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周年祭

 守静齋主 2022-07-07 发布于重庆
昨天是金庸周年祭日。去年金大侠驾鹤西去,我没写点东西,现在来写点,既算纪念这位鼎鼎大名的文化人,也是对自己的阅读史的一个总结。

我个人读金庸,始于《倚天屠龙记》,终于《笑傲江湖》,只有《鹿鼎记》未读——因为我钟爱的是武侠,是侠义精神,而《鹿鼎记》毋宁说是一部历史小说,所以就没有读。

我读金庸小说从1996年开始,到2017年止,前后逾二十年(当然不是一直在读金)。其中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读过两遍。

我一度有个念头,就是写一组对金庸小说的评论,借用浦起龙《读杜心解》的名字,名《读金心解》。可惜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碧血剑》后,这个写作计划没有继续下去。这一方面是自己才力不济,有始无终,一方面也是没有在文学评论上做更多开掘。


当然我也知道过去近三十年,学界大佬如严家炎、陈墨、胡河清和胡文辉(不久前才读过他的《拜金集》)的金学成果累累,也耳闻过网络写手六神磊磊这样的金学江湖名人。所以也就用“志不在此”来掩盖自己的懒和拙了。

无疑金庸给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一个个人理想主义的世界,这个世界给我们提供的遐思和精神鼓舞是不容小觑的。现实的阴暗和污浊,主人公总能用个人奋斗取得的高超本领加以祛除和净化,总能用胸中的“浩然正气”来达致成功。这种近乎套路的情节不让人生厌,一方面是作者驾驭情节的高超本领,一方面也因为读者对现实的不平,对正义良善秩序的期待。无疑的,金庸满足了读者的理想主义情怀,所以即便说“侠者以武犯禁”,金庸以侠为主题的小说仍旧能够达到“有华人处必有金庸读者”的地位,这是华语文学的巅峰。

也许很少有作家能够亲眼看到自己的小说成为热潮。我不了解我们的下一辈人还有没有这么热衷金庸小说。金庸走了一年了,也许金庸热也随着他的仙游而冉冉落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潮流,这样也不坏。毕竟我也过了做梦的年龄。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