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魏晋时期铸对文五铢(朱)系统探徴【十】

 淘炭叟 2022-07-07 发布于安徽

图片

因为“口罩”的原因,被封控在单位几十天,无法回到家中写作,故这一篇普及文章迟迟得不到更新,在此致以歉意。

十九、系统四铸对文五朱铸品(地方型背浅郭类)

两汉货币的发展会经历一个官方倡导,官营郡铸的过程。在这个自上而下的铸造层级中,官方货币会颁发或者依规主导地方铸币机构来鼓铸属于本体系内的货币。而这个层级铸造中,因为皇室监控力不足或者影响力式微,会直接导致地方的铸币出现变故,从而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铸品出现。

东汉末期的铸对文体系货币中,也是遵循以上铸造层级来依规铸造。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地方型铸对文五朱货币,而且辨识度极高,地域性极强。这些地方型铸对文五朱钱也一同与官铸型铸对文五朱共同流通,接下来会分四个系统列举出目前笔者可以确定下来的四种地方型铸对文五朱钱。

系统四:关东系背浅郭类

铸造方式:

叠铸型

品目特征:

图片

这个品种的铸品有母范发现,上海博物馆藏展品中就有这个铸造类型的母范列展(在本系列文章第七篇中有详细介绍)。

图片

这个品种最突出的特征是“五朱”面模完整,而背面没有外周圆形钱模设置,只是在穿口位置设置方形穿郭。那么对比有完整背模设置的母范,特征也是非常明显。

图片

那么,依据上博的展品,根据钱模布局与浇道的关系,这个铸品铸造出来的成品货币,只会有“朱”上和“朱”下两个铸口的成品货币,其后的减重和新制模铸品铸口不再固定。经过历年收集整理实物标本,该母范成品货币也是有了实物发现。

图片

从实物的角度出发,对比前面介绍的三个系统,绝大多数系有面背模腔的合范形式。而这一种型态的铸品,与中间剖型合范铸品,有着型态上的根本区别,即,背面近外廊处只见面腔范的单面范痕,内穿处呈双面合范痕。该类铸品较轻薄,早期铸品直径在17MM左右,后续减重缩模后最小可到13MM,基本直径在15MM左右,殊为有趣!

图片

品种分布:

依据这种特殊型态的铸对文五朱钱,在历年来的收集整理中,在有明确发现地域的窖藏中。发现这个铸造类型的铸品,集中发现与关东地区(函谷关以东),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北部等发现居多,其它地区发现不是十分丰富。可以基本圈定为关东地区的地域性铸品。

品目版式:

过系统的对比这个类型的铸品,目前发现这种浅内郭类铸品在版式上也有区别,铸造的体量也是巨大。并且,这个体系的铸品呈现两种发展轨迹,一种是缩模的减重,一种是单面的缩模减重。本系统只罗列浅内郭类铸品。

1、标准型:

图片

这个版式来源与东汉中期的磨郭类正字版剪边对文钱。成品钱币多不磨鐪边侧和内穿,型态粗放轻薄。

图片

标准型也有后续的缩模减重。

图片

2、衍化型:

图片

这个版式是在标准版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版式,对比标准版,穿口略较标准版变大,'朱’字拉伸僵硬方直。

图片

通过实物发现,后期的铸品有缩模减重的小样,并且,铸造浇口也呈多样性。

图片

3、中穿型正体版:

图片

文字比例适中,穿口与整体钱型比例适中,中规中距的一个背浅郭版式。

图片

这个版系也存在后期的缩模减重序列。

图片

4、中穿型长体版:

图片

相比较上面的中穿正体,这个版式的五字比较长一点。

图片

这个版式也存在后期的缩模减重序列。

图片

5、广穿型方朱版:

图片

穿口很大,显得文字偏小,'朱’字上下'巾’转角方意。

图片

这个版式后续铸造也有缩模减重,并且,穿口更大,钱肉变得圆浑,犹如一个圆鼓鼓的圆圈一样,文字漫漶不清。

图片

6、广穿型圆朱版:

图片

同上面版式最大的区别是'朱’的上下'巾’圆意,穿口很大。

图片

这个版式也有缩模减重序列,也同上面版式一样,钱肉部分圆鼓鼓的犹如一个圆圈,文字漫漶不清。

图片

7、有铸造特征的背浅郭:

图片

(1)、是广穿型圆朱版的面背合范移范铸品,从这个移范程度,就可以看出是叠铸的合范类型出来。

(2)、是中穿型正体版的穿内稿位点(俗称定位星)。

二十、系统五铸对文五朱铸品(地方型平背类)

“系统五”铸对文五朱是在系统四的基础上省略了背模设置,直接平背的铸品。并且减重也是非常明显,甚至减重到极限时,一些铸品就成了一个面圆鼓鼓,背面平夷的广穿小圆圈。

系统四:关东系平背类

铸造方式:

叠铸型

品目特征:

图片

是在东汉中期正字版剪边对文钱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制模制范。标准型铸品完整保留了中期官版的文字,但是铸造工艺和范砂比例大导致了钱币整体精整度不高,并且后期有减重和新制模出现。这个铸品与’系统四’背浅郭类关系比较密切,早期铸品直径在17MM左右,晚期缩模减重后可到13MM,基本直径在15MM左右。

品目分布:

基本同'系统四’背浅郭的流通范围一致,函谷关以东的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湖北,安徽,江苏北部等主要发现富集区为主。其它地区发现不是十分丰富。

品目版式:

通过大量过手对比实物标本,这个系统的铸品也是十分繁复,铸造的体量也是巨大,减重缩模改型现象频出。具体品目如下:

1、标准型:

图片

2、中穿型长字版:

图片

3、中穿型小五版:

图片

这一类版本铜质均较白,面上隐起杠。

4、中穿型中字版:

图片

5、长方穿型方朱版:

图片

6、长方穿型圆朱版:

图片

7、广穿型正体版:

图片

8、广穿型小字版:

图片

9、标准版朱字阴断:图片

微拍堂拍品图片

10、标准版朱字阴修字:

图片

11、中穿长字版叠印文字:

图片

两汉以来,关东地区一直都是经济发达地区,铸币行业和铸币炉系巨多,货币流通的普及度极高。本篇罗列的只是在钱币拣选过程中,对这一特定时期发现量巨大的某个铸品进行的分类。具体历史上,特别是东汉末-魏晋时期,还有很多关东地区的铸炉铸有这一地域性铸币,考虑到考据和认知层面的问题,很多关东系铸品未曾涉及和展示,留待以后体系性完备后再进行系统阐述和展示。

铸对文五朱钱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不光中原京畿和经济发达地区在铸造,还有其他一些地区也在铸造,下篇会再度揭开一些地区铸品的面纱,敬请期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