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传(21)‖汉章帝刘炟:东汉最宽厚的皇帝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汉章帝刘炟

刘炟出生于公元58年,公元75年即皇帝位,公元88年因病而死,在帝位13年,终年31岁。年号:建初、元和、章和。

文章图片2

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即位后,继续推行明帝时期的各项政策,体国经野,事从宽简,故章帝在位的10多年中,国家兴盛,政局稳定,社会安宁。但由于章帝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

推行利民政策

章帝时期,继续推行光武帝和明帝制定的一系列推动生产发展和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赈济贫民,减刑戍边。据资料统计,从公元66年到公元105年的40年间,东汉政府实行假民公田近20多次。所谓假民公田,就是把国有的荒地、苑囿和山林川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接受假田的人,在头三、五年内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在光武帝、明帝、章帝以及后来的和帝期间,都实行过假民公田,使大量的流民得到安置,也使国家增加了收入。

章帝还把官田分给或租给贫苦农民,累次减租免税;他还下诏把耕具和粮食分给贫民。东汉时期,实行放免刑徒为庶民,到了章帝,甚至对一般的死刑,也减刑戍边。

文章图片3

东汉在赈济贫民方面的措施,到了章帝时期仍然继续执行。如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即在其继位后的第二年,就已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史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从历史上看,东汉一代也是赈济贫民最多的朝代。

所有以上这些,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安定社会秩序,都曾发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班超定西域

光武帝时期,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安定上,对边境无力顾及;明帝时期,开始有所重视;到了章帝,就比较重视。汉章帝为了稳定西域,曾多次派兵遣将援助班超。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年轻时,就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在洛阳靠替官府抄书维持生计的时候就曾说过:“大丈夫最少也得像张骞那样到远方立功封侯,为国尽忠。”公元73年(水平十六年),大将军窦固出征,北击匈奴,他便随军出征,并以代司马的军职,率领一支偏师出击伊吾,大战于蒲类海(巴里坤湖),建立了战功,受到窦固的赏识。从此,他便奉命通使西域的其他一些国家。

文章图片4

班超到西域,先后使鄯善王、于阗王归附了东汉,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汉明帝死后,北匈奴乘机反扑。在匈奴贵族支持下,有些小国攻杀汉的西域都护。当时班超孤立无援,处境十分困难,便上书皇帝。他在上书中指出,西域诸国绝大多数倾向汉王朝,如能集中兵力攻破龟兹,便可稳定西域,请朝廷派兵增援。

汉章帝认为班超的建议可行,便于公元80年(建初五年)5月,派徐干为假司马率兵士千人往助班超。因为龟兹力量强大,班超不敢轻易对龟兹用兵,便设法去结交乌孙国。

公元84年(元和元年)12月,汉章帝又派假司马和恭等带兵士800人援助班超。班超征发疏勒、于阗的人马,又联络大月氏、康居,联合打败莎车和龟兹。经过这次大战,班超的威名震动了西域,连北边的匈奴也不敢再来侵犯,稳定了边界。

以儒治国

前面已经说过,光武帝、明帝都比较重视儒学。到了章帝,儒家思想竟被抬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了扩大儒学的影响,用以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公元79年(建初四年)11月,汉章帝召集博士和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用谶纬解释经义,撰成《白虎通义》一书。这本书以皇帝“称制临决”的方式,把“三纲”、“六经”作为封建道德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把儒家思想贯穿于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就连政府的察举、征辟等任官制度,也都要按照儒家学说中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

文章图片5

为此,有些人为了当官,往往甘愿身做贱役,依附于世家大族门下。他们只要趋炎附势于权门,既不必求师,也不必具有什么真才实学,就可把官捞到手。又如,在东汉统治者奖励名节的风气下,有的门生、故吏在举主或府主死了之后,就放弃官职为之服丧;甚至当主人被流放时,这些人也能随同前往,以表对主子的忠孝。

还有的士人为了博取声誉,竟然不惜做出许多矫情伪饰的事情来。如申屠蟠丧父,哀毁过礼,竟十余年不吃酒肉;每逢忌日,还绝食3天。因此,他获得了孝子之名。

又如有个名士樊英被征召,故意称病不朝,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后来,他当了五官中郎将,人们才发现他“纯盗虚名无益于用”。

又如有个叫赵宣的人,父母死后,他曾在墓道里守丧达20余年,乡里称他为孝子,州郡推荐他做官。后来人们发现,他在守墓期间,竟然有了5个儿子。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章帝过分抬高儒家思想,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其影响下的察举任官制度,也已经十分腐败,为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残杀埋下了祸根。

公元88年(章和二年)正月,汉章帝刘炟因病死在章德前殿。章帝死后,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

东汉,自和帝开始,皇帝都是年幼即位,由母后临朝。一个幼小皇帝即位后,其母后便依靠自己的父兄处理政事,让他们担任大将军,并任参录尚书事的显要官职。

这些外戚掌权后,控制着中央统治机构,往往父子、兄弟一家数侯。他们利用宗族、宾客到处搜刮财富,横行霸道。后来,小皇帝长大了,不甘心当傀儡,便同专权的外戚自然发生矛盾。

又因为皇帝深居宫中,从小和他最接近的就是宦官。于是皇帝就依靠自己最亲近的家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消灭外戚的势力。但是,外戚的势力被消灭后,政权又被宦官所掌握。

文章图片6

宦官攫取大权后,同样是“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家人亲戚遍布州郡,穷凶极恶地欺压人民。等到这个皇帝死后,另一个母后便伙同其父兄又利用机会选立幼小皇子,或比较疏远的皇族做皇帝,把政权窃取到自己手中,幼小的皇帝长大后,同样依靠一些宦官消灭专权的外戚,又造成宦官专权。

这样的斗争反复循环,外戚和宦官像走马灯似地交替掌握着国家的统治权力,一批人倒下去,另一批人爬上去,而遭殃的又终归是人民,同时也造成了东汉灭亡的祸乱。

点击关注,下篇:公元88—105年 汉和帝刘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