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李赛美教授讲《伤寒论》四诊(二六)

 火帝养生_WSH 2022-07-07 发布于云南

《伤寒论》原文第159条辨:“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有人会说张仲景没什么也不得,一个下利的病人搞了四个方案出来,其实来讲,这里是设预防变,告诉我们一个下利的病人,可能有多种的原因,张仲景给了我们几个方向,也有可能是泻心汤证,泻心汤证,病在中焦,由于病人的脾胃功能失施,可能出现脾虚气陷证,也有可能出现胃气上逆,所以,往往出现下利或者呕吐。中焦气机郁滞,出现心下痞,泻心汤常常会用到。

还有就是理中汤,脾虚,脾阳不足,寒湿下注而出现下利不止,张仲景给我们指出了方向,理中。但是,也有可能会用到赤石脂禹余粮汤。这个赤石脂禹余粮汤是一个收敛的方法。往往是病久,正气滑脱。这个时候强调的可能是先治标,用收涩的方法。但是,这应该说不是唯一。如果这个病要好的话,关键还是要调理中焦,调理脾胃。

如果是腹泻不止,用了赤石脂禹余粮汤不好的话,可能还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这在中医来讲叫利小便而实大便。这是张仲景对下利提出了治疗的四种方案。一个是强调升清降浊,辛开苦降,还有就是协理中焦,还有就是收敛法,以及利小便的方法。

这是通过病人种种的反应,可能要对病情进行一个判断,然后重新更正治疗方案,其实运用小承气汤,张仲景提出了他的依据,也是依据药后反应,是应该用小承气还是应该用大承气汤。这就是我们讲的试探法的运用。

例如伤寒论第214条辨:“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在临床上,大小承气汤的区别,其实有的时候就是在非常细微的地方。因为大承气汤是峻下,小承气汤是轻下。相对来说,伤了正气应该是比较弱一些,张仲景是非常固护正气的。如果病人要考虑承气汤,但是,证据不完善的话,往往先用小承气汤。

《伤寒论》第209条辨:“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

辨燥屎,这是大承气汤最主要的一个指征,在临床上不可以一见大便不通就用大承气汤,只能是小承气汤用了以后,如果病人有转矢气,也就是放屁,这说明肠腑还是通的,但是没有大便,这说明病重要清,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再进一步进行治疗,改用大承气汤。

如果用了小承气,有转矢气,大便出来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用大承气汤了。这也张仲景的一种试探法,也体现了张仲景注重固护正气。能用小承气就不用大承气。见好则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