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黛玉题帕:此中谁解缠绵意,湘妃竹、旧迹肠柔

 诗画品红楼 2022-07-07 发布于北京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风入松 “题帕三绝”寄情愁

陈瑞林

挑灯题帕泪先流,字字寄悲愁。此中谁解缠绵意,湘妃竹、旧迹肠柔。侍者神瑛知遇,绛珠仙子相酬。   

前盟木石若同舟,今世又何求?哪堪泣血抛红豆,菱花镜、瘦影惊羞。尺素深藏心上,吟怀更锁眉头。

“题帕三绝”正是黛玉对宝玉情真意切的表露。此诗在书中的作用,联系了宝玉挨打之事,对比宝钗和袭人的不同态度,突出了宝黛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他人。鉴于他们思想基础的一致,能相互同情、支持,宝玉的不幸就是黛玉最大的痛苦。同样来看望宝玉,在曹公的笔下却是各有所求。

第三十四回,宝钗来送药。虽然也露出怜惜的样子,但心里想的却是“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还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

袭人则向王夫人进言,说宝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他二人都是在维护封建正统,贾政虽打得重了,但是正大堂皇地为宝玉指点迷津。

只有黛玉才是真正体贴、理解、同情宝玉的,她对贾政残暴的痛恨,对宝玉的挚爱压在心底。心中虽有万语千言,只是不能说得,满目泪光,眼睛哭肿得像桃一样。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是心痛至极才说出来的,并不是她的一贯主张。

黛玉是用生命写诗的人。这三首七绝是泣泪而成,是用泪水浸泡的,而这泪是为她的知己、挚爱所流。三首诗各有侧重,层层递进。

第一首,“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相赠,叫人焉得不伤悲。”这是咏宝玉赠帕,泪水暗洒闲抛是为了赠帕之人,宝玉舍随身之物两条旧帕相赠,黛玉深解此帕是让她拭泪的,至使她五内沸然,情到深处似无声。

第二首“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这是倾诉对宝玉挨打的痛惜,“抛珠滚玉”皆是在流泪,整日任泪水涌流,诉不尽的哀伤。宝玉是黛玉全部生活中的唯一精神寄托和希望。宝玉受苦怎不让她痛心疾首!

第三首“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疾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这是以湘妃竹之典为喻,娥皇、女英哭舜帝而殉情,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爱忠贞不贰,如今我的泪也会沾染上窗前的千竿竹吧?

宝黛二人的爱情是《红楼梦》的主线,也是曹公极力颂扬的,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人解放的思想基础上的,可谓家族的叛逆。他们前世有缘,今生知音。

第三十二回,黛玉悄悄走来,听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些混账话,要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这种无果的相思之苦至深至切啊!致使二人都弄了一身的病。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你真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白用了心,且连你素日待我的心都也辜负了。你皆因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了。但凡宽慰些,你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

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千言,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出,只管怔怔的瞅着他。宝玉望着,只管发起呆来。袭人来了,竟没看出是谁,只管呆着脸说道:“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不敢说,今日胆大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不忘不了你!”这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从内心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倾诉,更是曹公字字血、声声泪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宝黛前世有缘,是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绛珠仙草。但前八十回黛玉对宝玉并不只是为报恩,流的是“还泪债”,也并无怨恨,因爱之深,只是不放心。紫鹃最知情但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帮黛玉试探宝玉的真心,好让姑娘放心。

第五十七回,紫鹃诳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了。宝玉听了发了痴呆病。黛玉一听此言,“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抖肠搜肺,炽胃扇肝的痛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捶背。

黛玉伏枕喘息,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从黛玉的强烈反应,黛玉把他们的爱情视为比生命还重要,宝玉是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宝黛的生命和精神早就糅合在一起了。

大观园里只有他二人两小无猜,共同葬花,共读《西厢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越是这样,越突出了悲剧的惨烈。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而“题帕三绝”可以说是这场悲剧的前奏曲。写到此,我不得不为曹公的艺术创造而折服和惊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