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人的对比,网络上也有无数分析文章。 本文要探讨的关于两人之间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两人在给刘备谈论未来战略方向时,对于荆州的战略地位,做出的不同的分析。 以及根据两人对荆州地位的不同理解而被历史爱好者们夸大的分歧。 网络上有不少类似文章,我个人的理解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花而已,希望我的理解能对三国历史爱好者们有一定帮助。 诸葛亮当初在《隆中对》中表示荆州是个好地方,可以作为起家的根基之地,荆州也是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北伐大业的两路起点之一。 而庞统后来对刘备表示,荆州已经废了,不应该在荆州耽搁太多的精力,应该早点去拿下益州,重点在益州发展。 两个人的观点略有不同,一个是两翼齐飞,荆州和益州都重要,要同时发展,一个是重点经营,益州更重要,可以适当减少在荆州的精力。
诸葛亮给刘备谋划战略方针时,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此时的荆州,除西北方向的江夏郡丢了几座城池给东吴,还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荆州。 并且,当时的荆州,在刘表多年的经营下,还算是政通人和,内部矛盾较少,能较好地给经营者提供财源、兵力等战争资源。 这样的完整的荆州,即使是所谓的四战之地,也能作为根基之地,至于如何应对四方危险,那要看占据者的手段。 诸葛亮需要刘备占据的,就是完整的荆州,只有完整的荆州,才能有效防御,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刘备去谋夺益州,才能凭借自有资源成为北伐根据地之一。 曹操率军南下时,诸葛亮就怂恿刘备赶紧趁着荆州还没起乱子,赶紧拿下来,“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当时,襄阳以北的荆州所辖州郡已经丢了,刘备就是从那边跑过来的,但包括襄阳在内的荆州精华部分还在。
襄阳和紧邻的樊城有多难攻占,就不多阐述了,在古代,这个地方只要有心守,对攻击方来说就是噩梦,对曹操来说如此,对刘备来说也是如此。 比如,《隆中对》中说“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可关羽北伐时,还要在襄、樊先跟曹军死磕,打到“威震华夏”了都没打下来。 如果占有相对完整的荆州,关羽直接就“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了。 而且,完整的荆州包括位于荆州西北方的江夏郡(曹操南侵前,刘琦在那镇守,跟孙权对峙)。 如果有这个地方做缓冲,关羽北伐时,不管是从南郡出兵,或是从襄阳出兵,孙权都没法搞偷袭。 没有完整的荆州,或者说荆州的精华地区,《隆中对》里面的规划就要大打折扣。
等到庞统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给刘备做战略规划时,局势就不同了。 过去了近四年,荆州早已不是当初的荆州。 在这段时间里,荆州经历了曹操南侵、赤壁之战、然后周瑜和曹仁在南郡打了一年多,还有刘备征讨荆南四郡,包括孙、刘联军在其余各处跟曹军大打出手。 荆州连续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争,庞统所言“荆州荒残,人物殚尽”绝对不是虚言。 庞统自己就在曹操南下时,跑到周瑜帐下去了,刘备后来给予托孤重任的李严,也是这个时候跑到益州去的。 上层士人都如此,底层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刘备放弃新野、樊城南下时,不就随军跟了十多万百姓。
荆州不但被打残了,还被三家瓜分。曹操、刘备、孙权在荆州对峙的地区,襄阳郡(曹操占荆州时设立)、江夏郡和南郡,还都是荆州的最精华地区。 刘备仅占有南郡和荆南四郡,所占荆州地区的战略地位大不如前不说,防御上也没有多少缓冲余地,这也是关羽北伐,孙权可以轻易偷袭于后的原因。 当时,在荆州对峙的三方,曹操有整个北方提供资源,孙权有大半个江东提供资源,刘备有啥?他只能靠占据的几个州郡的自我恢复能力来提供资源。 所以,庞统才建议刘备,赶紧跳出荆州这个圈子,把重心放到益州去,在荆州跟曹操和孙权耗下去,吃亏的只能是刘备。 有完整的荆州,可以凭借荆州完整的资源跟敌人对耗,只有一半荆州,就得赶紧打下新地盘,以便有足够的资源跟敌人对耗。
而且,庞统建议中的潜台词只是降低荆州在刘备势力版图中的地位,并非是要刘备放弃荆州。 刘备去打益州,还需要占据的荆州的几个州郡提供钱粮和兵马,刘备帐下的文臣、武将,当时也有大量的荆州人士,哪能随便放弃荆州? 庞统说:“(荆州)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他的意思应该是,未来拿下益州后,以益州为根基争雄,刘备占据的荆州的州郡,在适当时候,可以抛出去让曹操和孙权去争抢,刘备从中渔利。 庞统是根据荆州当时的复杂局面,把诸葛亮的两翼齐飞战略做了调整,争夺天下的核心没变。
以上文中的分析均为个人见解,未必正确,如有错漏和不同意见,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