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颠沛的一生,怎的一句话就说尽了? “聪明过露者德薄,才华太盛者福浅。”——(南北朝)傅昭《处世悬镜》。 初唐四杰是对中国初唐时期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新唐书‧杨炯传》记载:“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为王、杨、卢、骆,号四杰。” 他们四人在诗作的创作上都能突破六朝时期靡靡诗风,改革齐梁浮艳的格调,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在他们手中,五言律诗迈向成熟的发展。 杜甫曾以诗肯定四子: 意思是说: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歌的风格,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有些厚生却对此浅薄地讥笑不息。然而尔辈的身名都化为灰烬之时,滔滔江河万古奔流永不止息,耐人寻味的诗作总会留存下来。 我们很多人在少年时期都会读过这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就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的。(《唐诗纪事》) 至于王勃作的《滕王阁序》,更是使他名满天下,名垂不朽之作。这绝世聪明的四个人,却被裴行检一句话,就定了四个人的终身。 裴行俭是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少聪敏多艺,立功边陲,屡克凶恶。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后还朝任吏部侍郎。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术(天文算术),每次出战,能够预先说出取胜之日,又善于识别人才。起初,裴行俭主持考选,见到苏味道、王勮(王勃之次兄),对他们说:“你们二人,都是执掌用人之权的人才。”此话后来得到验证。所引进的偏裨将领都成为一代名将。加上因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将军的有数十人。 咸亨(高宗年号)二年,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都因诗词文章非常杰出而著称。吏部侍郎李敬玄(后来位列宰相)对他们都很推崇,极力称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华,将他们引见给裴行俭。裴行俭见后说:“士人能否致远,先看其器度见识,然后才是文艺。像王勃等人,他们确实很有才华,然而浮躁浅露,岂是享有爵禄的人呢?只有杨炯稍微沉着镇静,可做到令长,其余都不得其死。”(见《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三》) 后来果然王勃在南海溺水死,卢照邻在颖水投水死,骆宾王被杀,杨炯终老于益川县令,裴行检的话,都应验了。石髻道人说:“裴行检一句话就确定了四个人的终身。”(见《水镜神相》) 王勃,永徽元年(650年)出生在世家,是隋炀帝时经学大儒王通的孙子,诗人王绩的侄孙。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天下目为神童。《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一事,罗隐的《中元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王勃青年时,有一次随舅父游江东。曾到一地方,见到一老翁,容貌和衣着都像很古老的人,王勃感到十分奇异,因而向他行礼。老翁说:“来者莫非王勃乎?”王勃回答说:我与老丈昔非亲旧,何以知我王勃之姓名?”老翁说:“我知道。”王勃知道自己遇见异人,再次拜问:“您是仙呢?还是神呢?请您指教我。”老翁说:“中元水府,是我所主持的。来日为滕王阁作记,你有高才,为何不去试下?你登上舟,我助你清风一席,很快就到了。回来时,有幸再过此地。” 于是王勃登舟,舟行如飞,弹指之间就来到洪州府下。洪州都督阎公正召集江东名贤聚集在滕王阁,吟诗作赋以记其盛。阎都督的女婿文章写得很好,他想要在宾客面前夸耀,便叫女婿预先构思了“滕王阁序”,准备等到宾客聚会时再当众写出来,说成是即席而作的。 到了宴会上,果然分发纸张给各位宾客,大家都知道阎公的用意,相互推托都不提笔,轮到王勃,王勃却接了下来。阎公见王勃违背了他的意思,心里对王勃毫不谦让的态度很生气,便叫人观看王勃写了些什么。 一开始,有人报告他说,王勃写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不过是老生常谈!”接着报告说:“星分翼轸,地接衔庐。”阎公说:“故事也。”一吏又报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欧越。”阎公听了,若有所思,沉默不语。自此往复几报,阎公只是点头以示默认而已。 最后来报说,王勃又写了“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满怀深情地说:“这真是天才之作,可流传万世而不朽了。”于是在王勃写完后,阎公把王勃请到席上,宾主尽情欢叙,最后厚赠了王勃。 随后,王勃回来再路过巧遇老翁的地方,一登上岸,见老翁已坐在石头上。王勃再拜说:“神既助以好风,又教以不敏,应当以牢牲和酒以报神赐。请问我的寿夭穷达可以知道吗?” 老翁说:“寿夭属阴司所管,言之是泄阴机而有阴祸。但你之穷通,说出来也无大碍。你精神强大但骨骼弱小,气质清朗但身体瘦弱,脑骨亏损下陷,眼神不够齐全,虽有不羁之才,高世之俊,终究不能大富大贵。况且富贵自有神主乎!” 王勃听了,心里老大不高兴。不久,王勃就在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时不慎溺水,惊悸而死,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江水悠悠,和初唐四杰的人生相结相绕 现在说到骆宾王。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徐府幕员,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当时裴炎为宰相。徐敬业要骆宾王策划,并想争取裴炎一同起事。骆宾王将脚踏在墙壁上,静静地想了一顿饭的工夫,就写出一首歌谣,歌词是:“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暗示裴炎会做皇帝)。歌谣作好后,就在裴炎住的村庄里小孩中间传播,很快地京城里的孩子们也会唱了。 裴炎听了歌谣,想请当代有学问的人来作解释。找到了骆宾王,先拿出绸缎宝物来给他,但是骆宾王不说话;再用音乐美女宝马贿赂他,骆宾王还是不说什么。然而当拿出古代忠烈的画像观看时,见到了司马懿的画像,骆宾王突然站起来说:“这才是英雄大丈夫”。并说自古以来,有不少执政的大臣能令社稷改朝换代。裴炎听了大喜。 骆宾王又说:“不知道外面是否有歌谣来暗示?”裴炎就将那个“一片火、两片火”的歌谣告诉了他。骆宾王听了,立即向北面而拜,说“这就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就这样裴炎、徐敬业、骆宾王共同合谋反武则天。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裴炎在朝廷内应。裴炎写信给徐敬业商讨大计时,信中只有“青鹅”两个字。 有人告发了这件事,朝廷得信,莫之能解,将信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说:“青字拆开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是“我自与(谐音羽)也”(即我将作为同盟者参与十二月起事)。事败后,武则天杀了裴炎,不久徐敬业也兵败被杀,骆宾王逃亡,不知所终。《旧唐书》与《资治通鉴》都说骆宾王被杀,《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见《朝野佥载》) 骆宾王在所做的文章《帝京篇》里说:“倏忽搏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飞快地乘风飞起生出翅膀,突然间掉进波浪沉入泥沙。)骆宾王后来和徐敬业起兵扬州,大败后逃死,这两句诗就是预言。(见《朝野佥载》) 有一说:宋之问贬官回京,路过钱塘,游灵隐寺,夜晚月色下,在长廊边走边吟诗,没有能接续下去。有一老僧正在灯下坐禅,后来帮他接上,说这老僧就是骆宾王。等到天明,宋之问去拜访老僧,已不见了,传说已乘舟浮海走了。这个为宋之问续诗的故事,出于后人编造,并非事实。 杨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中童子科,任为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行释奠礼,表彰有才干的人,让杨炯充任崇文馆学士。以后又做婺州盈川县令,死在任上。 杨炯恃才傲物,对朝中官员矫饰的行为很反感,称他们为“麒麟楦”。 有人不明白就问他,他说:“现在弄麒麟戏的,必须刻画出麒麟的形状覆盖在驴子身上,看上去很像麒麟,等揭去皮,还是个驴子罢了! ”听到的人很不满,因而被当时所忌。当初,张说在杨炯赴任盈川令时写了篇箴赠他,告诫不要苛刻对人,杨炯到任后果然有严酷之称。(见《唐才子传》) 卢照邻,字昇之,范阳人。调任邓王府典签,邓王很赏识他,对人说:“这是我的司马相如啊!”后来迁任新都县尉,因病缠身而辞去官职。他住在太白山的草阁里,弄到方士的玄明膏来服用。遇上父亲去世悲痛号哭,接着呕吐,把丹药吐了出来,病情更加重。家里贫苦,一些阔官常常供给他衣服药物。 他前往具茨山下买了数十亩地的庄园,引来颍水环绕房舍。还事先给自己造了墓,就在墓里睡觉休息。自认为高宗时崇尚吏治,自己却从事儒术;武后提倡法治,自己却奉行黄老;后来封禅嵩山,屡次聘用贤士,自己却已成为废人。就写了《五悲文》来诉说表白。他手脚麻痹,不能起身行走达十年,每到春尽秋来,旷野云烟缭绕,就抬出庭院,悠然远望,感伤自己这一生,作《释疾文》,慨叹“天地虽大,何以容不下此生;养育虽多,恩情已绝于当代”!和亲属诀别,自己投入颍水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