了作战样式。同时,在穿透性作战中,很难知道敌军从哪里实施穿透,因此对防御作战就造成了更大的压力。综上来看,穿透式作战是综合了隐身的技术、蜂群的技术、无人的技术、低成本的一种作战样式。比如在穿透性制空的过程中,实施穿透性作战的空中编队,既有隐身侦察预警机,还有隐身的电子战飞机、隐身的轰炸机、隐身的攻击机,这些隐形飞机组成一个全隐身编队,这样的编队很难被发现、也很难被拦截,可以有效地实施穿透性制空作战。再比如,海上的隐身编队,可能是由隐身的侦察、隐身的打击、隐身的水下装备组成的一个隐身编队,隐身编队在穿过敌方海域的时候很难被发现,一旦编队突然发起攻击,敌方很难完成防御作战任务。穿透性制陆同样是这个道理。由此看来,穿透性作战就取代和颠覆了传统的制海、制陆、制空作战,形成了新的作战样式。

三、星云下的穿透性作战

要实现隐身必须具有什么必要条件?首先是要形状隐身,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电子隐身,比如在穿透性作战中预警机雷达一旦开机就会立刻暴露、被敌方发现。在星云建成后,就可以为实现电子隐身提供基础和条件。有了星云以后,穿透性作战的“眼睛”在天上,所以这些隐身装备就可以全部静默,互相之间不需要进行通信,也不需要为了保持队形进行编队协同,全部的通信和控制都由星云实现,这样隐身作战的装备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电子静默状态,为实现穿透性作战提供前提、手段和可能性。如果没有星云,隐身装备必须通过机载设备的开机实现通信、控制,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在没有星云的条件下,实现穿透性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星云非常重要。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它会形成全新的作战概念,而这种全新的作战概念会形成颠覆性的新质作战能力。并且这种新质作战能力在面对战争另外一方不具备星云的情况下,就会形成非对称的作战能力,就会造成能力的代差,战争的天平就向有星云的一方进行倾斜。由此来看,星云的设计与建设是非常具有军事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