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出于自己意思之外的下属功劳,当领导应该如何奖励?

 理史论谋 2022-07-07 发布于河北

对出于自己意思之外的下属功劳,当领导应该如何奖励?


  

五代十国时期梁晋争雄过程精彩纷呈,916年就有这么一个小片段特别值得品味,916年2月后梁大将王檀偷袭空虚的晋阳城,赋闲在家的老将安金全主动请缨,成功抵御了这次侵略,但安金全这次立功显然不是出于晋王李存勖的意思,李存勖对安金全等人所立的功劳就不给予奖赏,我们来分析其中的权谋精髓。

1)李存勖不赏老将安金全守晋阳之功

【原文】:匡国节度使王檀密疏请发关西兵袭晋阳,帝从之,发河中、陕、同华诸镇兵合三万,出阴地关,奄至晋阳城下,昼夜急攻。城中无备,发诸司丁匠及驱市人乘城拒守,城几陷者数四,张承业大懼。代北故将安金全退居太原,往见承业曰:“晋阳根本之地,若失之,则大事去矣。仆虽老病,忧兼家国,请以库甲见授,为公击之。”承业即与之。金全帅其子弟及退将之家得数百人,夜出北门,击梁兵于羊马城内。梁兵大惊,引却。昭义节度使李嗣昭闻晋阳有寇,遣牙将石君立将五百骑救之。君立朝发上党,夕至晋阳。梁兵扼汾河桥,君立击破之,径至城下大呼曰:“昭义侍中大军至矣。”遂入城。夜,与安金全等分出诸门击梁兵,梁兵死伤什二三。诘朝,王檀引兵大掠而还。晋王性矜伐,以策非己出,故金全等赏皆不行。

【译文】:匡国节度使王檀秘密上疏建议派关西军队袭击晋阳,后梁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派河中、陕、同华诸镇军队共计三万余人,开出阴地关,很快到达晋阳城下,昼夜急攻。由于城中没有准备,于是征发各司的工匠以及市民们登城拒守,城墙有好几处几乎被踩陷。监军张承业感到非常害怕。这时原来代北的将领安金全退居在太原,前去拜见张承业,并对他说:“太原是晋王的根本之地,如果失守,国家大事就全部完了。我虽看老有病,但仍为国担忧,请求把库存兵甲交给我,我为你去攻打后梁军。”张承业将库存兵甲交给了安金全。安金全率领着他的子弟以及退下来将领的家人共有几百人,乘夜间出晋阳北门,在羊马城内向后梁军发起了进攻。后梁军将士感到非常惊恐,引兵退却。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听说晋阳被敌人侵袭,派牙将石君立率领五百骑兵前往援救。石君立早上从上党出发,晚上就赶到了晋阳。后梁军扼守汾河桥,石君立击败了他们,直奔晋阳城下,他高声大呼说:“昭义侍中大军已经到来。”于是率军开进晋阳城。当天夜晚,石君立与安金全等率兵分别从晋阳城各门出击后梁军,后梁军被打死打伤的有十分之二三。次日晨,王檀领兵在晋阳城外大肆抢劫一番后撤回。晋王的性情喜欢居功自夸,因为这次晋阳解围的谋略不是他想出来的,所以对安金全等也就都没有奖赏。

显然老将安金全和石君立对守着晋阳立下卓著功勋,但这次立功表现不是出于君主李存勖意思。

史书认为有功者不能赏赐,矜伐其能,这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能够打天下,却不能享天下的最主要原因。

作为领导和上司,首先要明确,不管下属的立功表面是不是出于自己意思表达或授权,只要是使了正劲,出了力,流了汗,有成效,立了功,都应该给予奖励,给予肯定,否则就会失人心,寒人心,就会让队伍散了,没有凝聚力,以后再有领导没注意到的地方,就不会有人出头补位补漏洞,做幕后英雄,做贡献了。

因此只要有立功表现,就要及时给予奖赏与激励,这是为后来者树榜样树标杆,维护大局的需要。

李存勖不奖赏安金全和石君立,从权谋角度分析是错误的,史书对他失天下缘于有功不赏和自伐其能的评价是客观的。

既然要奖励,里面还存在技巧的问题。

那么作为领导,对出于自己意思之外的下属立功表现,应该如何奖励呢?

我们分享另外一个历史故事,从中可以得到经验借鉴。

2)穿珠人助齐襄王夺田单功

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接连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齐国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在齐国濒临被灭的危难时刻,田单挺身而出,打败燕国大军,并推立齐襄王上位,成功挽救了齐国,田单的不世之功也遭到了齐襄王的羡慕嫉妒恨。

故事就是发生在齐国刚渡过危机之后的时期。

田单出任齐国国相后,有次路过淄水,见到一个老人渡淄水时冻得直哆嗦,走出水面时已不能前行,田单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给他披上。田单作为一国之相,如此爱护百姓,值得赞赏和肯定,但齐襄王听说后却十分厌恶,他公开对臣下说:田单对别人施恩,是打算夺我的国位,我不早下手,恐怕以后会有变故!”齐襄王说完,一看左右无人,殿阶下只有一个穿珠子的人,齐襄王便召他过来问道:“你听见我的话了吗?”穿珠子的人回答:“听见了。”齐襄王问:“你觉得怎么样?”穿珠子的人回答说:“大王不如把此事变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心,下令说:'我忧虑人民的饥饿,田单就收养他们,供给饮食;我忧虑人民的寒冷,田单就脱下皮袍给他们披上;我忧虑人民的操劳,田单也因此忧虑。他正符合我的心意。'田单有善行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行也就是大王的善行了。”齐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田单酒宴。过了几天,穿珠子的人又来见齐襄王说:“大王应该在群臣朝见时召见田单,在殿庭上致谢,亲自慰劳他。然后布告国内寻找百姓中饥饿者,予以收养。”襄王这样做后,派人到街头里巷去探听,发现大夫等官员都在互相说:“哦!田单疼爱百姓,原来是大王的教诲呀!”

穿珠人简单的移花接木之计就将原本属于田单的善行转到齐襄王自己身上,齐襄王成功实现了掠人之美,借别人来成全自己。

从齐襄王的例子,再看李存勖对待安金全一事,那么奖励的方法和路径就很明确,一是对安金全大奖特奖,如果安金全对自己忠诚,可以升其官充其权,如果此人忠诚度有疑问,可以升其官,给虚名无实权;二是制造舆论,将其具体守城之功归于自己英明领导,从充分放权,正确用人等等角度进行解读;三是扩大奖励范围,实现对守城中高级将领的市恩收买,争取人心;

从以上正反两个事例中,我们很明确的结论,一是不管成绩是否出于自己主意,都要奖励;二是通过正确行使奖励,将功归于己,自己永远都是最大受益者。

当然作为下属不要走到领导对立面,有功要及时归美于上,安金全在守城过程中可以利用做梦或一些虚妄举动将守城之功解读为受到李存勖冥冥之中的福佑等等,这样领导受益同时,也忘不了自己的好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