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 坚:文 艺 的 成 渝 铁 路

 故人旧事2020 2022-07-07 发布于重庆

      文 艺 的 成 渝 铁 路

                      /阿   坚

                    一

70年前,成渝铁路的修筑与通车,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盛事;也是昔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举。巴蜀老百姓呢?因期盼成渝铁路久矣,更是欢欣至极。人一高兴,表达就热烈,说也唱呀,皆发乎内心。

1951年12月7日,第一趟旅客列车从重庆驶往内江:“成渝铁路千里长,开工一年到内江。火车汽笛真响亮,物质交流运输忙。”说唱也可,打油也罢,都适时地追上了火车的奔跑。向我陈述的老人说:1952年上小学时,他在地方语文教材上读过,因为朗朗上口,至今未忘。

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就是《四唱成渝铁路》。这首叙说风格的歌曲,既可在城市的舞台上演唱,更可以去沿线车站乡村院坝宣传。虽歌词有些亢长,却是当年红火的流行曲,可谓盛极一时。第一代铁路人中,许多经历者多年以后,还能完整地唱出来,足见这首歌曲给亲历者的印象之深刻。

“一唱那成渝路,有话说从头。四十年来说修路,派款又拉扶。刮尽了人民的血和汗。只见他们盖洋楼。成渝路不是成渝路,是反动政府的摇钱树,人民的愿望付流水,成渝路变成了人民的血泪仇。

二唱那成渝路,人民喜心头。西南解放才半年整,修路就动了工。人民政府的好领导,坚决要把路修通。千万军工和民工,风里雨里不休停。为人民自己来修路,一个个争取立功当呀当英雄。

三唱那成渝路,困难万万千。建设祖国的意志坚;不怕一切困难。人民的力量钢铁一般,劳动创造新西南。河山架起了千座桥,双手劈开了万重山。英雄的事迹正在到处传,一直修到,一直修到资阳县。

四唱那成渝路,通车到临江寺。四十年希望实现了,鞭炮响连天。城乡交流有保障,工业更要大发展。火车头冒着烟,带着幸福直向前。男女老少齐欢唱,永远跟着共产党幸福万万年,幸福万万年!”

                二

成渝铁路石场车站临江的山间,有一座年代久远的桥。它始建于1938年,1941年因抗战而全线停工,1950年又因成渝铁路而续建。这座筑有12孔洞13个桥墩的石桥,因附近的白塔煤场而称之“煤窑桥”。石场这里地势险要又狭窄,为扩宽路基,方便铺设钢轨,煤窑桥即运势而出,引入成渝铁路。

1952年国庆,为彰显新中国成立三年的辉煌成就,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一套4枚的“伟大的祖国——建设”特种邮票,成渝铁路位列其中。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便以煤窑桥为原型,创作了邮票的原画稿。红色为底的画面上,冒着白烟的蒸汽火车,在依山而建的十二孔桥上疾驰,一眼望见,气势巍峨。该邮票为雕刻版,长45毫米,宽19.5毫米。邮票又经著名雕刻师孔绍慧精心雕刻,发行后深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1987年,煤窑桥因地处高山陡坡,弯道半径大,不适于电气化改造后的提速而弃用。蒸汽火车从煤窑桥上呼啸而过的场景,即成追忆。如今的煤窑桥,虽野草蓬满桥墩,但桥体保存完整,不时也见村民自桥上经过。他们走过的不只是一座老桥,也是一处挂牌的文物。

                   三

已故的石曼先生,陪都时期就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任文化记者,对抗战文艺颇有研究,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话剧史专家。我与石曼先生于30多年前,在重庆开往成都的列车上相识。有一次我们在七星岗的重庆话剧团石曼先生的家里聊天,他讲起了一桩与成渝铁路有关的文艺轶事。

1951年,成渝铁路正修筑时,重庆市委就作出指示:要求“市文工团关门一年,也要拿出自己的剧本来。”这就是为庆祝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专门创作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剧本创作的事由时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白戈负责。当年在市文工团担当编剧的石曼先生,在筑路工地与重庆钢厂体验了一段生活后,很快就拿出自己的创作构思呈报给市委宣传部,经任白戈圈定后,他一鼓作气写出《四十年的愿望》的初稿。该剧以大渡口钢厂锻轧第一根钢轨的事迹而展开,呈现成渝铁路建设与通车,凝聚了万众的心血与智慧。初稿一出来,重庆市委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讨论。

石曼先生退休后,为此专门撰写了《任白戈与话剧“四十年的愿望”》一书。他在书中回忆说:1952年的7月,剧本创作进入了攻坚阶段,任白戈还邀请了老作家沙汀来剧组,与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塑造正面人物。重庆的7月酷暑难耐,沙汀、石曼等六人索性赤膊上阵,坐在“抗建堂”剧场的地板上讨论。有天晚上,任白戈把创作人员叫到其家里加班,凌晨3点时稿子赶出来了。任白戈拿出烧饼与卤肉招待大家,自己则逐字逐句地看稿,提出他的修改意见。集思广益地忘我创作,剧本终于定稿,市文工团的演员们立即开始排练,不到一个月,四幕话剧《四十年的愿望》成功彩排而出。特别是最后一个情景,当一列火车由远而近、冒出一股白烟驶来时,剧场里群情激荡,观众全都站立起来,惊赞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年后,一位参与《四十年的愿望》演出的演员回忆说:那激动人心的火车白烟,是两位舞美人员在后台各执香烟数支,猛吸后吐入一根竹管再冒出浓烟,没想到营造出来的效果这么好。

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在重庆公演了150多场,大获成功。又在北京的国家剧场及14个省市公演,声誉全国;还由贺龙元帅带领前往朝鲜演出,开创了话剧出国演出的先河。1956年,《四十年的愿望》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创作奖,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重庆剧本创作的首个国家级奖项。

修筑成渝铁路的故事,原本是准备拍摄电影的,当年著名剧作家孙谦曾来筑路工地体验生活,片名《成渝铁路》的电影剧本已在《电影文学》上发表,描写一位筑路的工程师,爱故乡的妻子,也常吹奏随身带着的竹笛,最后牺牲于工地上,孤零零的一支竹笛,漂浮于水井里……可惜这样一部充怀人情味的电影剧本,夭折于批判《武训传》的风暴里。

                     四

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后,落户重庆的西南文联,即组织多位画家深入生活,以成渝铁路建设为题材进行版画、水彩画、漫画、连环画的创作。譬如李少言1953年创作的版画《四十年的愿望实现了》;有朱宣咸1952年创作的四幅水彩画《成渝铁路》和系列工业漫画《支援成渝铁路的钢铁工人》;有1951年由卢光照编写、阿维和徐习时绘画的连环画《成长中的成渝铁路》;还有梁永泰1954年创作的版画《从前没有人到过的地方》,宋广训1953年创作的版画《勘测铁路新线》,林军的版画《巴山幽谷》,刘艺斯的水彩画《修筑成渝铁路》等。

1950年代的美术作品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描绘'工农兵’'劳模’等新中国社会主义下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与英勇健康新形象;第二,呈现'成渝铁路通车’时的历史场景,画家常用五角星、红旗,写标语的横幅来点缀画面;第三,结合中国画与版画表现方式,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风景画,1953年艾青提出'新国画’创作理念,画家被要求去观察社会主义山水。”

“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从20世纪50年代始,成渝铁路在各个时期的美术创作中,一直未有缺席甚至牢占一席。譬如巴蜀名家张克仁1958年创作的国画《大跃进中的重庆长江大桥》,呈现的是小南海铁路长江大桥建设的恢弘画面。譬如张汝济1958年创作的连环画《四十年的愿望》

1972年是成渝铁路通车20 周年,这年的两位青年画家陈逸飞、魏景山创作的巨幅油画《开路先锋》(收藏于上海美术馆),成为绘画表现成渝铁路这一题材的一个标志性的作品。

“这幅作品展现的,是成渝铁路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挖土机、吊车正在工地上忙碌地作业,画幅右边则是两组人群正在你追我赶地劳作。画面的最前排,两名工人身体微微地前倾,坚定地望着前方,他们身穿雨衣,代表着建设工作风雨无阻。

作为开路先锋,这组人物抬着的和已经铺设在地面的钢轨,赫然形成一个“工”字。画家以他们为楷模和表率,树立起工业化建设中的英雄形象。走在后面的分别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农民青年,反映出新中国工业建设中全民参与的高涨热情。”

画家魏景山说:“我将视平线放得很低,从下面看上去,突出了工人形象的高大,表达着工人豪迈的气势,雄厚的力量。”

坐落于黄桷坪的四川美院,距离成渝铁路的九龙坡车站(现重庆南站),步行一刻钟即到。车站和火车,与成渝铁路下方的长江,经常可以见到写生的学生。1981年,正在川美学习油画的高小华,曾多次到九龙坡火车站写生素描,由此创作了巨幅油画《赶火车》——站台上与列车里那众多人物的各色情态,将鲜活的时代特色全景式跃然于画布上,成为那一时期的代表作。

从高小华1981年创作的油画《赶火车》始,至当下“80、90后”的巴蜀画家,成渝铁路仍未离开他们的创作视野。只是不再遵循于对历史事件理想化的描述,而更加注重描绘铁路、火车与人的真实情境;创作方式与手法也逐渐多元化。譬如张国忠2015年创作的油画《蜀道从此不再难》;余都2019年创作的十帧连环画《新中国第一路—成渝记事》;李克难2021年创作的连环画《西部大动脉—成渝铁路》;邬华敏、邬瑞瑶2020年创作的油画《邓小平与成渝铁路—新的战役》;李海磊2022年创作的油画《时代之歌:1952—2022》等。

过去的70年里,成渝铁路一直是巴蜀画家的聚焦点,年长抑或年轻,几代人关注同一个题材而不间断,这种创作的延续性与历史文献性,是很少见的,更是值得记录和收藏。

作者近照及简介

阿坚,本名徐继坚,曾供职成都铁路局。重庆作协会员,中铁作协会员,重庆铁路作协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随笔集《沐风化语》《甲子别语》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