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国的大功臣们为何会选择申生呢?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晋献公剿灭同宗公子的最大功臣士蔿,常年与晋献公为伴,成为晋国君侯身边的心腹重臣,可是这位极具先见之明的人物,他对晋献公之忠诚并非愚忠,他看得出晋国朝政的变幻莫测,更看得清晋献公这位君侯的性格。他要为自己的未来所筹谋,他选择的对象是当时的太子申生。

为什么士蔿会选择这位晋国公子呢?原来有五个原因,决定着申生的前途不可估量。

第一,申生是得到过晋献公册命的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储君人选。其余诸名公子,所谓贤德的重耳、夷吾,皆为翟国狐氏的外孙,而奚齐、卓子,是骊戎部族的外孙。皆非姬姓正统,按照大周礼制,难以承继为君。

第二,申生的母亲是齐国姜氏,晋献公与齐国政治联姻,要处置申生应该不能不考虑齐国之态度。申生的亲生妹妹穆姬,嫁给了秦穆公,促成了秦晋之好。因此,申生的背景不容忽视。

第三,晋献公扩充军备,建上下两军之制,献公指挥上军,而申生掌管下军。在军事的分配上,申生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夺取爵位的能力。

第四,申生有统军之才,掌管下军后,在攻灭霍、魏、耿三国中建立盖世功勋。晋献公封太子申生在曲沃筑城。曲沃这个城池,因有借助此城,夺取爵位的先例存在。晋献公命申生在此守城,亦可说是一种考验。幸运的是,申生不负众望,管理曲沃井井有条,申生亦受城中百姓所拥戴。

第五,申生在朝中大臣的口碑中,是相当之贤德的。在晋献公将其发配边疆作战,虽有士蔿、里克等重臣劝阻其交出军权,忍辱吞声,以退让之势蜗居都城,以待时机,申生却以君父之命不可违的态度,毅然决然执行父亲的命令,可见此人之忠勇,日月可鉴。

当然,这所有种种,亦成为骊姬陷害的武器,申生的太过年轻有为,就越是映衬出晋献公的老态龙钟。晚年好色之徒晋献公,根本无法阻挡来自骊姬的耳边淫风,因此即便申生已有太子党派,却依然无法扭转局势,聚集在他身边的名臣贤士,又将何去何从?

如果那时候有下面这个玩意儿,想必申生一切也就看得开了,读心经,静己心,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申生也许就不会走上一条不归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